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建议增设虚假广告罪陈海秋,江淋一、增设虚假广告罪的必要性首先,增设虚假广告罪是促进广告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告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全国广告营业额,广告从业人员,广告经营单位迅速增加。可以说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眼务门类和媒...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的社会生活影响至深。鉴于目前广告界存在的诚信问题,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媒体应遵循诚信原则,并通过加强立法执法机关的管理职能,促进广告业自律和推动社会监督,使我国广告业走上诚信经营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广告业是改革开放以后恢复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且从恢复之日起,即显示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其作用也日益明显。1981年至1991年,我国广告业的年增长率在40%以上。1992年以来,我国的广告市场逐渐形成并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截止到1993年底,全国广告营业额已达134亿元,广告从业人员31万多人。在我国广告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广告的制作和发布尚存在着种种误区,如形形色色的违法广告、张冠李戴的别字广告、粗制滥造的劣质广告、不择手段地制造“广告效应”、不择对象地散发广告宣传材料等等。上述广告误区不仅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  相似文献   

4.
中外广告法规定之比较及借鉴环建芬*广告是一个与社会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宣传活动。广告在我国有相当长的历史,在隋唐时期已出现印刷广告,但其手法和技术的进步相当缓慢。我国广告业的发展在近代开始形成一定规模,但与此同时,不真实、不道德的广告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5.
一、增设虚假广告罪的必要性 首先,增设虚假广告罪是促进广告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告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服务门类和媒介种类比较齐全,能够为社会捉供系列化信息服务的广告产业。广告的作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日益显示出其不可代替的重要性。所以,应当保护广告业,促进广告业的健康发展,并禁止广告的违法行为。 其次,我国的广告业起步比较晚,底子比较薄,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配套设施还没跟上来,虚假广告案件逐年增多,性质也越来越恶劣,手段变化多样,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给国民经济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带来了很大的损害。所以有必要强化对虚假广告的制裁手段,把虚假广告的犯罪以单独的罪名加以规定,设立虚假广告罪。 第三,我国现行的广告管理法律、法规只规定了虚假广告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而对刑事责任没有作明确规定。只在发布虚假广告,构成假冒商标罪、诈骗罪及其它罪时,依照相应的罪名追究刑事责任。而这些规定过于笼统、分散、难于掌握,也不便于操作,不利于有效地打击和防止日益严重的虚假广告犯罪活动。既然以上罪名不能包罗新形势下虚假广告的新的犯罪情况,那么,解决这一矛盾的很好办法就是设立专门罪名。 二、增设虚假广告  相似文献   

6.
广告业作为一门新兴产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的。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广告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984年,我市第一家广告经营单位——广饶县工艺美术公司广告部成立,随后广告经营单位  相似文献   

7.
一、增设虚假广告罪的必要性首先.增设虚假广告罪是促进广告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告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从1981年至1990年的十年间,全国广告营业额从1.18亿元增加到25f3多元,广告从业人员从1.6万人增加到13万多人,广告经营单位从2200家发展到1.1万多家。到1993年底,全国广告营业额已达134亿元,广告从业人员31万多人。1994年上半年全国广告经营额为74亿元,到9月底已超过IOO亿元,同时,广告经营单位也已超过360O0家。可以说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服务门类和媒介种类比较齐全、…  相似文献   

8.
广告犯罪的刑事责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犯罪的刑事责任探究李记华广告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要经济媒介,在现代商品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广告业也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颁布实施,对加强广告活动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传媒业的迅速发展,广告业也在蓬勃发展。无论是广告的内容、广告的表现形式,还是广告的传播方式都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植入式广告以渗透到各种影视作品、文艺晚会、网络游戏甚至于书籍杂志等媒介的形式出现在受众的视线内,引发了诸多的关注与争议。本文以影视作品为蓝本,将从伦理学角度,解读植入式广告。  相似文献   

10.
广告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要经济媒介,在现代商品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广告业也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以下简称《广告法》)的颁布实施,对加强广告活动的管理,规范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的行为,促进广告业的健康发展,保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如何充分运用《广告法》及相关的刑法条款,惩治违反广告管理活动的犯罪行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广告业的迅速发展,虚假广告作为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也逐渐增多,且危害日益严重。如何发挥法律调控功能,规范广告市场,严惩虚假广告行为,已成当务之急。目前,我国刑法尚未规定虚假广告罪,本文拟对国外有关虚假广告的刑事立法作一考察,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虚假广告罪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兴的知识型信息产业的广告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已显出其勃勃生机。1981年以来,全国广告业营业额以平均每年40%的幅度递增,1991年已达35.1亿元。据广告司的统计,截止1990年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广告经营单位已有11123家,从业人员131970人(《法制日报》1992年7月7日)。但同时,广告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特别是虚假广告的泛滥,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扰乱了国家经济秩序,而且成为广告业自身发展的严重障碍。故笔者拟就广告业发展中的障碍及排除法则作一粗浅分折。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为广告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广告作为一种促销手段,已为商品生产者、经营者普遍使用,成为联系生产与消费这两大领域的纽带。伴随广告的繁荣,虚假广告呈滋生蔓延之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  相似文献   

14.
随着药品广告业的迅猛发展,违法药品广告的现象也日益暴露。目前,我国的药品广告市场秩序不容乐观,违法药品广告屡禁不止。立法层面和执法层面的问题使本身设计良好的药品广告事先审查制度被架空,该制度的良性运作有赖于药品广告立法和执法的进一步规范。药品广告审查员制度从制度设计和运行方面都有待改进。违法药品广告公告制度应进一步扩大公开的普遍性,增加公开的透明度和动态性。违法药品广告公众举报制度可引进利益激励机制,从而构筑起打击违法药品广告行为的铜墙铁壁。  相似文献   

15.
广告,是由广告人以付费形式通过大众媒介将有关信息传递给目标受众的一种促销手段。目前,由于整个国际社会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今日的世界已成为一个“充满广告的世界。”无论人们置身何处,都会面对数以千计的广告。由于广告业可以带来高额利润,所以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的垄断集团不惜以巨额投资于广告业。1976年全球用于广告的费用是595亿美元,1982年世界各国的广告投资每年在10亿美元以上的国家有14个。84个国家的广告费用总和为1240亿美元。1986年全球广告费用支出已达到1800亿美元。世界广告业的迅速发展,反映了世界市场和国际交换正向着广度和深层次发展,同时表明,广告作为促销手段,在经济活动中越来愈显示出其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面对入世后的新形势,我国现行广告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相适应并暴露出明显的缺陷和弊端。作为广告监管部门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一方面要帮助广告企业尽快掌握WTO游戏规则,改善广告经营,不断增强实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努力研究和探索适应入世规则的广告监管模式和方法,努力寻找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适应WTO国际通行规则的监管方式,为广告业的发展提供既有章法,又有自由;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良好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7.
比较广告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广告法》对比较广告缺乏明确全面的法律规制,这使得比较广告的运用十分混乱。在各国纷纷放松对比较广告的法律规制和我国加入WTO企业面对国际竞争的背景下,我国应借鉴各国立法和总结我国司法实践经验,修改和完善我国《广告法》,对比较广告的定义、适用范围、适用原则以及适用方式作出明确的法律界定。  相似文献   

18.
<正>广告,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形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交往的丰富而不断发展.自1992年以来,我国广告营业额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中,1996年全国广告营业额达到366.6亿元,较上年增幅近34%.因此可以说,广告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有生机、最富活力的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9.
广告业的发展参差不齐,虚假广告尤为明显,由虚假广告致害的个体逐渐增多。此类问题的解决需要首先从虚假广告致害与侵权行为致害的不同入手分析,再分析虚假广告的严重性,然后提出虚假广告所侵犯的是消费者的信赖利益及信赖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宪法最高权威性不仅体现在形式上,更重要的应体现在实质上。然而我国的宪法权威却是缺失的。缺乏市场经济的支撑,宪法权威失去了经济基础的保障;政党制度可操作性的空白与发达民主政治的缺乏,使宪法权威失去了政治层面的维护;思想上宪法意识和宪法信仰的薄弱,无力支撑宪法权威;在法律层面上,违宪审查制、司法实践中的回避更进一步将宪法权威与人们生活之间的距离拉远,缺失也就成为情理之中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