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郭烁 《法学论坛》2023,(4):84-93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高发态势,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虽然连续数年的犯罪治理有一定成效,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强隐蔽化、高组织化的特点愈发凸显,实践中也存在着包括指定管辖适用失衡、证据适用不当、涉案财物处置无序等在内的程序性困境。《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适时出台回应了实践需求,立法重心从打击惩治犯罪转向同预防犯罪并重,为解决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程序性困境提供了原则性规定。本文重点研讨限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指定管辖并建立检察机关参与制度、进一步完善该类型案件的证据规则,以及构建具备诉讼形态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在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犯罪嫌疑人的诈骗手段。尤其近几年,网络电信诈骗犯罪呈现出居高不下的态势。本文基于网络电信诈骗案件的两起真实案例,分析了当前电信诈骗案件侦查中受害人范围广、犯罪手段智能化、行为非接触性、诈骗方式多样、反侦查能力强等问题,探讨了由个案侦查向串并案侦查的侦查思维转变,从传统物证向电子证据的取证方式转变,从侦查部门合作到与电信部门、第三方支付平台等侦企合作模式转变以及提升社会公众防范意识等破解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电话、网络进行诈骗犯罪的案件也逐年增多,笔者以所在的基层院B所办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为样本,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为有效防范这类型案件的发生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现代世界警察》2023,(10):24-25
<正>9月11日下午,随着三架中国民航包机降落在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和重庆江北国际机场,164名从事虚假投资理财类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嫌疑人被河北、河南、重庆公安机关从老挝押解回国,加上前期由安徽公安机关押解回国的15名犯罪嫌疑人,此次中老警方开展警务执法合作抓获的179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全部被押解回国,涉及全国13个省(市)的270余起重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成功告破。今年以来,针对虚假投资理财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多、损失大等情况,公安部高度重视,组织河北、安徽、河南、重庆等地公安机关全面开展案件侦办工作。  相似文献   

5.
电信诈骗的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信诈骗由于其诈骗手段多样化、作案手段隐蔽化、作案技术科技化使得其并未能得到有效抑制,案件时有发生,因此,如何防范、打击电信诈骗已成为政法机关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课题。本文对电信诈骗的特点、防范与打击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通过分析电信诈骗犯罪的蔓延原因、主要特点,论述办理电信诈骗案件引入捕诉衔接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胡洪捃 《法人》2023,(12):65-67
<正>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较为严峻,已成为发案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广、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全国各地公安机关认真按照部、省、市、县工作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重要指示精神。本文以四川省夹江县公安局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经验为例,深入分析县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前端防范”的特点以及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审判》2010,(2):58-58
近年来,各类新型诈骗案件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犯罪分子频繁变换伎俩,采取购车退税诈骗、网上购物诈骗、短信中奖诈骗、冒充电信、银行吸政府工作人员诈骗等不法手段,并通过银行卡转账等方式,骗取受害人钱财。为什么一个短信就能诈骗成功呢?  相似文献   

9.
《法庭内外》2011,(12):55-55
今年以来,北京市昌平区法院审理了多起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等手段骗取被害人钱财的团伙电信诈骗案件,经调研发现此类案件存在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0.
尽管"两高一部"在2016年就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如何适用法律做出了专门的司法解释,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办理此类案件仍然存在共犯主观明知、诈骗数额、关联犯罪等法律认定难题。解决电信网络诈骗认定中的这些难题,需要结合案件情形以及庭审中控辩双方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电信诈骗已然成为当下犯罪行为的重灾区,而且各种诈骗手段和方法层出不穷,其社会危害性之大已不言而喻。利用伪基站实施电信诈骗的犯罪方式是电信诈骗同高科技结合的犯罪新方式,也成为电信诈骗的主流方式之一。对该类电信诈骗的方式进行必要的研究分析,一方面能提高公民对该类电信诈骗的防范,另一方面能让侦查机关寻求有效方法,能够及时有效地打击该类案件。  相似文献   

12.
《刑警与科技》2007,(11A):172-177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已经步入到了高科技时代,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交易已成为现实,但随之而来网络诈骗案件也目益增多。网络诈骗案件存在着犯罪主体专业化、犯罪工具智能化、犯罪手段多样化等特点,致使广大群众受到损害后无法得到及时弥补。笔者从网络诈骗案件概念入手,分析出特点,种类,并提出通过法制、技术等手段防范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断卡"行动全面激活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罪名的适用,有效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其关联犯罪,呈现出此类犯罪分工精细化、形式隐蔽化、手段多元化、人员低龄化等特点,同时暴露出案件管辖、罪名认定等困扰及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等问题,也给电信网络诈骗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应通过完善立法、加强案例指导工作、健全风险防控机制、落实行业监管职责、健全部门联动、加强法治宣传引导等方式,形成全方位网络安全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4.
张婷 《方圆》2021,(8):22-25
4月7日,贵州省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侦防中心发现,观山湖辖区居民杨某疑似正在遭受网络电信诈骗。当民警通过电话进行劝阻未果后,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大队长曹伟立即安排民警进行上门见面劝阻。最近几个月,网络电信诈骗案件成摞地摆在了曹伟眼前。在3月开始分管侦防中心工作之后,曹伟就已经意识到网络电信诈骗事件的紧急。除了办理受害者的案件之外,如何对网络电信诈骗进行精准预警防范,曹伟花费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  相似文献   

15.
钟达鑫 《法制与社会》2014,(6):115+130-115,130
当前电信诈骗犯罪日益猖獗,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大,须严加整治。电信诈骗犯罪案件中,电子证据在案件的认定和处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电子证据保全问题,对预防和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案件具有涉众性、犯罪行为复杂性等特点,对案件合理分案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及时查明案件事实,保障对被告人公平审判。但当前我国分案处理的法律缺位、适用标准模糊、分案处理程序衔接不畅等问题,导致实践中随意分案、辩方程序性权利无法保障等情形常有发生。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案件分案处理应遵循“并案为主,分案为辅”的适用原则,同时还应明确分案处理的适用情形,强化被告人质证权和辩护权等合法权利,并加强侦诉审三阶段的衔接协调。  相似文献   

17.
尹巍 《中国检察官》2017,(14):30-33
2016年12月19日《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开始施行,为司法机关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了更为明确、具体的法律依据。本文结合该意见的相关规定,分析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法律特点及司法误区、犯罪数额及未遂的认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担当等三个实务问题,以期对司法机关办理相关案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数字     
98.4%2020年,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达98.4%。2020年1至11月,全国八类主要刑事犯罪案件下降9.3%,一、二审裁判生效后息诉服判率达97.9%.1200亿元2020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持续深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5.6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6.3万名,拦截诈骗电话1.4亿个、诈骗短信8.7亿条,为群众直接避免经济损失1200亿元。  相似文献   

19.
世警资讯     
《现代世界警察》2022,(3):95-96
日本电信诈骗案件激增据日本NHK报道,日本警察厅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日本国内发生的电信诈骗案总计14461件,较2020年多出7%,2021年的被骗金额总计约27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从诈骗手法来看,数量最多的是“退费诈骗”,有4001件,是2020年的2.2倍,被骗金额超过45亿日元,是2020年的近两倍。犯罪分子谎称可领取医疗费等的退款,诱骗受害人操作自动取款机,骗走现金。  相似文献   

20.
随着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案件趋向公司化、集团化,打击治理的难度逐渐加大。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剖析,可发现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存在隐蔽性增强、跨境打击情况复杂、证据链条有缺口等主要问题。检察机关在办理此类案件时应当坚持问题导向,秉持分类分层处理的思维路径,加强提前介入工作,与侦查机关形成办案共识;借助信息网络优势,全面搜集证据;加强“诉审衔接”,营造良性互动局面;以案释法精准宣传,强化诉源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