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有人称它“都市丛林”。走在纽约的大街上。那一幢又一幢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流光益彩,其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然而如果到纽约未能感受它的名副其实的“城市森林”风韵,还算不上真的到过纽约。  相似文献   

2.
城市森林——纽约的“绿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有人称它“都市丛林”。走在纽约的大街上。那一幢又一幢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流光益彩,其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然而如果到纽约未能感受它的名副其实的“城市森林”风韵,还算不上真的到过纽约。  相似文献   

3.
邱任 《求是》1999,(16)
多少年来,南来北往于铁道线上的墨绿色旅客列车,曾是点缀祖国山河的一道道风景线。人们喜称“绿色的长龙”。然而,曾几何时,“绿色的长龙”风光不再。一列列风驰电掣的旅客列车,变换出亮丽的红色、清新的蓝色。列车颜色的变化,带给旅客的或许只是视觉上、心理上的不同感受,而对一个置身其中的“老铁路”来说,从中感触到的则是人民铁路50年发展变化的轨迹。记得那是1962年夏天,我从部队复员,来到成立不久的长沙客运段,当上了列车员。我的新“战场”,就是那绿色的普通客车车厢。那时工作条件还很差。一到夏天,太阳一晒,整…  相似文献   

4.
谢亦森 《党建》2012,(6):37-37
谈到当领导干部的感受,很多同志都会谈到“苦”和“累”。从一个方面看,这种说法是客观的,当官的确“苦”、“累”,怕苦怕累就莫当官。但从另一个方面看,一个领导干部在自己可控范围内是可以做到不那么苦和累的,要说“苦”和“累”的话,那是因为有些同志要么忙到正常工作之外的事情上去了,要么方法上、作风上走偏了,那叫“心苦”、“心累”,就会成为阻碍一些同志幸福的“障碍石”。  相似文献   

5.
夏天的味道     
又是一年的夏天,又是闷热的季节,到哪里去避暑好鼎到国色天香去感受冲浪的快感,去西岭雪山顺着冰川融化的雪水体验漂流,或到龙泉去摘桃子做一回农人,吃—天生态的瓜果。选择休闲,尽情娱乐,让奔忙的心慢慢平静下来,感受那生活的美好,感受那自然给人类的回报,这时你心里没有暑热,感觉到的全都是夏天的味道。  相似文献   

6.
北京滋味     
陈建功 《学习导报》2013,(10):59-60
我是到28岁时才开始“读”北京的,因为那一年我上了北大,听了第一次讲座,由侯仁之教授主讲。此前我已经在北京生活了21年,听了侯教授的,我才知道,前21年基本白活。因为北京太有意思,而我,却只是在北京“活着”而已。讲座结束后的次日,我流连于北大勺园,想米万钟,又想到侯教授的老师洪煨莲。到了星期日,我跑到永定河畔,感受这几近枯竭的河水当年如何孕育出一个聚居点,  相似文献   

7.
话说奶茶     
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君不见!不但流传于东瀛形成了日本的茶道,也影响到国内各少数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分支。比如:藏族有酥油茶,蒙古族有奶茶,土家族有擂茶等等。我这里只说奶茶。谁让自己早成了“塞外客”呢!半辈子飘泊于大草原上,不知不觉中竟和奶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日不会此“君”,便会产生一种惘然若失之感。这大概是受了蒙古族哥们儿的影响,据说,牧人们恋奶茶恋得更邪乎。那就不仅仅是“惘然若失”了,而是一日不喝便要大犯“茶瘾”。一位老额吉(老妈妈)对我谈无茶的感受说:“没着没落,难受啊!浑身骨头…  相似文献   

8.
到郊野走走(散文)刘志刚工作之余,到郊野走走,实在是一种美妙的享受。清新的空气、开阔的视野,自是在办公室和自家"蜗居"里无法寻到的。那四季不同的田野风光,那身临其境的感受,也实非阳台上那一些盆景、墙壁上那几帧字画、窗口里偶尔漏进来的一丁点自然色调、公...  相似文献   

9.
劳佐 《党课》2009,(2):110-112
到欧洲(主要是欧盟国家,下同)旅游,十几天要跑十几个国家,平均一天一国,大部分时间是在车上和公路上度过的,因此,对沿途的景致走马观花,留下深刻印象的东西不多,倒是对欧洲的交通有了比较深的感受。感受最大的是欧洲公路上“不可恩议”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现代通讯条件和交通环境的日益改善、现代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管理方法的不断改进,往往是一把高悬于记者头上的双刃剑。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年轻的记者,如何才能使自己捕捉和采写的新闻报道达到胡锦涛同志所要求的具有“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这些年的实践使我有一个深切的感受,那就是要苦练内功,自觉努力地去突破“重围”,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相似文献   

11.
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在那场运动中,无数花样少年由革命小将变成了“再教育”对象,他们从幻想、希望到痛苦、绝望,又到努力、奋斗。尽管接受“再教育”的生活是艰苦的,前途是未卜的,但他们青春的生命是顽强的。他们抗衡着社会角色转换后带给他们的一切艰难困苦,在“广阔天地”里,留下了青春的血汗和热泪,留卞了红色或灰色的记忆…… 40年过去了,那代人现在都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不少人成为当今社会的中坚力量。40年前的那场“青春实验”尽管让他们有些伤感,但那段苦辣酸甜的岁月,仍使他们刻骨铭心,毕竞那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片段。现在,就让我们重拾当年知青们的青春记忆,重新体验知青们当年翻越“上山下乡”这座陡峭高山的感受吧——  相似文献   

12.
在德国感受“国宴”□刑世嘉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冬天,我们在德国科隆考察参观之后,接受科隆德国经济研究所的宴请。虽然这算得上是一局相当于国宴级别的德国官方宴会,所长助理和科隆市政厅的重要官员都到场作陪,然而,其就餐过程却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宴会于下午四点...  相似文献   

13.
曲星 《党史文汇》2010,(4):47-48
当编辑首先要选稿。好稿是选出来的,如同初次约会的男女想要寻找到对方的优点,而且必须找到优于别人的长处让自己倾慕才好。不仅要选好稿,还得精编,去伪存真,去粗留精。那感受,那过程,和百里挑一地选上意中人后刻意雕琢让她尽善尽关为止别无二致。更重要的是,选稿要从感性的角度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也得讲究一个“缘”字。这个缘,在于作者与编者思想的碰撞,灵魂的共鸣,一如恋爱中有了缘,才会有分。  相似文献   

14.
又到一年春节时。走进成都市黉门街社区,干净整洁的小广场上,喜气十足的大红展板显得格外醒目。原来,这里刚刚举办过一次名为“温暖家园最美全家福”的摄影大赛。大大小小的“全家福”组合在展板上铺展开来,照片上那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颜,不正是社区居民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吗?  相似文献   

15.
新华网从民间搜集到了一批日军侵华写真画报。在“七七事变”69周年纪念日到来的时候,本刊摘选奉献给读者,以纪念中华民族历史上那风云激荡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陈晋 《新湘评论》2010,(9):56-59
“历史上的事件与人物,是只过一趟的,是只演一回的”,“此一回的演行,仍永久存在”。 说这话的,是1919年上演的五四运动的思想界领袖之一李大钊。五四运动恰恰是“只演一回”却能贯注于后世的历史大戏。它如同一团不灭的火,从20世纪的那一头燃到了20世纪的这一头。它也像是一条前涌不息的思想河道,从20世纪的那一头流到了20世纪的这一头。  相似文献   

17.
陈晋 《学习导报》2010,(9):56-59
“历史上的事件与人物,是只过一趟的,是只演一回的”,“此一回的演行,仍永久存在”。 说这话的,是1919年上演的五四运动的思想界领袖之一李大钊。五四运动恰恰是“只演一回”却能贯注于后世的历史大戏。它如同一团不灭的火,从20世纪的那一头燃到了20世纪的这一头。它也像是一条前涌不息的思想河道,从20世纪的那一头流到了20世纪的这一头。  相似文献   

18.
汽车公德     
陈建功 《新湘评论》2013,(18):14-15
我应该算是醉心于“自驾”的。也因为这痴迷,年届花甲,便放出狠话——离任后立即驾车游遍全国!令人惭愧的是,离任已久,所谓“游遍全国”,不过“图”上谈兵,最远的,也就是从北京驾车到过大同一次而已。当然也有可堪“吹嘘”的,就是前年夏末,应女儿之邀,和她小两口儿开着一辆老旧的“别克”,从西部的旧金山,开到了东部的纽黑文,算是把美国横穿过了一回。我虽老矣,揣个驾驶证件,在两个年轻人的陪伴下,轮换驾车驱驰,也算不上什么“壮举”。不过,毕竟和以往的访问有所不同,新鲜的感受还是不少的。有些感受,当时倒记了下来,也有一些,似乎被生活的纷繁掩盖了。直到不久前惊闻国内几起恶性交通事故,在美国的驾车感受,才忽然被唤醒了过来。  相似文献   

19.
佚名 《廉政瞭望》2014,(2):73-73
宁静的夏日午后,一座宅院内的长椅上,并肩坐着一对母子,风华正茂的儿子正在看报,垂暮之年的母亲静静地坐在旁边。忽然,一只麻雀飞落到近旁的草丛里,母亲喃喃地问了一句:“那是什么?”儿子闻声抬头,望了望,随口答道:“一只麻雀。”说完继续低头看报。  相似文献   

20.
海明 《世纪风采》2007,(10):47-47
报载:美国旧金山的一所中学曾组织了一项“体验饥饿”的活动。每个学生抽取一张就餐券,要是券上写着“15”,那就意味着他属于占世界总人口15%的富人,可享受到一顿丰盛的午餐和很好的服务;要是券上写着“25”,那就意味着他属于占世界人口25%的“温饱型”人,可以吃到分量尚足的米饭、少量的鱼和豆子:但要是抽到券上写着“60”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