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苏”是彝族的一个支系我父亲是诺苏,我母亲是白族。平时在向别人介绍自己时,我就简称为“白彝”(族)。 我从小生长在汉族地方,是受汉文化熏陶成长起来的,至今深感遗憾的是我只会讲少量的日常彝语,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诺苏的那份与生俱来的感情。 记得在我五岁时,父亲带我和母亲第一次回老家——维西县永春乡四保行政村。当时还没有直达县城的客车,我们好不容易搭乘一辆解放牌大货车到达县城。一位在县城工作的叔叔早已等候在那里,他为我们备好了马匹,并由他扶我骑上马,那是我第一次骑马上陡峭的山路,由我的小叔叔牵马带路,…  相似文献   

2.
我是生在旧西藏,长在新社会的一名党培养多年的藏族干部。我的父辈几代都是“朗生”,我的父亲是泽当甘旦曲廓林寺的佣人,1930年甘曲廓林寺把我父亲卖到拉康宗(现洛扎县)卡曲寺,不久又被卖给拉康宗边巴乡(现边巴乡)的杰麦领主当“朗生”,并与我母亲(也是杰麦领主的“朗生”)相遇。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我自然也成为了杰麦领主的一名“朗生”。年龄虽小,但我也清晰地记得那一段没有民主、自由和人权,只有农奴主的特权和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黑暗岁月。  相似文献   

3.
近来我集中阅读了部分公安报刊和资料,公安民警伤亡(包括积劳成疾、猝死)情况,使我陷入沉思。一位烈士的父亲对自己的老伴说:“干公安就是要死人的,牺牲的又不是咱娃一个。”多么伟大的父亲。是的,干公安为了保卫国家人民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我们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但如何“打击敌人,保存自己”?能否减少牺牲?如何把伤亡减少到最小程度?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一是减负就医。因公安工作紧张,民警超负荷运转、积劳成疾,加上连续作战。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猝死而栽倒在工作岗位上的不在少数,若能制定民警定期体检和休整制度…  相似文献   

4.
杨银禄 《同舟共进》2011,(12):33-35
康生早年就认识江青?传说江青的母亲李栾氏曾给康生家当过佣人,就在那时,康生认识了江青。汀青的母亲是否给康生家当过佣人无从考证。即使当过,那也是江青五六岁的时候。1972年夏天,江青与美国女作家维特克夫人谈话时(当时我在场)说:“有一年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我父亲因一件小事毒打了母亲,母亲忍无可忍,一气之下带着我离开了家门。”“我母亲要出去工作,因此我可以上学。”“诸城县一个有一妻几妾的姓孙的地主收留了我们俩。不久.母亲又找到了一份工作。这是一家‘破落地主’。”“在我只有五六岁的时候,我就试着走夜路去找我母亲。”  相似文献   

5.
春风暖人心     
卢咸池 《台声》2001,(7):4-6
正当我们努力工作、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 80周年的时候,慈祥的父亲卢嘉锡不幸与世长辞。在送别父亲之时,回想起半个多世纪来父亲受到党的信任、教育和关怀、照顾,悲痛的心中不禁涌起阵阵暖流。 “我们是台湾人”   文革前,我们家一直自称是“福建厦门人”。为什么文革后报上又说我们是“台湾省籍”呢?和其他许多背井离乡来到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一样,这里包含了一段屈辱的历史。   记得还在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曾经在饭桌上对我和年幼的弟弟妹妹们严肃地说:“我们家实际上是台湾人。当年日本占领了台湾,你们的爷爷还很年轻,他不…  相似文献   

6.
1997年12月2日,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我们四兄弟的异国父亲路易·艾黎(RewiAlley)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我们四兄弟回想起半个世纪前收养我们的两位异国父亲都心情万分激动;特别是作为年长的我,对他们收养我们的一些细节和与他们相处时的点点滴滴,记忆更深。我们的第一位义父是英国记者乔治·何克(GeorgeHogg),他仅仅活了30岁。认识他时,是1941年,那时我14岁。1940年底,我的亲生父亲、中共地下工作者聂长林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按照党组织的决定,去晋东南“工合”事务所工作。这次离家远走,何时能回来谁也说不清。…  相似文献   

7.
父亲永远离开我们了。在 195 1年夏天 14岁的大哥响应党的号召“参军参干 (参加军事干部学校 )”离家以后的多数时间 ,我是父亲身边子女中最大的一个 ,所以对父亲的记忆可能比弟妹们要多一些、更细致一些。在悼念父亲的时候 ,我产生了把脑海中关于父亲的记忆一点一滴写下来的想法。虽然零零星星 ,仍希望对后人有所启迪。加入农工民主党  父亲参加农工民主党时 ,我才上小学二年级。长大后我曾好奇地问父亲 :“你为什么要参加民主党派 ,为什么要参加农工党 ?”他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我。早年 ,父亲是一个抱定“科学救国”理想的有正义感…  相似文献   

8.
王剑宁 《人民公安》2013,(15):35-35
我的家乡在“花儿”的故乡,父亲是一个小学的老师。上世纪60年代,仅靠父亲教学的微薄收入.我们一家7口人连生活都无法维持,更没钱买书了。  相似文献   

9.
声音     
《民主与法制》2011,(12):2-3
日本民众的品质令人敬畏 “我们要观察的是日本的人民,他们坚忍、淡定、坚守秩序,洋溢着高贵的气质。日本人常常用一个词‘我慢’(忍)——英语里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对应的词——有点类似于勇于承受、坚持到底。这正是日本民众展现出的品质,他们同心同德、勇于担当,令我敬畏。”  相似文献   

10.
那天晚上,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 察朱军正好在派出所值班,我们彻夜长谈,聊着家事,他兴致盎然地拿出他们新照的“全家福”让我欣赏。单从照片上看,和和美美的一家,你很难相信这会是一个“组合家庭”。 英雄家事少有人知 先要讲到 1993年。用朱军的话,这一年是他的“多事之秋”,一至三月,由于劳累过度,他患心肌炎(后发展成冠心病)住了医院;五月,继两年前母亲病逝,长期卧床的父亲撒手人寰;九月,他和前妻小王平平静静不动声色地办了离婚手续。 多年夫妻,一朝分手,此间没有感情变故,更没有什么第三者插足,根本的原因,也…  相似文献   

11.
脑筋遗传     
一个父亲得意洋洋地夸他的儿子聪明。“你知道,亲爱的,”他对太太说,“我已经把我的全部脑筋传给了我们的儿子。”“当然,”妻子冷冰冰地回答道,“‘所以,现在只有我和我们的孩子有脑筋。”脑筋遗传  相似文献   

12.
唐金栋 《台声》2014,(9):75-75
8月25日上午,第七届台湾作家湖南采风交流团成员杨树清(报告文学作家、台湾金门大学驻校作家)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情,在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姜贻斌的引领下,从湘西凤凰一路风尘仆仆来到湖南洞口县高沙镇寻根,为“阿背”(杨树清称其父亲杨国淇为“阿背”)实现83年未曾回乡的梦想……杨树清跪拜在家乡的土地上,嘴里不停地喊着:“‘阿背’呀、‘阿背’呀——今天儿子替您回乡了、我们回家了,83年您从未回乡的梦想,今天终于实现了,我一定把家乡泥土带回金门放在您的身边人土为安,我要用金门高梁酒洒在家乡的土地上,寄托我的哀思,您请安心、安启、吧……”  相似文献   

13.
浅谈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视角:悲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得15年前,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中,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获第一名)震动了全国美术界,也深深扣住了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的心。《父亲》那布满皱纹、黝黑的脸,沁满汗珠、鼓着青筋的额,老树皮似的手和由于长期劳作而变形的指甲,干裂的嘴唇,残存的牙齿,盛满清水的粗瓷碗,那在烈日下带伤劳作而又无哀怨的充满慈祥的表情,使大学生们的心都颤动了:他忍受着痛苦,却用血汗供我们上大学!北大历史系几位学生流着泪说:“想想‘父亲’,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发愤读书呢?”两个即将出国留学的学生看到这幅画时,当场咬破手指在手帕上写下“…  相似文献   

14.
台湾是我的家乡。记得小时候,一到正月十五,爸爸就会拿出口琴,一边吹着乐曲,一边领着我们歌唱:“‘哎哟,彩灯出来了,有龙灯、花灯、跑马灯……”到现在,这首儿歌在我心中记忆犹新。每当我不由自主地哼唱时,就会想起孩童时期,父亲向我们述说台湾家乡的情景:自然美丽的田园风光,白叠在青绿的稻田上飞来飞去(由于对白簿纯洁美好的深刻印象,父亲曾以此为题材,谱写了《白绝的幻想》管弦乐曲);乡民们感情细腻、纯朴、热情、爽直。从那时起,台湾岛就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漂来漂去,不知何时才能回去看看?1992年,回乡的梦终于实现了…  相似文献   

15.
我是云南的一位侨属,名字叫蔺以强。我还有三个弟弟依次排行分别叫以盛、以国、以家。我们四兄弟的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排列起来就是“强盛国家”,其中包含了父亲的愿望。我父亲是位老华侨,在国外生活已80多年了,虽然现在已进入耄耋之年,却仍然关心着祖国的发展。父亲...  相似文献   

16.
他更愿意说自己是“创二代”. 徐立勋,宁波华茂集团总裁。2002年,他临危受命,从父亲手中接掌公司。在经历了一系列艰难的转型与磨砺之后,当初的毛头小伙子已蜕变成了有志气、有眼界、有担当的舵手,而如今的华茂集团,也已开拓了属于徐立勋的“高度”。 他曾说,“对我来说,父亲就是一座不可跨越的高峰;我只是站在父亲的肩膀上,去努力开拓另一个高度”。面前这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青年人,承袭了父辈的低调、坦诚和朴实。  相似文献   

17.
陈治利 《台声》2010,(10):57-59
“保卫钓鱼台(岛)”运动 1969年底1970年初,发生“保卫钓鱼台(岛)”运动的时候,我正在美国读书,从美国威斯康辛过来几个朋友,介绍了钓鱼台(岛)的事件。本来我们留学生对美国一直都以“霸主”身份自居,在全世界动不动就用武力打仗,觉得这样很不对。而钓鱼台(岛)是属于我们中国的,他把我们的东西拿去送别人做礼物,我们当然坚决反对,同时希望台湾当局能够站出来,维护钓鱼台(岛)主权。  相似文献   

18.
徐宏子 《台声》2011,(11):61-63
从1953年夏天,我随父母从日本大阪舞鹤乘“兴安丸”号轮船回到父亲日夜思念的祖国,到今天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时常想,如果当年我没有随父母回到祖国,今天又该是怎样一幅情境。经常有人问我和老田(我的丈夫田富达),老家在哪里,我们俩总是自豪地说老家在台湾,不论是在天津还是北京生活的这些年,我们挂念着故乡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19.
刘元林 《人民公安》2006,(19):19-19
我们之所以把本刊记者郭旭撰写的《警察爸爸和哈佛儿子》这组稿件放在“关注”这个栏目.作为本期杂志的“压卷之作”,不只因为这是一桩“新闻”——一名普通“片警”的儿子,被美国哈佛、普林斯顿、耶鲁、斯坦福、康奈尔等五所世界一流大学同时录取,其中三所还竞相提供全额奖学金.这对于170万公安民警而言.一定是“新鲜的见闻”——还因为这组稿件实际上提出了广大民警都关注的话题:警察,要不要做一个好父亲(母亲)?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父亲(母亲)?  相似文献   

20.
张素和 《黄埔》2007,(3):27-28
我的父亲张文衷(字本禹)是张治中将军的三胞弟,生于1900年。1924-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卒业。1936年父亲服役于第十三军第四师十二旅,任少将副旅长,参加了傅作义将军指挥的反击日寇入侵的“绥远战役”、“百灵庙战役”。1937年“七七”事变,日寇向我卢沟桥驻军发起全面进攻,华北平津战场吃紧,父亲又奉令调往南口与日寇的板垣兵团展开激战。父亲为了部队能及时补充弹药,亲自押运枪弹,遭日军飞机狂轰滥炸,他身受重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