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海淀法院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这样的规律:1 986年,判处少年犯99人;到1996年迅速上升至231人,增长了1. 3倍;2000年以后均在300人左右…… 这组数字再次印证了“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的命题。什么导致这些花季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呢?为了找到答案,北京市海淀法院少年法庭对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的100名少年犯进行了调研,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剖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未成年人犯罪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席小华  金花 《法学杂志》2005,26(5):123-12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问题。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必须建立在对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科学分析、对犯罪原因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为此,我们以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和原因为切入点展开实证调查。样本是2000年至2003年4年间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入狱的全部少年犯。调查内容主要是北京市未成年人的犯罪数量、犯罪特征和犯罪原因等。希冀本调查能够有助于北京市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矫正。  相似文献   

3.
曾新华 《法学杂志》2012,33(6):77-81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适用对象除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犯外,未成年人相对不起诉和附条件不起诉记录封存也应参照适用,而且,从长远来看,应适用于所有未成年人;在法律效力上应严格限定但书中"国家规定"的范围,并协调与其他相关法律的关系;适用主体除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和未成年犯管教所外,还包括知晓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有关机关、单位以及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和其他知晓其犯罪记录的个人。为充分发挥该制度的重要价值,应当将其"升级"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消灭制度。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九年,我国法院判处的年满14岁不满18岁的未成年犯占全部刑事罪犯人数的4%,一九九一年达7.24%,未成年人犯罪不仅数量上升,犯罪人员呈低龄化、手段成人化的趋势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严重因素,已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担心,是当前亟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有诸多的主要客观原因,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又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现就这一工程中对少年犯适用缓刑问题谈谈本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王琪 《中国司法》2003,(2):12-13
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北京“蓝极速”网吧纵火案的制造者竟是几名年仅十三四岁的少年,更引起了人们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究竟怎样?犯罪的主要成因到底是什么?为了切实弄清这些问题,探索研究新形势下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办法和措施,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2002年7月至8月份,我们组织调研组对成都未成年犯管教所1039名未成年犯进行了大面积的抽样调查,这些未成年犯是由四川省各级人民法院判决后集中关押改造的,几乎来自全省19个市(州)180个区县。调查采取了听取情况汇报、与管教民警座谈分析、查阅罪犯案卷、进行问卷调查、与罪犯个别交谈等方式,其调查情况具有很强的普遍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未成年罪犯适用缓刑的条件与成年人相同,但对未成年犯要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所以,在适用缓刑上与成年犯相比,应适当放宽。1.必须是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判处拘役和3年以下有期徒刑是适用缓刑的前提条件,这对于未成年犯也不例外。但是,无论未成年人犯了什么罪,对他们都要采取教育、挽救的方针。在量刑时应充分考虑对未成年犯从轻、减轻的情节,除考虑犯罪人的法定从轻情节外,还要全面分析未成年人的犯罪特点,特别是对一些性质严重的犯罪,也可以考虑到未成年人心理和生理的特点,从轻…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研究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友展变化趋势,探索预防和减少末成年犯罪的有效途径,按照市司法局领导的部署,去年6月份,我们对近3年来天津市少年管教所在押未成年犯进行了全面调查。通过了解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特点、新情况以有成因,为探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  相似文献   

8.
刘和义 《内蒙古检察》2004,(4):18-20,57
青少年违法犯罪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地预防、遏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已刻不容缓。为此,笔者在内蒙古自治区未成年犯管教所对未成年人的犯罪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了摸底、查阅档案、谈话、问卷等形式。内蒙古自治区未成年犯管教所是目前我区唯一的一所关押未成年犯的场所,该管教所关押的未成年犯的犯罪情况基本上能够反映出近年来我区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龚江 《法制与社会》2012,(27):135-136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增长情况日益突出,其中未成年异地犯罪判处缓刑后的监管问题也引起了司法工作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了2007-2011年深圳市某区基层法院审理的少年案件,主要论述了未成年人异地犯罪判处缓刑后的监管困境及破解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们龙沙区法院对一九八○年判处的少年犯罪案件进行了研究,发现这类犯罪情况相当突出:一、数量增多。一九八○年共判处罪犯二百四十八名,其中十四岁至十七岁的未成年人就有五十九名,占罪犯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三点  相似文献   

11.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7,22(4):136-136
张竞模等人在《青少年犯罪问题》(上海)2006年第6期上著文《未成年人定罪量刑特殊性研究》说,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以下特点:1.主体特点。相对于成年犯罪人,未成年犯身心发育不成熟,头脑相对简单,辨认、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相对较弱,他们的犯罪形态以冲动型犯罪和简单型犯罪为主。未成年犯的社会生存能力一般较差,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喜欢抱团聚群,又使其常常受到他人操纵和唆使,从属犯罪,共同犯罪的情况都较成年人高得多。绝大多数未成年犯文化程度低,家庭监管和学校监管很薄弱。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每年新判处的每14—15个罪犯中就有一名是未成年犯,这给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而我国从2003年开始实施的社区矫正制度并没有将未成年犯作为一个特殊的矫正群体来对待,这样,既不利于对他们的身心保护,也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更不符合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而西方许多国家已采取了专门适用于未成年犯特点的社区矫正管理制度,并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不同于成人的专业化管理人员。因此,本文认为为了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及犯罪后能尽快回归社会,我国有必要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状况及心理、生理特点和法律保护的特殊要求,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尽快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3.
<正> 当前,贪污犯罪数量增多,危害甚烈,已成为四化建设的大敌。为了认识新形势下贪污犯罪的特点,科学地预测其发展趋势,以求采取有效的对策来预防和减少贪污犯罪,我们调查了华容县法院1982年至1985年8月判处的贪污案件。一、特点与趋势 1.案件、案犯数量较大,并呈现出逐年增多的上升趋势。华容县法院82年—85年8月共判处刑事案639件、案犯968人,其中贪污案62件,约占判处刑事案件的9.7%,案犯76人,约占判处案犯的7.9%。  相似文献   

14.
闫新燕 《法治研究》2014,(3):106-111
《刑法修正案(八)》对我国非监禁刑制度提出了禁止令这项创新制度,同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在司法实践中,我国各地法院纷纷发出了“禁止令”,尤其是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判决。禁止令作为一种新制度,对未成年犯的适用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美国少年司法制度介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司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犯罪率越来越高、年龄越来越低,罪行越来越重,手段越来越残忍,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提供的数据显示,1999年至2005年,全国法院判处未成年人犯罪总数年均递增率是12.87%。而美国每年约有280万起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情况及个性特点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俊丽  于承良  梅清海 《河北法学》2005,23(11):135-139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自编问卷对年龄在16-18岁的218名未成年犯和274名高中生和53名石家庄市少年儿童保护教育中心的学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未成年犯的人格具有偏离正常人群倾向的特点,他们的N分和P分高,而L分低。因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注重培养其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7.
俞国女 《法治研究》2012,(5):112-122
对未成年犯进行有效矫正并预防再犯罪,帮助他们回归社会的同时警示其他未成年人,无疑是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中的重要举措。本文从未成年犯的服刑矫正过程切入,以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浙江省女子监狱以及浙江省社区矫正中的未成年犯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的方法,对未成年犯的矫正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调查结论与未成年犯的身心特点,构建了未成年犯个案矫正模式及其针对性的矫正项目.具体包括再犯预防教育、生涯规划与职业技能培训、社会技能训练、心理矫治、家庭治疗第一  相似文献   

18.
王玫 《法制与社会》2012,(33):43-44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二百七十五条则明确规定了有条件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即"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初步在我国确立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2012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制定了《关于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意见》,对该制度的实施进行细化。意见结合新修订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出建立犯罪人员信息库,完善犯罪人员记录的实施意见,其中也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实践提出要求。经过对未成年犯管教所、社区矫正机构、人民检察院等机构的实地调研,本文尝试提出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9.
当前,对未成年犯行刑侧重于非监禁矫治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非刑事化、非监禁化和轻刑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对未成年犯处置的主流手段。因此,我们应顺应国际社会的潮流,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执行方式进行深层探析,本文认为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执行方式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未成年人刑罚执行体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以家庭问题、学校问题、社会问题等方面为切入方向的未成年人犯罪成因相关研究成果,其主流核心内容是从以上三个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从而构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和社会保护的三大防线体系,并已纳入到《未成年人保护法》中①。运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三大保护体系构建日趋坚固的同时,未成年人犯罪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如我所二○○六年底关押的未成年犯人数是二○○一年同期的2倍多,是一九九五年同期的近3.5倍。笔者认为,对未成年人犯罪成因的研究应基于其自身主观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过程,并由此提出未成年人犯罪预备主体、横向三级帮教和纵向三级干预等概念,目的是通过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进一步深入探究,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的整体规模,是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相关问题研究的理性思考,由此撰文以供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