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贪污贿赂案件,挪用公款案件等绝大多数职务犯罪案件的查处和认定都离不开财务书证,而这些财务书证绝大部分又必须从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中去获取。除了犯罪嫌疑人交代明确的财务书证比较容易获取,对各种不明确的书证又怎样去发现和获取呢?这是一个涉及法学、侦查、会计等多门学科的一种专门技术。现以贪污为例,谈谈从会计资料中获取职务犯罪财务证据的一般原理。一、消除财产会计指标行为的分类作为一个完整的贪污行为,当事人势必要消除财产会计指标。在实践中,贪污行为人消除财产会计指标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用假发票报帐、假凭证做帐…  相似文献   

2.
<正> 怎样收集和处理贪污案件的书证,是准确打击贪污犯罪的一个重要问题。书证,就是对案件真实情况有证明作用的书面材料。书证是以其内容和它的外部特征被作为证据使用的。在某些场合,书证具有既是书证同时又是物证的双重证据特点。书证的这种双重证据特点,使它  相似文献   

3.
王勇  回湧 《天津检察》2006,(4):56-57
近年来,职务犯罪案件呈复杂化和高科技化发展趋势,书证在侦查、审判此类案件中作用日益突出,原因是其相对于言辞证据更具客观性、直观性和稳定性,甚至成为了检验言辞证据是否真实的依据。为此,笔者仅就职务犯罪案件中几种书证的收集方法之优劣加以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会计资料是办理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普遍使用的书证。会计资料作为证据的最大特点是客观性强、稳定性强,在很多情况下可直接证明犯罪的主要事实。反贪部门查办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大多离不开财务书证,相当多的案件都是从查阅会计资料中发现的。以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检察院办理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为例,1995年以来共查办154件,其中从会计资料中获取线索或需要会计资料进行佐证的案件有116件,占立案总数的75.3%;所办理的105件贪污、挪用公款案件也全部是从会计资料中发现的。可见,会计资料在发现犯罪线索及作为证据所发挥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侦…  相似文献   

5.
在民事诉讼活动中,运用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是正 确审理民事案件的首要问题。书证是七种民事证据中最常见的,而私人书证是民事诉讼中使 用最广泛的证据之一。由于种种原因,有的私人书证出现瑕疵,但法律未对此做出明确规定 ,给法官审查认定其效力带来困难,影 响案件的公正审判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审判实践,对民事诉讼中经 常遇到的私人书证瑕疵进行简单探讨,抛砖引玉,求教于专家学者。一、私人书证瑕疵的特点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画等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书面文件或其他物品。 在诉讼法学…  相似文献   

6.
高星阁 《证据科学》2016,(5):576-587
在民事证据立法中,不仅要明确赋予公文书证在证据法上的地位,更要对公文书证的证据效力进行明确,赋予其完全的证据能力和证据力,并根据公文书证的分类构建差异化的证据力规则。在推定公文书证均具有形式证据力的基础上,原则上推定其具有实质证据力,但是针对报道性公文书证,允许其通过提供相反证据予以推翻,处分性书证则不允许。最终通过对当事人对公文书证异议程序和相应救济手段的构建来规范和引领公文书证在司法实践中的科学合理适用。  相似文献   

7.
李丽 《法制与经济》2010,(16):51-51
在刑事诉讼中,案件的客观真实性是靠证据来证明的,证据是与案件有联系的客观事实。从证据学的角度说,物证、书证均属于实物证据。物证是指能够反映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书证以其记载或者表达的内容来证明案件的真实性,如合同、书信、账据以及有关部门制作的公文等都是书证。因物证、书证以其特有的固定的形态证明犯罪。更具有雄辩性,因此,在打击犯罪,维护法制中,古今中外无不十分重视对物证、书证的收集和运用。  相似文献   

8.
谈谈书证及书证材料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谈书证及书证材料的特性王振河一、书证与书证材料笔者认为,要研究书证的特性,首先应当将书证与书证材料区分开,考查书证特性的同时,还要揭示书证材料的特性。只有将两者划分清楚,才能使之准确地为实践服务。在社会实践中,人们在实施某种行为时,或者在实施其行为...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的司法实践中,口供不是惟一的证据形式,书证这一带有浓厚客观色彩的证据在案件审理中受到了审判人员的重视,尤其在民事案件的审理中更成为具有关键意义的证据形态。本文旨在对古代社会的书证制度在司法领域的运行状况进行探讨,并依托于司法案例展开各项阐释,展现古代书证制度的原貌及特征,以期为今日社会之书证制度的完善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彤 《证据科学》2008,16(2):205-215
在中国古代的司法实践中,口供不是惟一的证据形式,书证这一带有浓厚客观色彩的证据在案件审理中受到了审判人员的重视。尤其在民事案件的审理中更成为具有关键意义的证据形态。本文旨在对古代社会的书证制度在司法领域的运行状况进行探讨,并依托于司法案例展开各项阐释,展现古代书证制度的原貌及特征。以期为今日社会之书证制度的完善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文证审查规范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证审查是检察机关的技术部门配合批捕、起诉部门进行案件审查的专项工作。正确掌握文证审查的规则,对于了解侦查机关所查实的鉴定事实是否确实、充分将产生一个质的飞跃。我国目前诉讼模式对侦查取证阶段监督还没有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或制约手段,审查部门往往是静态封闭式复核证据,有可能造成错案。文证审查判断活动需要正确的思维形式予以导航。确立一个理性的文证审查的规则,用一种横向、纵向网络审视方法建立一个文证审查的基本框架,对于高效率、高质量审清案件的事实,将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应多重视和加强对鉴定结论的审查意识。  相似文献   

12.
瑕疵书证是民事诉讼实践中经常遇到的特殊书证。瑕疵的存在使书证的证明力受到影响,成为当事人证明主张和法官查明事实的障碍,不研究其存在现象,就无法认识其一般规律。本文分析了当事人对瑕疵书证的运用,法官对瑕疵书证证明力的审查判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曹建军 《当代法学》2021,35(1):128-139
我国书证提出命令条款填补了强制型取证程序的部分空白,但自2015年施行以来一直未能广泛适用.《新民事证据规定》修改或增加的要件仍然过分狭窄或不尽合理,已经严重限制了书证提出命令的适用边界与制度功能.我国应当取消申请主体与证明责任的僵化关联,合理解释"控制书证"的第三人外延;在时间要件上,准用举证期限的宽缓规定,但不应延...  相似文献   

15.
徐龙震 《证据科学》2008,16(2):198-204
瑕疵书证是民事诉讼实践中经常遇到的特殊书证。瑕疵的存在使书证的证明力受到影响,成为当事人证明主张和法官查明事实的障碍,不研究其存在现象,就无法认识其一般规律。本文分析了当事人对瑕疵书证的运用.法官对瑕疵书证证明力的审查判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曹志勋 《现代法学》2011,33(5):151-160
引入两大法系共通的书证搜集裁判,有利于解决我国当事人提交书证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在裁判模式上,大陆法系和美国在基本问题上达成共识,其书证搜集裁判的适用范围大致相似,并且裁判本身都在解决纠纷过程中发挥决定作用。在裁判效果上,妨碍书证搜集的一方应当在不同情况下分别于证据、事实、请求和程序层面承担不利后果。从现有制度出发,法院依申请取证制度应当引入比较法上书证类型的共识并且区分法官的裁判义务事项和自由裁量事项,同时从条件和过程两方面控制法官的裁量权,强调以裁判的形式加以保障。我国《证据规定》第75条正是书证搜集裁判的现行法基础,有必要重塑和细化其规范要件,并且建构层次清晰的裁判效果体系。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理论界和司法会计鉴定实践中,有关言词证据能否作为司法会计鉴定证据的争议较多.笔者认为,从现实实践的层面来看,还是从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偿理研究的层面来分析,言词证据都可以并且应当作为司法会计鉴定证据.  相似文献   

18.
言词证据能否作为司法会计鉴定的依据,在司法会计理论界一直存有争议。从司法会计实践中我们发现,涉及财务会计内容的言词证据具有能够反映财务事实的起因、过程和情节的优点,它有助于我们在司法会计鉴定中判断财务会计事实的性质,分清财务会计错误事项形成的过程和原因。只要我们在司法会计鉴定中克服言词证据不稳定等有关问题,科学地运用言词证据,发挥言词证据在司法会计鉴定中的特殊作用,这将有助于我们提高司法会计鉴定质量和司法会计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司法会计鉴定证据和诉讼证据的异同及其在实践运用中应把握的几条原则,并配以具体的案例予以说明,以期在进行司法会计鉴定时,正确地使用司法会计鉴定证据,作出客观、科学、公正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20.
言词证据能否作为司法会计鉴定的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会计鉴定,是指诉讼机关为了查明案情,依法指派或聘请具有司法会计专门知识的人员,依据司法会计技术标准,通过检验财务会计资料,对案件中的财务会计问题进行技术鉴定的一项诉讼活动.是诉讼机关依法采取的一种诉讼措施.由于当前社会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化,犯罪手段也越来越诡秘,这就给司法会计鉴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鉴定中能否采纳言词证据,成为了当前司法会计鉴定中面临的新问题.如果采纳了言词证据必将为司法会计鉴定工作扩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依据言词证据作出的鉴定结论,是否客观可信?是否违反鉴定规则呢?笔者就当前这两种观点,谈了自己一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