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日本在中国进行侵略战争,以中国作为其发动战争的原料来源基地和商品倾销地.随着日本战争的进行,其对我国物资的掠夺不断加剧,尤其是对东北的掠夺.日本对东北的大豆掠夺充分说明了日本发动对中国的战争和建立伪满洲国的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2.
李壮 《求索》2014,(2):156-161
随着东北开禁与营口开埠,到20世纪20年代东北经济区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大豆生产、加工为核心的主导产业,以棉纺织业为代表的进口替代产业亦不断进步。东北地区的工业结构既具有后发民族经济近代化的一般性特点,又具有半殖民地民族经济发展的一般性特点。近代东北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民间产业资本投资不足,政府产业资本投资不足;技术落后;有效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不足等内生性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对大豆的需求、关税主权丧失、市场准入主权丧失等诸外因也参与了对近代东北工业结构的塑造。通过对影响东北近代产业结构诸因素的探讨,以期对影响中国近代产业结构诸因素的探讨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安晓峰 《传承》2009,(20):102-103
日本在中国进行侵略战争,以中国作为其发动战争的原料来源基地和商品倾销地。随着日本战争的进行,其对我国物资的掠夺不断加剧,尤其是对东北的掠夺。日本对东北的大豆掠夺充分说明了日本发动对中国的战争和建立伪满洲国的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4.
荆蕙兰 《求索》2012,(12):57-59,110
以赵尔巽、徐世昌和锡良为代表的东北地方当局所领导的清末东北农业新政,是东北农业近代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改革。虽然最终不可避免地失败了,但这场新政推动了东北农业经济体系与社会结构的变迁,促使东北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与种植结构的改变,也促使东北农业向近代化转变。同时,东北地方当局因清王朝本身具有浓厚的封建性,这就必然决定了近代化进程受到制约,不可能真正把东北农业引向正常的近代化发展轨道。但是,清末东北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对东北农业的早期近代化起到了不可否认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谢素科  黄虎 《求索》2011,(6):254-255,69
近代早期,英国的海外贸易相当发达,其贸易商的活动不仅发展了英国海外贸易,亦推动了英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试图对近代早期英国海外贸易商人成长的环境、发展特征以及他们的贸易活动所取得的成就等进行系统分析,以透视近代早期英国海外贸易商人的全貌和英国海外贸易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马伟  张春波 《长白学刊》2016,(6):102-109
近代东北社会秩序的考察实际是东北人口史和移民史研究的深化。近代东北人口和移民是东北亚关联国家实力消长的产物。关内移民、俄国移民、朝鲜移民和日本移民,是东北主要移民体。根据移民的持续性、规模、影响及国际政治、军事等因素,东北人口和移民存在"主流移民"和"非主流移民",据此大体可分为三阶段。1897-1930年俄国移民略有优势,1931-1945年日本移民则异军突起,但其规模、时间及影响都是阶段性的。关内移民由于特有的规模、时间等优势,虽时有反复,但主导了东北农业、县市及社会秩序的构建,深刻影响了东北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孟繁勇 《前沿》2011,(22):179-183
清代在"龙兴之地"的东北地区先后设立了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辖区。清代前期,先后担任东北三将军的共有178任,119人。清廷对东北三将军的选任具有鲜明的特点,不仅体现了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所建立的王朝的鲜明特色,也体现了统治者的执政风格和用人风格。这种选任制度虽然最大限度地维护了满洲贵族的统治地位,但也有很多弊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东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贺彬 《前沿》2010,(20):143-146
文章主要通过对开埠前的天津港与东北沿海区域间的粮食、木植贸易和运输情况的考察,揭示开埠前的天津港已经与东北建立了广泛的贸易联系,但这种联系是在官方政策的限制内生发的,而政策的主线则是保证王朝维护贸易区域政治、社会的稳定等方面的考虑。区域间的贸易运贩的发展、壮大也符合官方政策的初衷,同时客观上维护了天津港在北方港口的中心地位,在促进天津传统城市的发展发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清末东北经济区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经济区作为一个具有发达的内部及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地域经济综合体,是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清末以来,伴随着移民和土地开发,东北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商品粮基地的形成,近代产业的产业与发展,区域商贸金融业的繁荣,使区域内外经济联系日益加强,东北经济区作为一个具有近代意义的经济区域单元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0.
董仲舒在继承孟、荀人性论的基础上,融合阴阳思想,将人之情性纳入天人哲学体系之中.提出了"性善情恶"的命题和初具雏形的"性三品"说.董仲舒人性论的最后落脚点是强调王道教化对于万民成善的决定性作用,这有助于加强君主的政治责任和树立君主的至上权威.  相似文献   

11.
徐世昌在任东三省总督期间,积极推进东北政治改革。他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一套新的政治制度,采取了包括改革政治体制、融化旗汉及加强蒙务、注重民政工作等一系列措施,从根本上改变了清代东北地区延续200多年的特殊政治体系。进而给东北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带来一线生机。徐所主持的政治改革在东北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12.
近代河南成为通商口岸经济腹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军 《前沿》2010,(9):100-103
近代河南因为有传统水路和现代铁路交通,丰富的资源,发达的城镇,以及子口税对贸易的助推作用,逐步发展成上海、天津等沿海、沿江六大通商口岸的经济腹地。通过与通商口岸经济上的互动,加速了近代河南经济商品化和外向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徐姝丽 《前沿》2013,(12):151-152
近代中国工业是在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背景下而产生的,到1919年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这一历史时期中国近代工业经历了产生、发展和高潮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由于历史时代背景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滕明杰 《青年论坛》2002,3(5):128-128,F003
本文论述了早期维新派著名代表人物薛福成的经济思想。指出其在工商、贸易、财政等方面的见解 ,客观上顺应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 ,是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经济理论体系 ,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总结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前,存在着一种近代意义上的非对称的"世界体系"。中英两国分别在不同的区域体系中控制着体系内部的平衡,但两国的对外战略构想不同,各自支配的体系的性质也不同。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审视,东亚的朝贡体系有其自然的渐进式变迁的逻辑和进程。进入近代,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贸易体系逐渐逊位,终以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为标志走向解体。作为世界历史进程的一个缩影,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解体无疑是劳动方式变革的结果。中国被迫开放贸易并按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原则开放通商口岸、租界和建立海关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朝贡贸易体系的制度框架,为条约通商贸易体制的确立提供了条件。条约通商贸易体制在很大程度上侵害了中国的主权独立,使中国的商品市场被纳入由英国构建的西方世界经济体系。客观而言,这一体制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以口岸为中心的近代区域市场的发展和近代市场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周成泓 《求索》2012,(5):44-47
中国近代民事证人制度经历了萌芽、初步形成及正式形成三个时期。在萌芽时期,中国的民事证人制度传统色彩较为浓厚,但也引入了少量西方法。初步形成时期的民事证人制度大量借鉴了域外法,已经大体摆脱了传统法体系,但与实际国情不尽切合。故第三时期主要是使引进的域外法逐步适合中国国情,至此近代意义上的民事证人制度正式形成。中国近代民事证人制度的历史演进轨迹对我国当今的法治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岩  李淑华 《人民论坛》2013,(11):226-227
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东北地域文化已经成为东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内在驱动力,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步伐.笔者将对东北文化特点及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简要而客观的分析,探讨东北地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发扬东北地域文化特色,以促进其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谷曼 《长白学刊》2013,(5):124-126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为东北和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东北抗日联军经历了反日游击队、人民革命军和抗日联军三个阶段,这既是东北抗日联军不断壮大的过程,也是东北抗日统一战线逐步形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代体育是中国传统体育与当代体育的中接点 ,是中国体育现代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192 4年民国第三届全国运动会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意义重大的一次体育盛会。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国运动会” ,规模空前 ,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考察这届全运会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社会观念的转变是近代体育事业发展的前提 ,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近代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反过来影响着近代社会变迁 ,在维护国家主权、提高妇女地位、鼓舞民心士气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大豆原产国,曾经是世界最大大豆生产国和净出口国。但近年来,随着需求的快速增长,进口大豆迅速增加。受进口冲击,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困难,成为媒体和业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正确认识开放条件下大豆产业的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意义重大。一、大豆产业当前发展形势我国大豆产业受进口冲击严重。在需求快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