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这事我负责!”第一次听到这话的时候,会让人挺感动,认为说这话的都是一些敢作敢为、工作有魄力的领导。但后来,听到这样的话多了,就觉得说这话的人虚伪,他们所说的“负责”实际上是不负责。比如,在领导班子会议上,讨论的问题大家意见不统一,为按照自己的意见尽快形成决定,有的领导“力排众议”,拍着胸脯直接表态:“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相似文献   

2.
秘书吃香     
据报道,广东雷州市一名叫吴廉明的无业人员冒充市长秘书,以帮人调动工作为由,骗取事主钱财近20万元,近日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无独有偶,武汉无业人员方某更冒充省长秘书,以帮别人联系工作为名,先后骗取10万余元钱财。被抓获之后,方某还十分不解地说:“其实只要当事人打个电话一核实,我的骗术就会被戳穿。” 秘书屡屡被冒充,说明了秘书的吃香;人们屡屡上假秘书的当,也说明了秘书的吃香。秘书是“首长”身边的工作人员,可以借权力的光,因而吃香。秘书虽不总是代“首长”发指示,却免不了替“首长”发指示,于是人们就不大…  相似文献   

3.
作为领导,要敢于承担过失,承担责任,我们不妨称之为“揽过”,但揽过是有原则的。下属的过失,有的确与领导有关,这样的过必须“揽”。有的和领导并没有什么关系,这样的过就不应“揽”。因为,“揽”与“不揽”,目的都得为了分清是非,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纠正错误。如果不分是非地揽过,似乎很“廉虚”,实际上却掩盖了实际责任人的过失,因而不利于汲取教训,纠正错误。领导口头上说“我也有责任”,好揽过的目的在于改过。有的像很勇于揽过,但说过之后也就完了,既不见他从中总结出什么教训,也不见他帮助下级想了些什么改过…  相似文献   

4.
口才体现领导水平、领导能力、领导魅力最直观。现实生活中,少数领导者语言匮乏、口才平平,不会说话,甚至口出“雷语”,不但影响了工作绩效,也损害了个人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曾针对某些领导者的“不会说话”,有一个生动概括:“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我们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的状态,怎么能使群众信服呢?”这一典型而形象的概述,深刻揭示了当前一些领导者说话水平不高的现状。语言表达是一种素质,关系到领导工作的效果,反映出领导者能力的高低。提高说话水平,  相似文献   

5.
看一个班子是否团结,人们通常都以“能否维护主要领导的形象,能否只发出一种声音”为标准,认为只要班子中无人与主要领导“过不去”,无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就是一个团结的班子。其实,这是对班子团结的误读。据笔者观察,在这种误读之下,下列几种样式的“团结”也往往被归入了“团结班子”的行列:一是专制式的“团结”。有的“一把手”,把单位建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自身拥有绝对权力。他们脱离集体的领导,脱离组织的监督,任何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一说话就是指示,一表态就是决定,常常把自己置于组织之上。对于持不同意见的人,采取高压政策,实行排…  相似文献   

6.
有些领导把政令不畅归咎于一些“不好说话”的干部,对言不听、计不从的干部冠之以“不好说话”,借口“不换思想则换人”,动不动进行组织处理,结果贻害无穷。何谓“不好说话”的干部,笔者认为有正反两种之分:一种是不卑不亢,不屈不挠,不循私情,严格按原则办事,对某些领导来说,这是“不好说话”的干部;另一种是不听党的话,专听某些领导的话,只唯上,不唯实,办事看来头,说话见风头,对上唯唯诺诺,对下颐指气使。对某些领导来说,这是“好说话”的干部,其实,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好说话的干部。因此,对“不好说话”的干部要…  相似文献   

7.
一位领导干部在班子会议上说:“不要笼统地指责群众的背后议论,其实这样的背后议论有真言,就看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理解,有的议论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笔者深为这位领导深明大义,善待群众的“背后议论”的观点叫好。 党员领导干部有不同意见应摆  相似文献   

8.
左崇年 《民主》2010,(5):55-56
今年“两会”开幕前,胡锦涛总书记就做好“两会”新闻报道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量压缩领导同志报道篇幅,更多地反映代表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反映领导同志与代表委员的互动交流(2010年3月16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9.
落聘与闲言     
实行干部聘任制,这是改革用人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既然聘任自然就有受聘或落聘,这本无须多议。但是,对于落聘者,我们的领导有疏通其思想,解除其忧虑的责任。时下,对落聘者,有的斥之为“等外次品”,“没人要的人”,“三等公民”;有的乘机发泄私愤,打击报复;更有甚者,个别领导不是积极妥善地为落聘者安排适当的工作,而是不负责任地将其“晾”起来,有的  相似文献   

10.
问号得失     
曹卫华 《党政论坛》2013,(12):57-57
有的人说话喜欢用问号“?”,有的人说话喜欢用句号“。”,还有的人说话喜欢用惊叹号“!”,甚至有的入说话喜欢用删节号“……”。  相似文献   

11.
敏感     
乔迁 《党政论坛》2011,(16):18-18
局长从纪委开会回来,直接进了秘书室,他从包里拿出一份材料,抖动着对秘书小张说:“纪委领导说了,大体上还是不错的,但有些不细,也无拒腐防变的具体内容。”小张疑惑地望着局长说:“具体内容?具体内容应该是什么呀?”局长思索了一下说:“我想,也就是拒吃请、拒礼品、拒贿赂多少次、多少件、多少钱。”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问志说:不论党内党外都要有充分的民主生活,就是说要搞“群言堂”,不要搞“一言堂”。但是,有的同志认为,我是主要领导,当然应该听我的。这种看法从根本上违背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混淆了个人负责和个人专断的界限。主要领导与其他领导成员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凡是重大问题,都应充分讨论,让每个同志发表意见,绝不可自以为是,把自己凌驾于党和集体领导之上。还有的同志认为,群众七嘴八舌会把事情搞复杂化。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没有开始的七嘴八舌就没有后来的“统一步调”。群众的意见正确,能纠正你的错误,群众的意见全  相似文献   

13.
开会免不了领导讲话,可要找出不请秘书代笔的,虽称不上寥若星辰,但也屈指可数。如今的领导干部绝大多数都是大学以上文化程度,有的还是“秀才”和“笔杆子”,为何登台作报告没有自己“干货”,不用自己的语言讲话呢?究其原因,主要是“二气”:官气、傲气、惰气作怪。文风会风是党风的反映。领导十部的讲话语言,不仅体现了个人素质,而且也反映了思想作风与工作作风,它直接影响会议质量、领导班子的整体形象和群众情绪。因此,邓小平同志总是身体力行,同时号召领导同志:“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讲话、写文章。”领导干部要用自己的语…  相似文献   

14.
西方一位哲人说过:“许多吻你手的人,也就是要砍你手的人。”话虽这么说,可在现实中,还是有不少喜欢吻自己手的人,而不知“砍手”之将至。笔者就曾碰到过多次这样的事。由于忝列县政协委员,每次开会时笔者自不忘直言相谏,有时就显得颇不“入流”,被人笑话不能充分领会领导的讲话意图。一次,一位领导说,政协委员当然要积极发言,但是,要发积极的言。我弄不懂此中深意,同事告我,所谓发“积极的言”,就是不能发“消极的言”,也就是说,只能说好,不能说坏,甚至坏也说好。又比如,有领导强调:“要和领导保持高度一致,不能有‘…  相似文献   

15.
燕继荣 《求知》2010,(7):45-45
北京大学燕继荣在《同舟共济》撰文指出,现在一些地方领导主动或被动地放弃了理论学习和调查钻研的机会。把理论创新的任务交给别人(如专业理论工作者、宣传机构、政策研究机构、秘书班子等),自己则终日陷于行政事务和社交应酬当中。讲话就是念稿。学习就是听报告,读书就是看看为官之道。个别领导就连发表个讲话都要由秘书班子事先起草,领导所扮演的不过是个“传声筒”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以来,有些地区和单位,按照江泽民总书记“要立一条规矩:哪里有严重问题不查处,就追究那里领导的责任”(《人民日报》1996年1月17日第1版)的重要指示,结合本地本单位工作实际,实行追究领导责任的制度,收效显著,受到党内外群众好评。但是,有的...  相似文献   

17.
秘书因与领导接触多,故有:“共沐恩波凤池上,朝夕染翰侍君王”的诗句,足见秘书承天子之命,裁制诰命的得意劲儿。 早在唐代,录用、考课秘书时,既要“承旨敷奏,吐纳明敏”,又要“献可替否,拾遗补阙”。也就是说,要能出谋献策,当好参谋。  相似文献   

18.
李良同志到三加工车间担任党支部书记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军心不稳”。全车间一百七十多人,写请调报告的有八九个,提出口头要求的十多个,准备看看势头,瞅准机会再要求走的人就更多了。怎么办?放,车间就会垮台;卡,工人有意见。当时要求调动最强烈的是青工小王,他身体好,技术硬,是车工组的主力。但他去心甚坚,决意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达到走的目的。原车间领导对这  相似文献   

19.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参加活动的单位敞开大门,通过进村入户、组织座谈、发放问卷、开辟信箱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不过,相较于“听意见”时的热热闹闹,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对“取建议”颇有些冷冷清清:对辛辛苦苦搜集来的群众意见建议,有的人弃之一旁,不管不问;有的领导交给工作人员,任其整理筛选;有的人抛开原始意见,另起炉灶上报……凡此种种,这些对群众意见重“听”轻“取”甚至是“听”而不“取”的行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近日听几位领导同志述职,在每人必有的“一分为二”时,“……不够……不够”的组词何其多。有位参加评论的同志反感地说:“你们尽说这也不够,那也不够,光说些‘不够’就够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