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8月初刚果(金)内战爆发后,卡比拉总统邀请安哥拉、津巴布韦、纳米比亚和乍得出兵协助清剿反政府武装,乌干达和卢旺达则以自身安全受到威胁为由,在刚果(金)境内部署部队,并支持刚果(金)反政府武装,意在推翻卡比拉政权。近一年来,交战双方谈谈打打,打打谈谈,都已被拖得疲惫不堪。经过国际社会的全力斡旋,7月10日,刚果()总统卡比拉以及卷人刚果(金)冲突的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纳米比亚总统努乔马、安哥拉国防部长昆迪·帕亚马以及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和卢旺达总统比齐蒙古终于汇聚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在停火协议上签字。…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3,(30)
·事件· 刚果(金)过渡政府18日在首都金沙萨宣誓就职。根据国内各派达成的和平协议和过渡宪法,过渡政府的任期原则上为两年,直至全国大选后产生新的政府。刚果(金)总统约瑟夫·卡比拉兼任政府首脑。  相似文献   

3.
卢旺达爱国阵线领导的反政府武装的代表10月29日在扎伊尔宣布接受扎伊尔总统蒙博托的调停,以寻求解决卢国内冲突的办法。这表明调解卢旺达国内冲突已取得一些进展。 10月26日,卢旺达及其邻国乌干达、布隆迪和扎伊尔等4国元首在扎伊尔北部  相似文献   

4.
《瞭望》1999,(37)
刚果(金)反政府武装刚果民主联盟的46个创始人8月31日在卢萨卡签署了旨在结束该国冲突的停火协议,至此冲突所有各方都已在这一停火协议上签字。联合国秘书长安南31日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对刚果(金)主要反政府武装──刚果民主联盟签署停火协议表示欢迎,认为这有利于各方及时实施停火协议。促进地区和平与安全。巴拿马当选总统、53岁的米蕾姐·莫斯科索9月五日宣誓就职,成为该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她将执掌这个中美洲国家的最高权力至2004年。米蕾虹是在今年5月2日的大选中当选的。日本和俄罗斯两国政府9月2日就放宽对日本人访问北方…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车臣共和国反政府武装领导人杜达耶夫最近中弹身亡后,令人关注的车臣局势出现了和平的希望。车臣反政府武装新领导人扬达尔比耶夫表示,他“愿意在一定条件下与俄罗斯当局进行谈判”。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解决车臣冲突抱有信心,并打算亲自“到车臣去一趟”。  相似文献   

6.
卢旺达悲剧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羲豹 《瞭望》1994,(32)
7月19日,卢旺达新政府在首都基加利宣誓就职,爱国阵线领导人之一的胡图人巴斯德·比齐蒙古宣誓就任总统.美国国务院29日表示,美国已事实上承认了由卢爱国阵线组建的新政府.法国的“绿松石行动部队”已开始撤军.  相似文献   

7.
郭铭 《瞭望》1997,(21)
1997年5月间日,扎伊尔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一天,卡比拉领导的“解放刚果—扎伊尔民主力量同盟”武装进驻首都金沙萨,攻克了这个黑非洲疆域和资源大国的最后一个大城市,宣布改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从此,蒙博托时代宣告结束.头戴豹皮帽,身着豹皮衣——自从1965年6月30日政变上台以来,每次公开亮相时,这位扎伊尔总统都是这副打扮.正是这位豹子一样凶猛的非洲铁腕人物,将这个拥有234万多平方公里土地的中部非洲头号大国整整统治了32年,从而成为独立后非洲大陆当政时间最长的国家元首.但是今天,扎伊尔当地报纸这样描述:“蒙博托就像一只孤独的、疲惫的老豹.在他身边,羚羊、绵羊、山羊和所有他往日的猎物,都满不在乎,自由自在地  相似文献   

8.
本刊编辑部朝鲜半岛局势发生重大变化1、朝鲜半岛双方实现和解,东北亚局势趋于缓和2、巴以发生暴力冲突,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挫3、普京当选俄罗斯新总统,大力调整俄内外政策4、美国举行总统大选,新总统产生一波三折5、世界石油价格暴涨,影响世界经济增长6、人类基因草图绘制完成.人类科学史出现重大突破7、联合国举行千年首脑会议8、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9、美国通过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法案10、美国导弹防御系统(NMD)搁浅  相似文献   

9.
全沙萨专电 4月6日晚,一架载着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恩塔里亚米拉的专机,在接近基加利机场准备降落时,突然“坠毁”。两位国家元首和机上全部人员当场遇难。卢旺达驻联合国代表(大使)称这是一起“暗杀”事件。 哈比亚利马纳总统遇难后几小时,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就响起了枪声。随后,卢政府军和反对派爱国阵线展开了激战。在一周内,已有2万多人死于非命,暴尸街头。数万居民逃亡邻国避难。目前争夺基加利的内战还在进行。  相似文献   

10.
今年1月间 ,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美国纽约的气温较低 ,雨雪偏多 ,往日繁华的街道不时出现国际大都市中少有的冷清景象。然而 ,联合国安理会的会议厅内却经常显得热闹非凡。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霍尔布鲁克利用1月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主席的机会 ,主持安理会集中讨论了包括非洲艾滋病、刚果(金)、安哥拉、布隆迪、非洲难民等许多非洲问题 ,因此新千年的第一个月也被当地舆论称为“安理会的非洲月”。不过 ,当这个“非洲月”在1月31日降下帷幕后 ,人们发现 ,“非洲月”虽然有助于增加国际社会对非洲问题的关注 ,但它自始至终充满了美国味 ,场…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9,(48)
(11月16日—22日)第九届伊比利业国家首脑会议11月16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闭幕。会议发表的《哈瓦那声明》强调,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一F伊比利亚美洲国家必须加强政治合作和经济一体化。声明要求美国取消对。‘J巴的经济封锁刚果(布)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经过4天的谈判,十11月16日签署了一项停战协议。上年12月以来,刚果(布)反政府武装在南方地区方政府军作战已造成40余万人流离失所。美国同务院发古人鲁宾11月16日在华盛顿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美国能够在今年年底以前缴纳拖欠联合同的部分会费,以确保美国不会丢掉在联合国大会的大决…  相似文献   

12.
郭铭 《瞭望》1996,(47)
本世纪初,长期采访非洲腹地的英国文学家约瑟夫·康拉德曾写过一部描写西方殖民统治给昔日刚果(今日扎伊尔)播种罪恶的名著《黑暗的心脏》。世纪将临尾声的今天,扎伊尔这个中部非洲大国,一夜之间又成为一颗“爆炸的心脏”。作为殖民统治后遗症的部族冲突,正引发一幕百万难民大逃亡的惨剧,甚至可能导致这个黑非洲幅员最大国家走向分裂的深渊。 从10月下旬到11月初,居住在扎伊尔东部与卢旺达、布隆迪边境地区的一个名叫班亚姆伦加人的少数部族武装,一举攻克了乌维拉、  相似文献   

13.
1998年堪称跨世纪进程的多事之秋。除东亚金融危机在深度和广度上均有所扩展外,两次伊拉克核查危机、印巴核试验危机、科索沃危机以及刚果(金)内战等局部动荡高潮迭起,不同程度地冲击地区乃至全球和平与稳定,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然而,从总体上看,多数危机均...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97,(44)
全球要闻(10月20日—26日)10月25日,“明星’97”联合军事演习在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及沙漠地区全面展开。图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在演习中训练沙漠阻击利苏巴逃抵布基纳法索布基纳法索外长韦德拉奥果20日宣布,刚果流亡总统利苏巴18日逃抵瓦加杜古,布...  相似文献   

15.
勿忘非洲     
“9·11”事件发生后,联合国安理会仍继续保持重视非洲的传统,平均每月大约花费60%的时间来讨论刚果(金)、塞拉利昂、利比里亚以及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等非洲和平与安全问题。正当安理会在讨论如何帮助非洲人民实现结束冲突、促进发展的梦想时,从大洋彼岸的非洲大陆仍不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7,(22)
5月19日,蒙古总统选举委员会宣布,蒙古人民革命党总统候选人巴嘎班迪在18日举行的蒙古第二次直接总统选举中,以60.8%的选票当选为蒙古第二任总统。这是蒙古人民革命党1996年6月在议会大选中失利后取得的胜利。巴嘎班迪在竞选纲领中提出“国家要为人民,社会要为公民”口号,表示当选后将优先注意解决恢复经济、减少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7,(38)
全球要闻(9月8日———14日)蒙博托客死摩洛哥据外电8日报道,原扎伊尔总统蒙博托7日死于摩洛哥首都拉巴特。不满67岁的蒙博托曾统治原扎伊尔近32年。今年5月16日,当反政府的“解放刚果—扎伊尔民主力量同盟”兵临金沙萨城下时,蒙博托悄然离开,开始了海...  相似文献   

18.
楠雅 《瞭望》1987,(35)
7月29日,斯里兰卡总统贾亚瓦德纳和印度总理拉·甘地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签署了关于结束斯种族冲突的和平协议。30日印度“应斯里兰卡政府的邀请”开始从空中和海上向斯运送“维持和平部队”。据报道,到8月中旬为止,印度南部军区两个旅约6000人,配备300余辆坦克、装甲车和其他重型车辆,已陆续部署在斯里兰卡北部的贾夫纳半岛。 斯印和平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斯全国实施停火,各泰米尔武装组织放下武器,斯政府军从贾夫纳半岛撤出;印派出“维持和平部  相似文献   

19.
《瞭望》2000,(37)
本刊国际新闻编辑部(8月29日-9月4日) 为期4天的宗教和精神领袖世界和平千年大会8月31日在纽约闭幕。会议通过了和平宣言,供各国宗教领袖以个人的名义予以签署。 8月 30日开始的在平壤举行的朝韩第二次部长级会谈9月1日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宣布双方就7个问题达成了协议。 美国总统克林顿9月1日在华盛顿讲话时宣布,他决定暂不授权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但美国将加快对NMD的开发和试验。 俄罗斯总统普京9月1日签署总统令,宣布成立联邦国务委员会,同时批准了联邦国务委员会条例。 9月2日闭幕的南非…  相似文献   

20.
法国、德国虽然10月16日在安理会的投票中支持美国提出的伊拉克问题新提案,但同时又强调,不会承诺向战后伊拉克派兵,也不会在现有的基础上为伊重建提供更多的资金。“老欧洲”不愿陷入泥潭当替身;而“新欧洲”国家在安全上惟美国马首是瞻,经济上要听“老欧洲”的指挥,地缘政治方面不敢得罪俄罗斯,日子甚不好过。而这一切都是美国“新欧洲”战略惹的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