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议拉丁美洲印第安人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第安人问题是拉丁美洲主要的民族问题之一,本文拟从印第安人的定义和识别,拉美印第安人的现状、拉美各国政府对印第人的政策和拉美印第安人问题学者的主张等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印第安人的定义和识别“印第安人”这一名词来自一场误会。当1942年哥伦布第一次到达美洲时,误认为他所“发现”的新大陆是印度,所以将当地土著称为“印度人”。为与真正的印度人相区别,中译者把它译为“印第安人”。其实,不论从哪一方面说,“印第安人”与印度人没有任何关联。我们现在所说的印第安人一般是指美洲主要土著及其后裔。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  相似文献   

2.
关于印第安社会人口问题的研究拉美经委会《经济和发展简讯》1995年7月第578期目前在拉丁美洲有4000万印第安人,其数量和规模与500年前西班牙人到达美洲时相似。这是拉美经委会、拉美人口中心、联合国人口基金、伊比利亚美洲合作研究所和玻利维亚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3.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邀请,美国圣迭戈加州大学政治学教授、伊比利亚和拉美研究中心主任彼得·史密斯于1992年9月1~18日在北京进行学术访问,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美洲倡议”、美拉关系中的毒品问题、美国对拉美的政策和拉美的“民主化”及其前景等问题发表了讲演,并与有关中国学者进行了讨论。下面是史密斯教授的主要观点。一、关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美洲事业”倡议史密斯教授认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布什总统提出的“美洲倡议”是在下述国际大背景下问世的。首先,苏联已不复存在,欧洲正忙于自身的一体化进程,而日本则不  相似文献   

4.
四、“美洲二元论”与拉美联合思想长期来美国鼓吹“泛美主义”,强调“美洲”是一个整体。拉美国家和人民从长期实践中认识到,“美洲具有二元性”,拉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与美国代表的北美洲是根本对立的;拉丁美洲应脱离美国,实现拉美团结和联合,即用“拉美主义”取代“泛美主义”。拉美著名政治家《视界》杂志主编马里亚诺·格龙多纳在马岛战争后连续发表文章,强调“美洲是两个,而不是一个;他们的美洲和我们的美洲(即拉丁美洲)”,明确提出“美洲二元论”。他认为,拉美“已开始了一个以拉美主义取代泛美主义的新时期”。这种“美洲二元论”和“拉美主义”,已成为影响和指导拉美国家外交行动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5.
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和两个大陆两种文化相遇500周年之后,拉丁美洲仍然顽强地生活着4895万多印第安人。其分布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6.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邀请,苏联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维克托·沃尔斯基教授一行2人于1991年3月下旬访问我国。3月28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郑必坚会见并宴请了沃尔斯基一行。 3月25日,沃尔斯基在拉美所作了《苏拉关系和苏联对拉美的研究》的报告,引起了与会者广泛的兴趣。沃尔斯基教授在谈到俄国同拉美国家关系时说,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后不久,俄国就同拉美开始交注。俄国一些革命志士还参加了拉美的独立战争。早在19世纪20年代,俄国著名的  相似文献   

7.
拉美城市化的发展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丁美洲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1985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5%,不仅超过非洲(31%)和亚洲(29%),甚至略高于苏联(64%)和东欧(62%)。一、拉丁美洲城市发展的历史拉美城市发展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一)古代印第安文明城市起源时期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美洲印第安人估计已达1400~4000万人。他们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其中玛雅人、阿兹台克人和印加人已进入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  相似文献   

8.
中外学术界对拉丁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和拉美国家“民族一体化”问题的研究已相当深入。大体说来,人类学家多强调土著印第安人的文化特性,将其看成是同拉美国家社会完全水火不相容的成分;社会学家则强调土著印第安人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地位,将其看成是国家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主张“民族一体化”,意欲将其融进国家社会总的发展进程。笔者基本同意后一种意见。作为一个种族群体来说,自哥伦布首航美洲起的500年来,拉美土著印第安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已发生巨大变化。因此,我们拟从历史发展角度,对土著印第安人的过去与现在、他们在拉美国家民族形成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民族一体化”的提出与实践、发展情况作一阐述,并以玻利维亚土著印第安人问题为例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9.
中国拉丁美洲学会第6次年会暨美拉关系学术讨论会于7月3日至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召开。来自首都及外地的约60名中国拉美问题学者和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就美国对拉荚的政策、拉美国家对美国的政策以及90年代美拉关系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首先,与会学者从历史角度探讨了美国对拉美政策的特征。从“门罗宣言”到武装入侵巴拿马,美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经历了166年。门罗宣言中“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思想就是美国对拉美政策的集中体现。美国对拉美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要独霸拉美,维护资本  相似文献   

10.
两个美洲──拉美反殖思想传统的历史渊源刘承军一条布拉沃河将美国与幅员辽阔的拉丁美洲分割开来,这就是本文所说的广一义上的南、北美洲之分.在这两个美洲之间不仅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别,而且还有着更深刻的差异.尽管印第安人的社会问题在拉美远远没有解决,但拉美...  相似文献   

11.
本期导读     
本期有以下三个看点。 其一,如何看待拉美的印第安人社会运动。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陆的原住民,曾创造了灿烂的美洲古代文明。15世纪“新大陆”的被“发现”彻底改变了印第安人的历史命运。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第安人争取社会经济权益及政治和文化平等权利的运动出现蓬勃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拉丁美洲的印第安民族》《拉丁美洲的印第安民族》一书,由夏丽仙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除插图、前言和主要参考资料外,正文分5章,共138页。全书共9.8万字。本书是国家教委“八五”规划拉美研究项目之一。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3.
拉丁美洲印第安人运动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带来的社会危机,在1992年反对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运动中崭露头角的拉丁美洲印第安人运动,近年来逐渐发展壮大。在今天的拉丁美洲,尤其是在安第斯山地区,印第安人已成为当仁不让的历史主角。印第安人知识分子的出现也是近十几年以来的一个重要现象。是什么力量造成了这一历史性变化呢?我们可以分析反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国际背景,欧洲民主势力对拉丁美洲印第安人运动的某种支持,拉丁美洲进步运动的上升趋势,等等。但是,最本质的原因是印第安人长期受到极端不公正待遇这一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4.
1992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周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印第安人的文明进行了肆意破坏,对印第安人残酷屠杀和奴役,这无疑是应该谴责的。但是,从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各国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与进步的全貌来看,美洲的“发现”和东西两半球的会合,促进了人类社会和世界各国的进步,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转折点,正如马克思说的:“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本文拟就美洲的发现对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5.
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前的印第安人原始部族时代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拉丁美洲文学根据社会发展的阶段和文学自身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一、古代印第安文学时期,包括玛雅文化(公元四世纪至十六世纪)、阿兹特克文化(公元十二世纪至十六世纪)和印加文化(公元十五世纪中叶至1525年)。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以神话传说、诗歌和戏剧为主,如讴歌印第安基切人、堪与荷马名著《伊利亚特》媲美的《波波尔·乌》,以叙述宗教礼仪为主兼及文学、历史、天文和医药的巨著《契伦·巴伦之书》,反映印加公主与武士之间爱情故事的戏剧《奥扬泰》等。它们构成了拉美文学辉煌的开端。  相似文献   

16.
1992年是哥伦布首航美洲500周年。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中国拉丁美洲学会、中国中世纪史研究会、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和中国世界民族研究会,于1991年9月15~20日在大连市共同举办“哥伦布远航美洲第二次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部分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外事部门、出版社和杂志社的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共67人参加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苏振兴在会上作了《关于当前拉丁美洲形势》的报告。中国社科院前副院长李慎之和北京大学教授罗荣渠作了重要发言。会议期间,学者们就以下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在1962年10月加勒比危机爆发25年后,苏联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主办的《拉丁美洲》杂志以“加勒比危机:历史重要的一课”为题,发表了有关加勒比危机的三篇论文。作者分别是:曾参与制定美国政府处理危机有关决策的美国人雷蒙德·L·加特霍夫;古巴美洲研究中心北美研究室主任拉斐尔·埃尔南德斯和苏联《拉丁美洲》杂志主编塞尔格·米高扬。  相似文献   

18.
苏联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集体编著的《拉丁美洲的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危机概述》,是一部论述拉美资本主义的专著,共四百一十四页,1983年由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由苏联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博士维·沃尔斯基教授主编,作者都是苏联国内知名的拉美问题学者。本书是在苏联拉美所就拉美资本主义发展问题举行过数次国内外讨论会并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是近年来苏联拉美研究所研究拉美资本主义发展问题的  相似文献   

19.
自1974年以来,苏联学术界围绕拉丁美洲国家的社会性质问题,展开了讨论。1978年6月,苏联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拉丁美洲》杂志编辑部召开讨论会,苏联本国有关研究人员以及阿根廷和哥伦比亚的一些学者参加了讨论。在讨论中有四种观点:第一,认为拉丁美洲国家是“依附性资本主义”(以苏联拉丁美洲研究所经济学博士克洛  相似文献   

20.
拉丁美洲寻求解放的主要任务之一大概就在于从欧洲中心论中解放出来,构建自己的发展模式.印第安人运动为此带来极大的潜力,它以其主张的深刻性和实践为世界和拉丁美洲开辟一条新的历史地平线.印第安人运动大概是当代拉美现实中最具改造力的因素之一.它不仅是地区性的社会运动,也具有世界政治和社会进程的普遍内容和全局观.在拉美特别是安第斯和南美地区,印第安人运动已经不再是争取上台执政和赢得权力的进攻性抵抗运动.在对欧洲中心论和对殖民权力结构框架下的现代发展模式进行深刻反思和决裂后,拉美的印第安人运动已成为一场争取文明的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