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香港回归倒数计时100天之际,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展览厅里隆重办起了一次“迎97香港回归祖国集邮博览会”。光是开幕式那天,在购买香港和澳门邮票的摊位前排队的“人龙”就长达百多米,需要有关部门调派十数名警  相似文献   

2.
时髦的古董     
数月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恢复使用“同志”这一称呼,马上被嗅觉“超人”的香港电视台当作一条新闻予以报道。促使香港电视从业人员敏感起来的,是这样一个事实:近10年来,内地“同志”已逐步为从海外“引进”的“先生、小姐”们代替。“的士”“波士”“卡士”“贴士”们在广州满街走,这很大程度上是香港电视节目影响的结果。今日的广东,你只要打开电视机,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当地电视台引进的香港电视剧。一些年青的广州人首先从广播电视中发现,香港粤语和广州粤语竟是如此不同——广州人说:“在今年第×号台风影响下……”,香港人则说:“台风黛蒂今晚在本港登陆”……从香港电视中学几个词汇,早已成为“时髦”的一种标志。不过,假如你一味以为香港粤语够洋气,那就错了。其实,香港人不但热衷于引进“洋话”,一旦“老土”起来也毫不含糊。  相似文献   

3.
“一国两制”之所以可以在香港回归之后,继续维持其繁荣与稳定,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北京将香港在1997年之后的“繁荣与稳定”视为政策成功的关键,因而给予大力的支持,这就使得十余年来,“一国两制”的成功得力于北京片面的努力,从北京到香港都忽视了香港对维护“一国两制”应该存在的责任。本文认为北京和香港应该将“一国两制”,视为一种在国家典范下的新制度,欲使“一国两制”成为不同于“一国一制”的制度,香港不应对抗“一国”,更应该与“一国”合作,才能使“一国两制”成为香港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自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二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揭开香港前途会谈的序幕以来,香港记者成了“太空人”,穿梭往来于香港与北京之间。整整两年中,局势时而在风平浪静底下暗流汹涌,时而一声旱天雷风云骤变,时而各方剑拔弩张……此书作为香港记者的“我见我闻”,一集香港历史转折其间的细节及“趣闻秘史”,真实、生动地记载了这一历史巨变。本刊从本期起连载,请读者留意。  相似文献   

5.
股票,是去老百姓心中最热的“钱生钱”门道。今年,又流行“存钞票不如存邮票”的说法……  相似文献   

6.
香港是否开赌,迄今未有定论,但相信不会是空穴来风。我们关注香港“赌城”,倒并非因为这是一条有趣的“花边消息”,而是可以从“赌城”的设想中看出,过去两年的金融危机对香港乃至亚洲经济的深深伤害。如果不是伤之太切。香港又何至于与弹丸之地的澳门“争食”? 在许多人心目中,金融风暴不过是一个已过去了的“新闻事件”而已。但伤痛并未远去。过去的香港人忙于从股票和地产中赚取“快钱”,韩国人则陶醉于大企业的狂热扩张中。他们现在的痛苦正是一种历史的偿还。天道酬勤,只有汗水才能让我们的成功更踏实。  相似文献   

7.
香港人总喜欢流行点什么,这几年持续不衰地流行移民,大有令香港人走楼空之势,其实这是不必要的担心,因为与此同时,每年亦有大量“新移民”定居香港,尤其是从大陆来的“——阿灿”。他们初来乍到,自然有点不适应,但中国人的勤俭起家之风,香港地机会多的条件,使这些“阿灿”们迅速与环境同化,成为香港建设的一股活力。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初,有许多“阿灿”到香港定居,如今一晃十几年,他们也在那里有了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1997,(7)
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曾以“香港之死”作为封面标题,耸人听闻地断言香港在“九七”之后会“玩完”。在内文,亚洲编辑路易斯·克拉尔用了长达9页的篇幅,郑重其事地给香港绘制了一幅可怖的图景。一时舆论大哗。  相似文献   

9.
位于香港铜锣湾皇室大厦的香港税务局,每到交税季节便人头涌涌,挤得水泄不通,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香港拥有几百万纳税人,正如有人规规矩矩如数纳税一样,也有人挖空心思瞒天过海,如果将这种“偷税漏税”行为称为不雅的“第三只手”的话,那么,香港税务局恰恰有“第四只手”来抓它,这就是税务局主管调查漏税的第四科。最近,香港有这样一则新闻:某港商  相似文献   

10.
1991年9月3日上午12时45分。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中国总理李鹏和英国首相梅杰,刚刚签署了两国政府的一份谅解备忘录,正同举香槟,相互道贺。7年前,也是在这个地方,中英两国签署了举世瞩目并载入史册的“中英关于香港前途的联合声明”。香港两家电视台通过人造卫星向香港600多万市民同时直播这一场景。香港人看到了也听到了李鹏的盛赞,“这是令人高兴的大事,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梅杰也说,这是“一份至关重要的文件”,“它标志着香港——北京——伦敦的关系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陈椿年 《法制博览》2009,(23):36-37
为了发行一套纪念八大山人的邮票,有关解说文字中写道:”八大山人姓朱名耷。但他果真名叫朱耷吗?但这一说法却和八大山人的“大明宗室”身份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今年大年初二,广州花园酒店。一香港客人最放烟花引起火警。随后几天,香港一些传媒,遂因“花园”索赔大兴风浪。元宵节,“花园”负责人首次向广州媒介披露了这宗在境外沸沸扬扬的”新闻”——  相似文献   

13.
地铁如围棋,也该分一分段。香港地铁乃是“九段”高手,其规划有大家气派而又不失实在,布局面面俱到而又不乏个性,管理井井有条且“目数”节节上升,还不时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爱心,建立形象,服务社会,世人有口皆碑。一次民意测验,外埠游客对香港印象最深的竟是香港地铁而不是海洋公园、中环广场,地铁成了香港文化、管理、市政的一个象征,成为香港精神的一个化身。  相似文献   

14.
经历了金融风暴洗礼的香港,已将“数码港”和“中药港”作为未来的两大经济增长点。数码港的主角是“小超人”李泽楷,那么,“中药港”的主角呢? 中药港呼之欲出 今年7月6日,香港工业署召开记者招待会,正式公布特区政府制定的“香港中药产业未来十年的发展大纲”,计划分四个阶段逐步将香港发展成为国际中  相似文献   

15.
历次的“开眼界”活动,幸运读者只有“开眼界”任务,而今次却增加了一项任务:为读者服务。 本刊自开设“精美贺卡送给你”活动以来,索取贺卡的信件络绎不绝,最多的时候读者服务部每天收到100多封来信。遗憾的是,部分读者对“回邮信封”的含义不理解,“回邮信封”或缺邮票,或没写地址,或信封规格  相似文献   

16.
邮票“四小”通常指的是小全张、小型张、小本票、小版张,上述“四小”倍受集邮爱好者喜爱。 小全张一般是在发行纪念邮票或特种邮票时,  相似文献   

17.
1993年9月至94年3月,我与邱恩田老师同赴香港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学术研修。除专题的研究与收集资料外,我对香港的学术界,特别与我们本行有关的学术圈亦饶有兴趣。现就一已所知,贡献大家,聊作参考。 香港是国际性大都会,面积千余平方公里,人口600万,98%为中国人。目前其金融地位居全球第四,港口吞吐量居亚洲第一,人均GNP已达18000美元,是全球华人地区或国家中最高者。香港在亚洲“四小龙”中成就举世瞩目,有所谓“香港现象”或“香港奇迹”之称。香港的繁荣是与其重视教育、繁荣学术分不开的。香港的朋友们常对我这么说。  相似文献   

18.
“两岸关系的特殊组成部分”──“九七”后的港台关系述评齐鹏飞,张晓京目前,距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最后期限,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九七”后的港台关系如何定位、如何处理?这一事关香港能否保持长期繁荣和稳定,事关两岸关系能否有所“深化”...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8,(11)
给黄宏生先生的一封信 何仰捷(香港丽新集团)(?)的黄宏生先生: 您好。拜读阁下发表在《南风窗》的“勇(?)业家”一文,深有同感。尤其阁下在谈及第四点“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时,在海内外众多著名企业家中,将香港丽新集团主席林百欣先生列为阁下“最钦佩的企业家”,令我感动。  相似文献   

20.
台湾地区现行“国籍”制度默许台湾居民拥有双重“国籍”,使部分台湾居民在事实上拥有双重“国籍”,导致台湾居民“国籍”问题比较复杂。从“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的实践经验来看,两岸和平统一后,台湾居民的“国籍”问题必须作适当处理。鉴于回归前香港居民国籍问题的复杂性,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解释的方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具体实施作了变通规定,灵活处理了香港居民的国籍问题,保障了香港顺利回归。两岸和平统一后,可借鉴处理香港居民国籍问题的经验,充分考虑潜在风险,根据现实情况对台湾居民“国籍”问题作出合情合理安排,维护台湾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