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朝阳沟》到《金瓶梅》──来自河南豫剧三团的最新报告本刊记者方进玉,张晓华1993年夏,以创作和演出了著名现代豫剧《朝阳沟》而闻名全国的河南省豫剧三团,悄悄把《金瓶梅》搬上了河南戏剧舞台……一时间,赞扬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不作任何表态的人,也有。“...  相似文献   

2.
高音 《瞭望》2006,(40)
易卜生之所以如此强烈地抓住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是因为他的戏剧是一种道义之举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和他的作品,近日来成为首都话剧舞台上最流行的风景。这位活跃于19世纪中后期的剧作家以其作品的批判精神,坚实品质和丰富内涵,依然滋养着当今时代的戏剧舞台。今年是“现代戏剧之父”亨里克·易卜生(1828~1906)逝世100周年,世界上有现代戏剧传统的国家和地区都有隆重的纪念活动和系列演出。由中国国家话剧院、文化部和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家话剧院国际戏剧季——“永远的易卜生”于9月在北京拉开帷幕,已陆续推出了《建筑大师》《群鬼》《群鬼探戈》《培尔·金特》等多部舞台作品,形成独特的“易卜生”热。  相似文献   

3.
凌亢 《瞭望》1993,(45)
立国之道有二:一经济,二教育。前年以来的“开发热”,本应两头热:经济开发热,教育开发也热。但实际上变成一热一冷:经济热,教育冷。经济热到全国皆商,甚至弄到:教授作家争下海,官员政府也经商。而教育又冷到什么程度呢?不仅全国上下几乎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2,(2)
新年前的最后一个星期天,记者一大早来到郑州市城南路老城墙根时,管城区自娱自乐演唱团团长杨长沙已经在城墙边的舞台上吆东喝西,忙活起来了。 杨长沙说,别看舞台简易,却是戏迷们的乐土,每逢双休日下午,这里都会聚集起上千人,观看演唱团  相似文献   

5.
脸谱的联想     
于民 《瞭望》1991,(18)
徽班进京200周年,京剧舞台上很热闹了一阵,不但老戏迷们过了多年未过的癔,热心的观众席上还添了一些穿牛仔裤的小青年和碧眼高鼻的外国人。“老外”们看京戏,  相似文献   

6.
戴廉 《瞭望》2005,(17)
"振兴京剧"已经喊了多年,热心者也做了不少事,成效有目共睹:京剧音配像工程的成功,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的开播,京剧艺术节的举办,各种票友大赛的轰动效应等等。但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京昆室的一份调研报告却提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结论:京剧危机并未消除,而且情况十分严重。本刊记者在追踪采访中感到,所谓京剧危机,严格讲是京剧院团危机,是传统文化体制危机。离开院团,离开剧场,京剧在民间有着广阔的群众基础,有着众多的痴迷票友,有着数量巨大的欣赏人群。一冷一热,昭示着京剧振兴的方向。京剧的状况,对于众多传统剧种来说,有一定的代表性。如何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使冷的变热,热的更热,解这道题,实非易事。  相似文献   

7.
谷北北  冯海宁 《团结》2014,(1):17-20
提起我国戏剧艺术中的“坤生”(即女伶扮演男性角色,以女小生为主流),人们自然会想起民国时期名动公卿的“冬皇”孟小冬。不过,在当今评剧舞台上,也有一位奇女子翘楚梨园坤生界。该女子被认为是中国评剧界女小生的领军人物,评剧“洪派”艺术最卓越的继承者,专家称其表演“浑身绝无脂粉气,只留英气在眉梢”。这个人就是河北唐山民革党员、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洪影的入室弟子张俊玲。她秉承洪派艺术精髓,结合自身特点,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在评剧界独树一帜,受到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好评。戏迷们将其与大名鼎鼎的越剧女小生茅威涛联系起来,盛赞“南有茅威涛,北有张俊玲”。  相似文献   

8.
李广春 《瞭望》2020,(5):76-77
历史已翻过农耕文明一页,现实坚硬的壁垒使得戏剧在艰难突围,如不与时俱进加以改革创新,就难再“梦回唐朝”,百姓才是戏剧生存的衣食父母,民间才是戏剧复兴坚实的支撑,在美好生活变成现实模样的今天,戏剧不但不可或缺,而且大有可为,如何把握现代人文化需求,应是戏剧振兴思考的原点。重回民间,反映百姓事,说出百姓话,抓住百姓心,表达百姓情,才是戏剧振兴的正道。  相似文献   

9.
梨园新秀     
为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在首都舞台上献演的几十台节目中,名家荟萃,流派纷呈,其中,涌现出一批梨园新秀,个个技艺出众。 徽剧新秀张敏 “真棒!徽剧。”一个寒风凛冽的晚上,一位香港戏迷在青年艺术剧院观看安徽省徽剧团演出时,  相似文献   

10.
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载体,校园戏剧不但是一种活跃在校园舞台上的艺术样式,而且积极融入校园生活,与学生时刻保持着密切联系。校园戏剧对于"育人"使命而言,具有:德育功能;智育功能;美育功能;群育功能;体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孙禹 《瞭望》1987,(39)
一部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歌剧——《原野》,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了它在首届中国艺术节的演出。这是戏剧大师曹禺先生的作品第一次被搬上歌剧舞台。  相似文献   

12.
《民主》2020,(3)
正几经转战一路飞奔路途遥远,心中总是忐忑。一夜无眠,心中无数牵挂。一行人(沈阳卫生协会支援武汉医疗队)休整后,2月18日早上,准备从河南信阳出发,前往湖北武汉。同河南信阳工作人员做了简单的告别。虽是第一次到信阳,但也被信阳人的淳朴热情所感染。  相似文献   

13.
土地承包到户以后,搞好社会化服务,成为农民的迫切要求。然而,现实中的农村社会化服务总是“剃头担子——一头热”。要么这头冷、那头热;要么这头热、那头冷,总是不能统一起来。“一头热”成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中的一种通病。 列其现象,一曰农户“热”、集体“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相似文献   

14.
西方人称咱们的京剧 为“北京歌剧”,只能说 是近似的对译,并不精 确。舞台艺术五大要素的 第一要素是动作,缺少了 其他的要素如语言、色 彩、音响、构图、节奏等,戏剧仍能成立,比如没有语言这一要素,还可以有哑剧;缺了动作就根本成不了可以表演的戏剧。正是在这舞台第一要素的动作上,京剧和西方歌剧(Opera)大相径庭。歌剧除了用配乐的歌唱(这点与京剧相似)作表意语言外,舞台动作和现实生活的日常动作并无显  相似文献   

15.
汪洋 《民主》2020,(3):34-35
几经转战一路飞奔路途遥远,心中总是忐忑。一夜无眠,心中无数牵挂。一行人(沈阳卫生协会支援武汉医疗队)休整后,2月18日早上,准备从河南信阳出发,前往湖北武汉。同河南信阳工作人员做了简单的告别。虽是第一次到信阳,但也被信阳人的淳朴热情所感染。  相似文献   

16.
从宋朝起,就有描写戏剧演出的绘画出现,(当然更远一点,我们从世纪初的汉画像石刻中,也发现歌舞演东的画面,但这只是戏剧的滥觞)。至今山西南部寺庙,还保留下来《大行散乐丰都秀在此作场》的著名壁画,可以看出元代演戏的真实场面,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都是极高的。清代有些民间画家,也画过孙菊仙、刘赶三的一些演剧场面小画,在市场发售,有的还在民间流行的木版年画中出现,广泛流传民间,但却未登“大雅之堂”。近四、五个年来,老画家关良一马当先,用毛笔、宣纸和中国画颜料,画过许多小幅以昆曲和京剧为题材的作品。关老是到日本学油画的,深受当时流行的印象派画风影响,他的戏剧小品画,也体现了印象画派的风格。由于他爱观剧,所以入木三分地用极其简练的笔调刻划出戏中人物的动作,风格十分拙稚天真,受到广大观众的爱好。十年动乱以后,画这一类戏剧小品画的,同时出现两位杰出的作家——韩羽和马得。  相似文献   

17.
东耳 《瞭望》1986,(29)
五十年代,由萧长华、马连良、谭富英、叶盛兰、裘盛戎、袁世海等杰出京剧艺术家共同演出的《群英会》,真可谓群贤毕集。曾被戏迷们称为京剧舞台上的群英盛会,久久难忘。而今这几位老艺术家中,仅存并且能够登台表演的只有袁世海一人了。 京剧艺术,已有二百年历史。二百年间,经过许多京剧艺术家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的剧目和表演艺术经验。这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十分珍贵的财富。由  相似文献   

18.
首届中国戏剧节以非凡的气势、丰富多彩的剧目和一批舞台新秀的涌现,引起了国内外戏剧爱好者的浓厚兴趣和关注。戏剧节消息公布后的几天时间里,19台节目的1000多套票全部售罄。不少港澳地区以及海外的戏剧爱好者和票友,不远千里,赶到北京看戏,可谓盛况空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杨尚昆、李先念、邓颖超、薄一波、宋任穷等为戏剧节题词祝贺。  相似文献   

19.
引发热议的这枚银色“巨蛋“,内含世界最先进的舞台设备,在进行最后的“孵化”“我到这儿第二年的时候,大剧院开始建了,我是看着它一点点盖起来的。”在紧临国家大剧院工地西门的兵部洼胡同北口,一位来自河南的杂货铺女店主对《瞭 望新闻周刊》说。 6年前,她租下了这里的一个小门脸, 买卖做得有滋有味。眼见大剧院露出了真容,她的生意却走了下坡路。“没办法, 到我这儿买东西的多是大剧院工地里的工人,工程快完工了,工人也就少了,买卖就不如以前了。”  相似文献   

20.
从2004年到2006年,中日关系可能呈现以下轨迹: “政冷经热”——“政冷经凉”——“政冷经温” 2006年中日关系根本好转或全面恶化的可能性都不大,中日关系既没有坏到谷底,也没有不可救药,小泉之后的形势值得关注。从2004年到2006年,中日关系可能呈现以下轨迹:“政冷经热”——“政冷经凉”——“政冷经温”。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2008年是《中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