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燕  张译文 《求索》2011,(10):205-207
文体艺术的嬗变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小说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的一个鲜明标志。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历程中追求“现代性”的表现分支,其在文体艺术上呈现出的特征也尤为鲜明的代表了部分中国现代小说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过渡。沈从文湘西小说在文体艺术上的最大表征就是其呈现的诗化文体。本文从湘西小说诗化文体形成的异域影响源以及所接受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湘西小说诗化文体的具体表现这两个大的向度,阐释沈从文湘西小说诗化文体的“因”与“果”,意图揭示诗化文体在中国现代文学进程中被呈现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李欣仪 《求索》2011,(10):208-210
在沈从文那里,“音乐”是一个与其“生命观”密切相关的概念。沈从文文本中的“音乐”常常表现为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绪体验和天人相契的心灵境界,它们带有忘我沉迷性、“抽象”性、体悟性特征。它们与沈从文所设想的生命最高境界相邻。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只注意到了湘西民歌、西洋古典音乐等具体音乐形式对于沈从文的影响,没有看到“天地音乐”、“无声的心灵音乐”等“神秘”形态与沈从文创作和思想的深层联系。本文通过对沈从文音乐体验的重新审视,期望能够把当前的沈从文与音乐的研雾艟向一个新拍台阶.  相似文献   

3.
如画的湘西     
金定 《台声》2006,(8):65-66
“进入大湘西,一切光景静美而略带忧郁,随意切割一段勾勒在纸上,就可成一绝好的宋人画本,满眼的诗,一种纯粹的诗”沈从文先生当年描述湘西的这些文字很是撩拨年轻记者们的心。充满了原始野趣而又妩媚瑰丽,被人们誉为盛产风景与民俗、美女与英雄、传奇与歌谣的大湘西地区,迎来了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团。历时8天的采访活动,记者们亲身体验着大湘西神气迷人的民俗、风情和文化,流连忘返,感叹再三,一腔真情已深深融进了这块古老而又新生的土地中如梦如幻画中游记者们都很年轻,平均年龄30岁左右。绝大多数第一次来湘西。来之前,对湘西有许多的想…  相似文献   

4.
冯雷 《协商论坛》2017,(9):59-60
提起沈从文,人们总会想起他的故乡凤凰,会想起他笔下的“边城”.其实,单纯从地理空间的角度来看,沈从文和北京的关系其实也非常密切.86年的生命中,沈从文有49年是在北京度过的,可以说,沈从文大半辈子都住在北京,北京见证了他一生的起起伏伏、苦辣酸甜. 从“边城”到京城 每年,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都有许多人慕名到湖南凤凰去,为着是寻访沈从文的“边城”.而在1934年,沈从文去乡18年、重返湘西之际却悲哀地发现家乡处处显出社会变革的痕迹,尤其是在精神层面上“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  相似文献   

5.
贺亮明 《求索》2010,(9):217-218,57
沈从文在他的整个创作中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心理倾斜:对"乡下人"的热忱和对"城里人"的讥讽。这些构成他文学世界美与丑的两极。尤其是在与都市文明相对照的湘西世界里,沈从文透过对种种都市"病象"的批判,表达了对复归湘西纯朴、自然、健全的人性的渴望,在传统与现代、乡村与都市的文化冲突中,作出了自己的抉择,显示出独特的文化价值取向和审美判断。  相似文献   

6.
吴正锋 《求索》2012,(2):202-204
湘西民族地域文化滋养了湘西文学创作,而湘西作家又将他们最真挚的民族情怀和最深沉的思索奉献给湘西这块热土。论文以20世纪湘西文学最为杰出的两位代表沈从文与孙健忠小说创作为例,探索他们对湘西文学世界充满诗意的描写。沈从文和孙健忠对湘西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情风俗作了生动的描绘,对湘西古朴的生活形态和优美淳朴的民族性格和心理作了真切的表现,对湘西民族文化裂变和未来命运作了深入的思考,他们的文学创作语言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和乡土气息,这是湘西文学世界具有诗性特征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沈从文、孙健忠的文学创作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对湘西文学世界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自称“乡下人”,实则采取了与正统儒家传统和现代都市文化不同的文化边缘取向,即开掘具有深厚楚苗文化传统的湘西文化资源,这一取向在其婚恋、性爱题材作品中尤为突山。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题材作品显现出湘西不同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作家凭借湘西文化对儒家文化土壤上滋生的国民劣根性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人性沦丧进行着双重批判。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的小说观照了两个世界:都市和湘西,对于沈从文来说,这两个世界都是"他者",是沈从文的自我主体意识的审美映照。正是在对"他者"的言说中,沈从文理想中的人性主体得以建构。都市和湘西不是纯粹的客体,它们互为"他者"。从整体上说,湘西世界是对都市世界的颠覆,但它的存在却是依赖于以都市世界为"他者"的审美观照,真正对沈从文的"湘西世界"起建构作用的正是现代都市世界。反之,同样如此。  相似文献   

9.
任晓兵 《求索》2010,(10):219-221
沈从文湘西小说的写作流露出浓厚的民俗趣味。民俗趣味既是他审美的高度概括,也是他文化心态的曲折流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写作的题材择取以及美学建构。沈从文将文学与民俗融合同构,建构了湘西小说的民俗审美。回溯历史情境,文化语境、他者影响、个体体验三个向度的因素是沈从文湘西小说民俗审美缘起的内外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湘西特定的自然环境养育了沈从文的自然人格,与自然契合的人性是沈从文的创作理想。但沈从文欣赏的自然人性是具有强健生命力的人性,沈从文希望湘西人性的自然纯朴能保留在民族的血液里,未来的人性既纯朴自然,又积极有为,能应对环境的挑战。为现代背景下的湘西精神寻求出路,乃至为民族精神的重建、为人类的远景凝目是沈从文创作的潜在意图。  相似文献   

11.
杨金定 《两岸关系》2003,(12):51-53
“进入大湘西,一切光景静美而略带忧郁,随意切割一段勾勒在纸上,就可成一绝好的宋人画本,满眼的诗,一种纯粹的诗”沈从文先生当年描述湘西的这些文字很是撩拨年轻记者们的心。  相似文献   

12.
方静  王青 《前沿》2008,(1):211-214
沈从文一生坚持强调自己的“乡下人”身份,这是沈从文对自我存在本质和精神真实的把握。早期的湘西世界中,他着力表现乡下人自然强健的生命力和自由的精神状态;沈从文凭借“乡下人”的文化立场和生命体验,关注都市人的生存状态,对现代文明进程中人性的异化进行深刻反思;而到30年代后期,他的创作又从集中于对乡村的写实,走向对现实的批判,体现出拯救民族的思考,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曾因文学大师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而驰名中外的湘西花垣县茶洞镇,如今因扎制一条象征香港回归年轮的“边城99节中国龙”,而在湖南、贵州、重庆两省一市边区引起轰动。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还有着鲜明的现代特征。民族性与现代性是一而二 ,二而一的 ,其现代性借民族性来实现 ,其民族性在现代性中获得存在的理由。沈从文的湘西风情小说 ,以其民族性与现代性的高度的融合 ,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现代化追求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5.
凸凹 《北京观察》2000,(12):24-26
在2000年的8月中旬,我终于到了湘西。去湘西,是我的一个久远的梦。编织这个梦的两条经纬:—是浓郁的“沈从文情结”;二是对沈氏笔下有落洞、放蛊和沉潭的诡异习俗的那个神奇瑰丽边城的好奇与向往。一乘“芙蓉王”号列车到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吉首。吉首是湘西历史上著名的三个苗族聚居区乾州、凤凰和永绥中的乾州。发生在满清的乾嘉时代川、黔、湘三省的最大的一次苗民起义,湘西永绥的全部苗民,凤凰苗民的十分之七,乾州的十分之三,都参加了起义。三地有相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述了沈从文对湘西底层人民的理解、关怀和温爱 ,挖掘出沈从文作品中深藏的苦痛、辛酸和悲悯之心 ,探讨了作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与水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斌 《理论月刊》2010,(1):137-140
水崇拜是中国民间的一种自然宗教,在沈从文的故乡湘西楚地尤其盛行。沈从文及其文学世界无不镂刻着湘西水崇拜的文化痕迹。沈从文的性格与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出水的特质,渗透出水崇拜的文化气息。沈从文的创作大多以水为背景,讲述发生在水边的故事,并且形成了一个以水为中心的水崇拜文化系统。云、雨、风、虹等水的衍化意象,鱼、船、碾坊、吊脚楼等水的周边意象,以及祈雨等民俗意象也参与了这一文化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和李孝石的短篇小说,通过双重意象构筑了美好的世界,即“美”的表现不仅直观地构筑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更蕴含深刻的哲理,表现了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知识分子对人生的思考和憧憬,也暗示了对社会局势的无奈和沮丧,以及自我隔离和疏远的态度.特别是在上世纪30年代创作的作品中,两位作家对自身创作态度的洞察和反思,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人性的赞美,都传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表现了独特的审美态度和认识.本文以沈从文、李孝石部分短篇小说作品为对象,将“美”的表达分为表象和深层两个部分进行分析,试通过平行比较的方式分析作品中美的形象,剖析其异同点,客观把握作家的创作风格和态度.  相似文献   

19.
北京——湘西远隔千山万水。 今年5月,在北京电视台《希望》公益栏目的倡导下,首都在湘西的第一所希望小学奠基。湘西人相信,与首都共建湘西的教育,这大山里还会走出像沈从文、黄永玉这样的大师。 北京——湘西,教育托起明天的太阳。  相似文献   

20.
寻找翠翠     
龙迎春 《传承》2008,(13):30-31
翠翠并不是一个生活中的人物,她只是活在文字里,在文字里美丽;在文字里被爱;在文字里带着她的狗与爷爷相依为命;然后同样也是在文字里,爱她的人一个个或生离,或死别,留下她独自一人,等待没有答案的明天。她是沈从文笔下的一个"皮肤晒得黑黑的"、"眸子清明如水晶的女孩"。带着这样的印象,寻找翠翠就成了湘西之行一个不能绕开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