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现行立法及司法实践存在的对未成年子女利益考虑不够和保护不足及缺乏有效监管与救助问题,尤其是针对父母离婚后未成年子女财产的性质界定和保护,抚养费的合理使用、监督与救济,以及人工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和离婚时抚养等问题现行立法或呈现空白或很不完善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借鉴外国婚姻家庭制度的有益规则,提出了一些立法建议和具体对策,着重强调在完善离婚立法中应最大限度地凸显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以充分体现儿童最佳利益原则。  相似文献   

2.
原巍 《法制与社会》2011,(17):52-52
子女最佳利益原则是亲子关系认定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亲子立法的最基本原则,这已经成为离婚时亲子关系确立不可缺少的原则,我国的立法也考虑此原则,但是对该原则扔存在一定理解缺陷。本文从子女最佳利益为原则来讨论,完善我国离婚亲子关系的立法。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婚姻法及司法解释在离婚后父母对子女的监护问题方面缺乏系统的规范,而在仅有的条文规范中也存在对子女利益保护不周等诸多弊端.为此,本文从“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出发,来审视我国监护制度,为完善离婚后父母对子女监护问题的相关规范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4.
英美法国家制定法均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作为处理离婚后子女监护的基本原则,并在司法实践中就该原则的适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英美法国家离婚后子女监护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立法及司法实践进行探讨,可以为我国相关立法及司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丽萍 《法学论坛》2008,23(2):131-137
美国关于离婚后子女监护的种类主要有单独监护、分配监护、共同监护和分离监护.就单独监护和共同监护而言,又存在单独身体上的监护、共同身体上的监护、单独法律上的监护和共同法律上的监护的不同.无论适用哪种父母离婚后的监护方式,均应符合子女最佳利益原则.共同监护并非当然符合子女最佳利益.我们应当借鉴美国的子女最佳利益原则以及多种监护方式并存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7.
在当前的离婚案件审理过程中,对未成年子女利益的保护存在法律规定缺乏操作性、司法干预较少、过于依赖法官自由裁量和父母意思自治、保护标准过低等问题。本文认为应加强对协议离婚的干预力度,在婚姻法中确立子女最大利益原则及其判断标准,并适当听取未成年子女住所地相关部门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陈汉 《北方法学》2015,(3):21-26
意大利是深受罗马法家父权传统影响的国家,未成年子女一直处于弱势的法律地位。经过理论界若干年的讨论与酝酿,1975年意大利修订了民法典中关于家庭法的部分。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实现了有限平等化。承认父母子女的利益是各自独立的,而且在存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诸多的司法判决都认可子女的意愿优先。监护权的行使,受到公权力的监督,无论是剥夺父母的监护权,还是临时性的收养,在监护障碍消除之后,往往还是鼓励孩子回归其原来的家庭。在保护未成年子女利益上,司法积极介入家事特别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这点对深受传统思想影响的中国家庭尤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证据法上的利益衡量原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家伟 《现代法学》2004,26(4):163-166
利益衡量原则是通过利益最大化而实现实质正义的法律方法原则,一般分为利益调查、利益分析和利益协调等阶段,利益衡量的方法有价值权衡、比例原则、经济分析和参与原则,利益衡量的瑕疵有片面、武断、疏漏、失调等。客观真实的目的追求与其他相关法律或者社会价值的之间的冲突协调是证据法的中轴,而利益衡量是其中最重要的法律方法。非法证据排除、传闻证据排除、自白任意性、证人拒绝作证权、举证责任分配、证明标准的多元化等,都是利益衡量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10.
王玮 《河北法学》2004,22(9):66-69
非常态亲子关系是父母子女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子女利益最难以保护的状态 ,非常态亲子关系中的子女利益的保护具有现实意义和世界意义。但在我国的立法和司法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在研究领域也缺乏重视。找出立法和司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陈爱武 《北方法学》2016,(6):126-139
儿童利益是一种身份利益,具有显著的公益性,国家与社会必须给予特殊保护。涉及儿童的家事审判要遵循儿童利益最大化、儿童参与以及儿童优先保护等原则。从我国家事审判立法看,涉及儿童利益保护的规定散见于诸多的法律、司法解释以及政策性文件中,这些规定尽管为家事司法提供了基本的依据,但缺憾亦非常明显,表现为没有上位法的原则性规定,没有形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的专门制度,部分立法规范前后矛盾,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缺乏实现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具体程序和相关配套机制。为此,有必要在基本法和部门法层面确立儿童利益最大化的法律原则;保障儿童表达意见权利和诉讼参与权;从司法层面看,确认儿童的诉讼主体地位,确立涉儿童家事案件职权探知、职权调查原则,建立专业化的家事审判机构。通过上述多重举措,真正实现家事审判对儿童利益的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12.
Ohio Rule of Juvenile Procedure 2(Y) allows juvenile courts to do what other courts cannot: designate additional parties to an action, allowing juvenile courts to better accomplish their statutory purpose of pursuing the best interests of children. However, sometimes this can lead to confusion about juvenile courts’ actions to protect children, especially when courts invoke Rule 2(Y) to stop interference with proceedings. This article will examine the historical foundations of Ohio's juvenile courts, the unique authority that they possess, and the conflicts that can arise due to interference with juvenile court proceedings. Ohio's juvenile courts have unique authority, and they can use that authority in a way that does not conflict with constitutional rights, while still working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hildren.  相似文献   

13.
尹勃  张雪萍 《河北法学》2006,24(2):135-137
民事上诉中的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具有充足的法理依据和重要的法律意义,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对此应予采纳.  相似文献   

14.
论环境公益诉讼形态的类型化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詹建红 《河北法学》2006,24(8):100-107
环境作为一种公共利益,已从一种道德上的应然及人们已在享受的实然,得到了诸国法律的确认和宣告,上升到了实定法的层面,这是环境公益诉讼得以产生的前提.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环境公益宪法诉讼的形态划分不仅是理论与实践历史演进的产物,也是环境公益诉讼整体类型化的时代趋势.  相似文献   

15.
张秋华  顾佳 《行政与法》2010,(6):118-121
利益具有尺度的功能,它衡量人类活动的有效性,也衡量法律的正当性。由于不同的目的、精神与价值取向,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每一个法律部门都侧重保护不同的利益层次与结构。民商法以保护个人利益为本位,行政法以保护国家利益为本位,经济法旗帜鲜明的以保护社会利益为本位。经济法对社会利益的关怀,要求它必须在个人、国家、社会之间进行利益的平衡与调整。  相似文献   

16.
人类基因提供者利益分享实现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志红 《河北法学》2005,23(2):104-106
人类基因提供者应分享基因专利带来的经济利益,但因与研究者信息不对称且缺乏正当的提供途径,基因提供者的利益难以实现。从基因提供者利益难以实现的原因入手,分析了利益分享的原则,论述了利益分享的方式,并提出了利益分享的途径。只有找到具体完备的实施方法,人类基因提供者的利益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7.
张光 《法律科学》2011,(1):109-114
晚近,在与公共利益有关的国际投资仲裁中出现了片面保护投资者财产利益而严重忽视东道国公共利益的倾向。可以通过在投资条约中规定一定的公共利益保护内容并建立权威的条约解释机制、在仲裁中引入国家自由裁量权理论、"兼采效果和性质标准"认定东道国措施是否构成间接征收以及增加仲裁程序透明度等措施,实现保护投资者财产利益与维护东道国公共利益在国际投资仲裁中的适当平衡。  相似文献   

18.
In Wye Valley NHS Trust v Mr B the Court of Protection decided that it was not in the best interests of Mr B to receive amputation surgery against his will, notwithstanding that he would die without the treatment. The judge met with Mr B in person and his best interests decision placed significant weight on Mr B's wishes and feelings. This case note considers this influential case in the context of ongoing debate about the place of wishes and feelings in best interests decisions under the Mental Capacity Act 2005. It considers the history of the best interests principle, its interpretation by the Supreme Court in Aintree University Hospitals NHS Foundation Trust v James, ongoing debates about its compatibility with Article 12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and recent proposals by the Law Commission for statutory amendments to the Mental Capacity Act.  相似文献   

19.
杨炼 《时代法学》2010,8(4):27-32
利益衡量在现代立法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立法的利益衡量是立法者为平衡利益冲突在多元利益主体充分表达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对各种利益进行比较、评价、权衡、选择并进行利益整合的有机统一过程,利益衡量的最终结果是法律规范的产生。立法中的利益衡量包括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