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王炳春 《奋斗》2010,(6):11-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功能的完善,我国许多省份都开始重视城区经济发展。我省城区本应是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方,但由于忽视经济发展,相当数量的城区依赖市级财政过日子,没有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很多城区退化为社区,职能弱化,财政拮据,经济萎缩。长此以往,城区经济就会萧条,城市集聚和离心扩散效应下降,统领经济发展的引擎功能削弱,势必会影响如火如荼进行的“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2.
王宏丽 《实事求是》2013,(5):100-103
城市经济圈是中国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中心城市的发展已成为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着力点。加快伊犁河谷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科学谋划伊犁河谷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圈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是实现新疆十二五规划“将天山北坡经济带建成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带”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提出伊犁河谷区域中心城市——伊宁经济圈的发展模式为点轴发展模式,空间战略布局为一个核心、两个极点、T型发展轴和两个发展圈层,并确定了伊宁经济圈的空间组织发展时序和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3.
肖伯冬 《奋斗》2010,(1):31-32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国内外城市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一个大的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城镇化为核心的工业城市的群体效应,而群体效应的形成又依凭于具有集聚和辐射功能的经济开发区的兴建。近年来各地在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以开发区为"龙头"的"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具备了发挥集聚和辐射功能的条件和基础。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园区没有科学定位。一些工业园区发展缺乏正确方向和明晰思路,许多非工业项目进驻园区,特别是房地产成为园区的主导产业,园区成了容纳各种产业和各类项目的"大观园"。二是园区没有科学规划。有的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4.
加快伊犁河谷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科学谋划伊犁河谷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圈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是实现新疆"十二五"规划"将天山北坡经济带建成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带"的必然选择。本文在提出伊犁河谷区域中心城市——伊宁经济圈空间发展战略布局的基础上,着力研究加快中心城市经济圈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快伊犁河谷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构筑伊犁河谷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圈、打造伊犁河谷区域性经济社会文化高地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楚雄彝族自治州是滇中城市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经济发展阶段又和同处该经济圈的昆明、曲靖、玉溪有一定的差距。在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怎样有效地通过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来推动工业化进程,是楚雄州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经济圈建设来加快产业发展为基本思路,就楚雄州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6.
论城市经济圈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城市之间协同、联动发展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组建城市经济圈成为区域发展的新模式。明确区域发展模式的概念、特点、理论基础及其意义和作用,根据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态势,构筑经济圈,是实现地区崛起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城市经济圈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经济圈是生产布局的一种地域组合形式,其基本特征是高聚集、高能级、开放型.城市经济圈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并进而推动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我国城市经济圈的发展受体制、观念、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制约,不能充分发挥潜力,应坚持产业优先原则,扭转发展观念,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文化融合,为城市经济圈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城市经济圈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心城市的发展已成为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着力点。加快巴音郭愣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城镇化建设,科学谋划库尔勒经济圈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是巴州努力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走在南疆乃至全疆前列的必然选择。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提出巴州中心城市——库尔勒经济圈的发展模式为点轴发展模式,空间战略布局为"一核三极、两轴两圈",并制定其区域圈组织发展次序和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9.
省域副中心城市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创新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形成与发展的灵魂,创新对维持省域副中心城市功能具有极大的意义。建设创新型省域副中心城市应在思想理念、政策支持、人才引进、创新载体、资本平台和总部经济方面加强力度。  相似文献   

10.
要闻     
《支部生活》2015,(1):7
李纪恒:以改革创新办法推动滇中城市经济圈协同发展要遵循城市经济圈形成和发展内在规律,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和提升城镇功能,积极推进产城融合,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促进人口有序流动与合理聚集,促进滇中城市经济圈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要以改革创新的办法推动滇中城市经济圈协同发展,从体制机制建设入手,突破行政分割、市场壁垒的束缚,创新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创新公共服务共建共营共享机制、创新协调发展机制、创新沟通联络机制,形成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作用互补、利益相联的体制机制,有力有序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省委书记李纪恒最近在省委、省政府召开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现场推进会上说  相似文献   

11.
总部经济是信息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是重构区域经济的动力,是推进产业升级、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战略选择。总部经济以总部基地为载体,以企业总部为集聚对象,通过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引发外部经济效应,使聚集的企业总部相互受益,从而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从总部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途径、传导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层次解构,研究建立以"总部经济—企业—产业—城市发展"为主线的逻辑关系链,分析识别总部经济影响城市发展的机理,以期解释城市发展的现状和关键所在,提升城市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彭美玉 《当代贵州》2014,(29):22-23
正东融长三角经济圈、西融成渝经济圈、北融长株潭城市经济圈、南融珠三角经济圈,大交通格局的形成,铜仁这个曾经的边缘之地在华丽转身。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铜仁市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先后提出"高速公路三年会战"、"国省干线和县乡村道路两年行动计划"等行动计划,公路建设、航空建设、铁路建设、水运建设积极推进,初步形成了外快内畅的大交通格局。大交通格局的形成,为铜仁与外界便捷交流往来,促进铜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创造了必要的运输条件,成为铜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助推器。铜仁,这个曾经的边缘之地,正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分析北京和上海对周边地区的扩散效应,我们发现在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力上,北京弱于上海,这既有两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位置和城市定位的原因,又有两城市所在经济圈周边环境的原因.尽管如此,北京对京津冀经济圈的带动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上海的发展也必须扎根于长三角这片土壤中;区域经济发展一方面需要中心城市,另一方面需要协调和统筹.  相似文献   

14.
韩雄  张慧 《实事求是》2009,(5):33-36
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经济一体化水平是乌鲁木齐经济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产业集群以其特有的集聚效应和成本优势在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一体化水平、促进乌鲁木齐经济圈经济快速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增强乌鲁木齐经济圈经济综合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小城市是在中心镇的基础上,按照城市的理念、形态和标准进行培育建设,集聚度和功能性高于中心镇的城市形态。浙江省开展小城市培育工作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要从思想观念、规划布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多方面入手,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和要素集约,加快中心镇转型升级,实现由镇向城的跨越。  相似文献   

16.
工业园区是指T业企业相对聚集,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全配套服务体系的工业制造生产区域。工业园区可以把服务、土地、劳力等优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应,产生集聚效应和福射效应,成为加速工业化进程有效途径,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工业园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记者 《江淮》2012,(1):14-17
合肥市:坚持"双轮驱动",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一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打牢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产业支撑。加快发展壮大新型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先发效应;加快提升家电、装备制造、汽车等重点产业,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  相似文献   

18.
赵洪娥  王雪  王燕  高喜军 《求实》2012,(Z1):193-194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在整个城市区域范围及环城市经济圈形成的依托并服务于城市、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功能多样、业态丰富、产业融合的农业综合体系,是城市经济和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在城市的表现形式。依据北京农学院的办学定位,学校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的培养,并培养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总体定位与路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已经成为主导国家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长三角城市群出现了从城镇密集区到新的城市发展带、从点轴发展走向网络发展、从多中心城市到都市经济圈的新的发展态势。因此,未来长三角城市群应该把选择合理的空间扩散模式、有机疏散中心城市功能作为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的重点,致力于形成功能合理、布局紧凑、联系便捷、运行高效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20.
所谓武汉经济圈是以武汉为核心,由武汉与邻近的一批卫星城市,连同这些城市覆盖的范围,以经济为联系纽带,构成的城市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