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图书馆读者工作是组织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各项活动。开展读者工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搞好读者工作是图书馆直接面向社会、面向读者的服务活动。当前读者工作的发展趋势为:开放式服务系统代替封闭式收藏系统,工作作风由静态转向动态,变被动为主动,由手工操作转为现代新技术,变单一服务为综合服务,加强横向联系,变自我意识为读者意识。转型时期读者工作的对策:一是图书馆员的自身建设。二是强化读者意识,改进读者服务工作。三是应用现代手段,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2.
《求贤》2014,(9):59-59
本书用清新机智的笔触,为读者提供有趣且实用的人生建议,并和读者分享了温暖美好的人生故事。在这些故事里,读者可以感受那些长夜的无助和寂寞,看到每一个人从成长到成熟的蜕变痕迹。正如作者所说:“每一年回头看看,就是觉得人生不一样了,就是觉得过去的自己太幼稚了。或许所谓成长,就是在自我反思的一刹那,突然之间产生了。”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金冲及主编)的《周恩来传(1898—1949)》,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也是近年来中共党史研究和撰写党史人物传记的一个重要成果。我们特组织了一组笔谈,对这本书进行评介,以饗读者。  相似文献   

4.
《党建文汇》2005,(9):2-2
2006年度《党建文汇》杂志仍为半月刊,56页,为满足读者需要,弥补字号小的小足,在内容一样的前提下,在原16开本的基础上增加一种大16开的大字本,读者自由选择订阅。上半月版:侧重于对党务工作的指导性、权威性、时效性和知识性等,读者对象为广大党务工作者和党员干部。下半月版:侧重于教育性和可读性,读者对象是广大党员。  相似文献   

5.
读者是刊物的上帝,离开了读者,刊物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长期以来,作为办刊人,我们都有一种深深的感动:正是由于全国各地广大热心读者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学校党建思想教育》杂志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一步步走到今天,可以说,我们取得的第一点点进步,都与广大读者的精心呵护、热情支持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2009年第7期《党史纵横》上刊用的《周恩来长沙身陷火海》(以下简称《火海》)一文读了之后,我感到有话要说。1938年11月12日的长沙大火发生前后,刘久洲作为周恩来的贴身警卫员,所回忆的史实却与《火海》一文大相径庭,笔者现将刘久洲(尚健在)老人亲口对我讲述的史实写在下边,请读者与《火海》内容相比较,以供广大读者作出自己的判断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何建明和厉华合写的《忠诚与背叛》(重庆出版社出版)是作为庆祝建党90周年的重点读物推出来的,可以断定,这本书的主题是宣扬党的精神的,但这又是一本好读耐读的书:既具有明确的政治主题,又能吸引读者,占领图书市场。出版读物要做到二者兼备,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许多内容好的政治读物却因为缺乏可读性,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图书馆目录是读者利用图书馆藏书的一种最基本的检索工具,是引导读者借阅图书的主要途径。图书目录较完整地反映了图书馆馆藏,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读者和图书馆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架好这座桥梁,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目录的作用,就需要我们充分掌握读者心理,做好读者服务工作。1、读者服务工作读者服务工作是指图书馆围绕读者在使用馆藏图书过程中的各种需求而进行的各项为读者服务的活动,服务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充分利用图书馆有限的藏书,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高等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读者人数比较固…  相似文献   

9.
早些年我出过两本书,一本《两副面孔》,一本《拎出新闻眼》,凡读过这两本书的朋友,一定会发现我与梁衡先生有过一段交往。《两副面孔》的序是由梁衡先生作的,许多刊物都登了,有些影响。《拎出新闻眼》里有我撰写的长篇文章《梁衡:愚溪桥畔与柳子对话》,该文被收进好几本集子,读者也爱看。梁衡是著名的大记者、大作家,还是一个大官儿,能...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2月,金城出版社出版的《我的伯父伯母周恩来邓颖超》带着春天的温暖悄然问世,这是作者周秉德女士送给读者的春天礼物。周秉德女士是周恩来的长侄女、沈钧儒的长孙媳,她自12岁住进中南海,在周恩来身边生活了10余年,并在周恩来逝世后经常陪伴邓颖超。本书的唯一性和独特之处在于,作者的记述从12岁初见伯父伯母始,以亲人的独特视角,细腻翔实的笔触,饱含深情地回顾了周恩来、邓颖超工作生活的诸多细节。在作者眼中,他们是最亲爱的"伯伯和七妈",是慈祥长者。  相似文献   

11.
“客观的立场,带动理智的。思考,催生公正的结论。”这是《国情备忘录》这本书所带给我的最震撼的句子。这本书是由中宣部、中组部推荐的党员干部必读物,是权威解读泱泱大国发展元素的国情档案。由此,它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很有一种“红书”的味道。甚至有一天,当我向周围的好朋友“隆重”推荐这本书的时候,他们也带着疑问语气问我:没有什么“反动”内容吧?  相似文献   

12.
在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前夕,吴小宝同志出版了他的新作《周恩来1946年在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1月版)。这本书反映的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也是周恩来革命生涯中的一段重要时期。研究这段历史,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在新中国诞生的前夜,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争取国内和平,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同美国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集团进行了怎样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同时也有助于人民了解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怎样积极贯彻党中央的正确方针,  相似文献   

13.
早些年我出过两本书,一本《两副面孔》,一本《拎出新闻眼》,凡读过这两本书的朋友,一定会发现我与梁衡先生有过一段交往。《两副面孔》的序是由梁衡先生作的,许多刊物都登了,有些影响。《拎出新闻眼》里有我撰写的长篇文章《梁衡:愚溪桥畔与柳子对话》,该文被收进好几本集子,读者也爱看。梁衡是著名的大记者、大作家,还是一个大官儿,能得到他的鼓励,确实颇感荣幸。  相似文献   

14.
新书架     
《正义的理念》 作者:【印】阿马蒂亚·森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作者以一种理性和哲学的方式为我们解读了面对不公正问题时,我们需要一种正义的理论,将我们的视野由不公正的事实转向对于这种现象的深刻分析和解剖。作者致力于推进世界的正义、消除非正义,而这一课题同样适用于中国现今存在的社会矛盾,从本书当中中国也可以寻求一种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月8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30周年纪念日。为了和读者共同缅怀伟人,本刊特刊发当年总理治丧办公室工作人员撰写的纪念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调查     
《新湘评论》2013,(4):31-31
淮安周恩来故居有总理手植腊梅一株,现已逾百年。本刊今年第1期卷首刊发的梁衡《总理手植腊梅赋》形容:当寒凝大地,这青瓦老宅中腊梅怒放.忽如一座金山横空出世,灿若朝阳,满树黄花无一丝杂色,方圆数里,暗香浮动。荡气回肠。值3月5日周恩来总理115周年诞辰之际,作者又专门为我们联系故居博物馆,要来这幅总理手植一品梅照片。现连同《周恩来的乡村调查》一起奉献给读者,以表达我们对人民的好总理的深深怀念。  相似文献   

17.
笑笑     
江月 《党建文汇》2009,(11):54-54
一只瓢虫,爬上我的书桌:我用一本书去挡它的道,它稍稍愣了会儿,仿佛有点纳闷。而后它伸出触角,小心地碰了碰那本书,那本书对于小小的它来说,无异于一座山丘。  相似文献   

18.
秦九凤 《湘潮》2008,(5):6-9
转战陕北期间,他是周恩来的警卫员。他对于转战陕北的回忆,大多是关于周恩来的回忆。周恩来的人格魅力让他一辈子难以忘怀。1992年3月,我有幸与周恩来的警卫员王还寿有一次难忘的会见。几十年前周恩来转战陕北的一幕幕,时刻萦绕在王还寿脑际。身患重病的王还寿首先从给周恩来当警卫员说起。  相似文献   

19.
《学习导报》2015,(7):63
《周恩来最后600天》顾保孜著杜修贤摄中国青年出版社【推荐理由】周恩来总理从患病到住院,经历了两年苦撑危局的政治苦旅。他抱病履职,几乎与病魔赛跑,担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负重、误解与攻击……在生命最后的乐章咏叹中,他消瘦、疲惫、隐忍,最让他挂怀的是什么,心中最焦虑的又是什么?本书作者顾保孜以20多年的采访资料做底,又有周恩来专职摄影师杜修贤提供的300余幅珍贵照片,为读者  相似文献   

20.
服务     
《天津支部生活》2014,(8):50-50
《白岩松:行走在爱与恨之间》 作者:白岩松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本书是白岩松通过近年来行走的所见、所感、所悟,并以其一贯的冷静视角,平实、客观地将一段关于日本的记忆呈现在读者眼前,令我们能看清更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