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立群 《求知》2006,(1):19-20
一、2005年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物价涨幅明显降低,消费需求继续保持比较旺盛的势头,投资继续较快增长但增幅趋稳。进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顺差继续扩大。总体上看.处于经济增长的稳定期,其基本特征是高增长与低通胀并存,即经济较高增长时,供求总量保持在平衡点附近运动。一方面,需求特别是消费结构升级引起的源头性需求拉动仍然比较强劲,这就决定了经济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2.
管进入新世纪美国经济增长会放慢,但到2001年3月,美国经济增长将持续整整10年。今后的经济扩张还将持续多久?多种信息表明,21世纪初美国经济走势,主要取决于如下四大问题的走向:美国经济运行会不会出现“硬着陆”;股市是否转入熊市;新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否出现转折性变化;“新经济”的发展是否夭折。影响未来美国经济的四大问题——美国经济会“软着陆”还是“硬着陆”。不少人认为,油价上涨加上劳工供应紧张等将使美通胀压力增长,如果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进一步提高利率,将导致外资撤出、美元下滑、股市暴跌,加上巨额经常项…  相似文献   

3.
1998年美国经济仍保持增势,头三季度的实际GDP增长率分别为55%、18%和39%,估计全年平均可达到3%左右,同时,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均处在较低水平,基本经济运行正常。但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对美国经济影响扩大,不稳定因素增加,持续...  相似文献   

4.
美国经济自1990年10月进入衰退,于1991年3月走出谷底转入复苏,进入了持续发展时期,出现了经济高增长、低通胀和低失业率并存的状况,到今年1月,美国经济已经持续扩张105个月(60年代曾持续扩张106个月)。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能否保持下去,是目前人们极为关心的问题。一、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美国经济从90年代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国际国内的各种有利因素。1从国际方面看90年代初由于苏联解体,结束了原苏联同美国的长期对立状态,这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冷战结束后,美国仅军事订货一项,就削减了65%的军费开支,原来军事科技部…  相似文献   

5.
在刚刚过去的1999年,我国的消费品市场可说是以平稳运行的态势度过。今年的消费品市场将会如何变化?影响消费品市场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哪些?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如果保持目前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方向和力度,扩张性财政政策继续实行,国际经济形势逐步恢复的趋势不出现大的反复,国内不出现重大自然灾害,今年我国经济运行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在此大环境下,今年消费品市场将会继续保持稳中见旺的运行态势,消费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强,消费领域将会拓宽。保持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的有利因素主要有:1、…  相似文献   

6.
今年前4个月我国经济在2000年出现转机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国内投资、消费增幅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贸出口增长率下降的影响。总体看,开局较好。但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够坚实,抵御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弱。目前美国经济出现衰退迹象,国际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大。受其影响,未来我国经济运行仍有发生较大波动的可能。因此,对经济形势仍然需要保持冷静,针对国际经济不稳定的情况,应该做好应对严峻情况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徐连仲 《求知》2010,(7):15-16
<正>今年前几个月,我国经济开局良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较高增长,经济运行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在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消费增长持续加快的同时,外贸需求也出现了恢复性增长,拉动经济的三大需求正在向协调增长的方向发展,经济运行的质量有所改善。但是,目前我国经济运  相似文献   

8.
正部分机构和学者认为,美国经济正在强劲复苏。然而笔者认为,美国经济复苏是典型的"弱复苏",经济复苏道路上障碍重重。美国经济复苏是典型的"弱复苏"全要素生产率的停滞、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劳动参与率持续低迷、就业质量不高、资产泡沫以及可支配收入放缓从而消费  相似文献   

9.
《求知》2005,(7):40-40,45
1.有关专家认为,近一阶段,宏观调控措施取得明显成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经济指标继续好转。从市场运行来看,基本上是健康的,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动基本上在合理区间和可承受或可控制的范围内。主要依据是: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经济指标继续好转;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势头得到遏制,投资结构有所调整;  相似文献   

10.
王建 《求知》2004,(7):16-17
最近有关机构开始发布一季度的主要经济运行数字,总的看在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上仍在继续攀升。一季度的GDP增长高达9.7%,而去年二季度受“非典”影响,GDP增长只有6.7%,是个低谷,如果按照前一阶段的增长速度不变则二季度有可能出现超过11%的两位数高增长。据此,有些人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过热”。我认为中国不可能发生严重的经济过热与通胀,理由就是两条:  相似文献   

11.
从目前情况看,今年的国民 经济运行与去年的前低后 高不同,呈现出一种持续加速的增长态势。一季度GDP增长7.6%;上半年增长7.8%;三季度仍将保持在高位运行,而去年四季度较低的增长基数,将可能使今年第四季度GDP继续呈增长态势,因而预计全年GDP增长将达到7.9%,增速比去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在国债发行规模没有扩大的情况下,今年经济运行之所以出现止降回升、持续加速增长、多项经济指标好于预期,主要原因是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持续加速增长的外贸出口对GDP增长贡献明显大于去年。1~8月份,我国外贸出口2007亿  相似文献   

12.
《理论参考》2008,(4):59-61
世界经济正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 经过几年的强劲增长,全球经济正面临很多挑战。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逐步显现的信贷危机,美元相对其它主要货币持续走低,国际收支的巨大逆差以及不断高涨的国际油价都威胁着未来几年国际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1998年,是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第八个年头,年增长率3.9%,为1984年以来的最高增幅。据商务部2月公布的调整统计数字表明,1998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按年率计算,又高达6.1%。到去年12月份,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93个月,为历史上第二大增长期。进入1999年,从政府部门公布的几项数据来看,美国经济仍保持可喜的增长势头。此外,纽约股市仍保持增势,企业兼并浪潮欲罢不止。因此,有分析家认为,目前美国经济仍处于经济增长周期、股市繁荣周期和企业兼并周期这三种周期的重叠之中。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六、七十年代曾出现过类似的周…  相似文献   

14.
当前 ,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这既包括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折 ,也包括经济体制的继续完善。总量关系、结构特点、体制特点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这些也明显地影响到了年度经济运行。最突出的是形成了经济自发收缩的状态 ,导致了经济增长率持续回落。通过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长率 ,并逐步将经济推入新环境下的正常运行轨道 ,是当前宏观调控和经济运行的主线。在这些转折完成以前 ,目前经济运行的特点不会出现根本的变化。判断2000年的经济走势 ,首先要明确总体经济环境 ,淘汰过剩生产能力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  相似文献   

15.
正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和分析,我国今年前7个月经济形势可以用"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加以概括。向好的主要标志是: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优化,效益改善;现代服务业拉动作用增强,升级类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长加快;就业形势稳定,补短板、降成本、去杠杆效应继续显现。但另一方面,我国经济运行出现"稳中有变"新情况,这是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经济形势时作出的一个重要判断。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下半年要保持  相似文献   

16.
李绍飞 《党政论坛》2014,(18):16-16
至少在2020年之前,中国仍然会是一个以投资为主导的国家,这决定了经济增速不会一下子降到5%。“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仍会保持7%-8%这样一个中高速增长的态势。”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认为,需求不足是上半年经济运行面临下行压力的主要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来源于房地产及其相关产业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夏岛 《瞭望》2000,(27)
已在去年赢得经济特区和全 国副省级城市经济增长速 度第一名的厦门市,今年第一季度又继续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去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58亿多元、增长14.8%的基础上,今年1至3月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9.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25%。厦门市委副书记吴凤章说,近年来,厦门努力战胜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经济运行保持了较好的质量与效益。 厦门市强劲的增长势头和较高质量的经济运行态势,主要得益于近年来不断地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坚持走以先进技术型工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着…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着世界力量对比不断发生变化,包括发生人们难以预料的突然变化。在1998年,美国继续保持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中国和欧盟的力量稳步上升;日本经济继续衰退;俄罗斯出现年初未曾预见的严重衰落;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巨大,但中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宏观调控新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燕 《瞭望》2005,(45)
持续两年的宏观调控,明年仍将继续,承点将是防止投资反弹,扩大消费需求。“高增长、低物价”的宏观环境,将是解决许多中长期问题的机遇经济增长大势已定的2005年还剩下最后的两个月。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在筹备之中。而在此之前公布的中国三季度统计数字,已经让人预感到,经历了两年多的宏观调控后,中国经济如同天气的乍寒还暖,也走到了一个最难将息的节骨眼上。9.5%的高增长,2%的低通胀,令人欣慰。用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所长刘树成的话说是“中国经济正按宏观调控的预期目的行进”。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依然高达27.7%的增长率,却又让不少研究者忧心忡忡。这一增幅,已经与出现局部过热的2003年、2004年时的水平大致相当。“被压抑  相似文献   

20.
王琳 《学理论》2009,(12):105-106
美国“新经济”中确实出现了一系列难以简单地用传统经济理论加以阐释的新现象,从而使传统经济理论受到了严重挑战。然而,我们认为,这种挑战并不会使传统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和整个体系发生根本改变。不少新现象仍然可以在传统经济理论框架内得到说明。例如,边际成本递减,规模的报酬递增,低失业和低通胀并存等,在传统理论中本来也有过论述,只是有些假定条件有所变化,因而有了新的情况。就是说,不是传统理论过时了,不灵了,而是需要补充、修正和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