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荷兰莱顿大学和厦门大学签订学术交流协议由荷兰莱顿大学校长卡特先生,莱顿大学汉学院院长许理和教授和包乐史付教授等三人组成的代表团,在荷兰驻华使馆二等秘书施柏青先生陪同下,远涉重洋,于1983年10月16日至21日专程访问了厦门大学,受到厦门大学校长田昭武教授、付校长未力功、南洋  相似文献   

2.
2~3日,泰国总理素拉育访问日本,3日与日本签署泰日自由贸易协定。在自由贸易协定下,日本和泰国将取消90%产品的关税,长达10年。  相似文献   

3.
《国际问题研究》2016,(6):130-130
正10月29日至11月1日,苏格院长率国研院代表团访问伊朗,与伊朗外交部东亚和大洋洲司、伊朗政治与国际问题研究所相关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并应邀在贝赫希提大学做国际形势讲座。  相似文献   

4.
尼泊尔世界事务委员会代表团访问南亚研究所1996年5月24日以尼泊尔世界事务委员会主席苏里亚·拉尔·阿玛蒂亚教授为团长的代表团一行5人访问南亚研究所并进行了学术交流。四川联合大学副校长周宗华教授会见了代表团全体成员,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历史和现状。代表...  相似文献   

5.
<正> 二十年前,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作为两国友好交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国大学间的交流取得了长足进展。仅吉林大学,迄今己与日本国六所大学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除此之外,还与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密切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6.
1995年10月23—25日,吉尔吉斯共和国总理朱马古洛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分别同朱进行了友好和内容丰富的会谈。双方签署了中吉两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两国政府进出口质量保证协定、中国国家教委和吉尔吉斯斯坦教育科学部1995—1999年教育合作协定等文件。除北京外,吉总理一行还去上海等地参观访问。  相似文献   

7.
李智彪 《西亚非洲》2006,22(2):71-75
2005年9月18日~10月1日,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澳大利亚麦考利大学签订的学术交流协议,我应邀对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术访问,重点走访了麦考利大学人文学院政治与国际关系学系和拉特罗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与欧洲研究系下设的非洲研究所,考察了澳大利亚高校的非洲研究与教学情况。非洲研究与教学概况(一)澳大利亚高校非洲研究与教学沿革澳大利亚高校的非洲研究与教学大体起步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逐步高涨时期,当时澳大利亚许多大学都开设了有关非洲的课程,且这些课程是主修人文和社会科学学位的必修课。一些从事…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 8月 182 0日 ,应日本新泻大学人文学部的邀请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胜今教授 ,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玉潭教授率领的东北亚研究院代表团一行4人 ,对日本新泻大学人文学部进行了学术访问。 2 0日上午 ,双方就今后开展科研合作与交流正式举行了签字仪式。院长王胜今教授、人文学部部长兼人文科学研究科科长铃木佳秀教授分别代表双方签字 ,新泻大学副校长清水不二雄教授参加了签字仪式并讲了话。签字仪式后 ,新泻大学校长荒木正昭教授会见了王胜今院长一行。 2 0日下午 ,王胜今院长用日语作了题为《关于图们江流域…  相似文献   

9.
1994年4月18~29日,李鹏总理率领有大企业公司领导人参加的政府代表团访问了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蒙古,与各国元首就双边关系、地区和国际问题坦率交换了意见,签署了政治、经济、交通运输等领域一系列政府间条约和协定。随团企业家与各国企业界人士广泛接触和谈判,签订了许多投资与经贸合作的具体协定和意向书。李鹏总理还多次发表重要讲话,阐述了我对中亚政策的4项基本原则、与中亚各  相似文献   

10.
中俄边界全线划定来之不易2005年6月2日,中俄外长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共同签署了《互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批准书的证书》,并交换了双方立法机构的批准书和证书。这是继2004年10月14日两国签订政府间《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以来,研究中俄关系人士最关注、最盼望的一桩重大事件。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中俄边界形成具有300多年的复杂历史。在当代,两国正式进行边界谈判也经历40年之久了。1964年2月至8月和1969年10月至1978年6月两次谈判,虽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效,但是双方搞清了各自对边界问题的立…  相似文献   

11.
4月16日—18日,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日本,与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进行会谈并共同发表了《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在此宣言发表之前,日美双方就调整冲绳美军基地问题达成了协议,并签署了两国物资和劳务交流协定。这一系列举动标志着日美两国对战后维持40多年之久的安保体制进行重新定义,勾勒出日美同盟关系的新框架,将对亚太局势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亚洲 11月1日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抵达金边,开始对柬埔寨进行正式访问。2日,朱总理与柬埔寨首相洪森举行会谈。会谈后,双方签署了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等文件。3日,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会见朱总理;同日,朱总理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并发表讲话;会后,中国和其他有关国家签署了《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运输协定》;朱总理在金边分别会见柬埔寨参议院议长谢辛和国  相似文献   

13.
3月26~30日,韩国总统金泳三访问了中国。这是1992年8月中韩建交以来韩国首脑第二次访华。其间,两国首脑和外长分别举行了会谈,就核问题及朝鲜半岛局势取得了共识。两国政府签署了《防止双重征税协定》和《文化协定》,并就经济合作有关事宜达成协议。韩国舆论认为,这是一次“富有成果的访问”。  相似文献   

14.
1997年9月24日,李鹏总理率代表团前往哈萨克斯坦进行短暂的工作访问。这是中哈建交以来两国最高领导层的又一次重要会晤,访问期间两国政府签署了一系列跨世纪协定,这将对中哈两国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1998年2月,菲律宾与美国签署了一项名为“访问部队协定”的军事合作协定,为美军重返菲律宾提供方便。根据菲宪法规定,该协定须经参议院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后才能生效。因此,菲参议院今年3月下旬对该协定进行了审议,不久将会正式表决通过。 一、协定产生的背景。1992年,美国从菲军事基地撤军后,菲美两国之间密切的军事合作关系虽然中断,但根据1951年签订的菲美互防条约,两国每年还应保持联合军事演习。可是到1996年,由于两国对有关美军人在菲犯罪的司法管辖权问题发生分歧,美国于同年12月起停止这种联合军事演习。然而,这样做的后果是使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受到明显的削弱。因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0月15日至10月18日,由福建师范大学与德国慕尼黑大学联合举办的明清亚洲经济贸易与科技交流研讨会在福建师范大学隆重举行。与会专家与学者有来自慕尼黑大学的萧婷教授,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李金明、廖大珂教授,南京大学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历史系刘迎胜教授,新西兰大学访问学者李康英博士。此外,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院长林金水教授,副院长谢必震教授、副院长黄国盛教授及赖正维副教授参加了会议。研讨会由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副院长谢必震教授主持,福建师大副校长汪征鲁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林金水院长致开幕辞,…  相似文献   

17.
《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于2000年12月签署,2004年6月30日正式实施。为了顺利实施北部湾划界及渔业协定的相关规定,中越两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本文简要介绍《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的主要特点,回顾8年里双方渔业合作的执行情况及面临的问题,对今后的渔业合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1月18日,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和智利外长瓦尔克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韩国釜山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智利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简称《中智自由贸易协定》)。《中智自由贸易协定》是继《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之后中国对外签署的第二个自由贸易协定,也是中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根据协定,中智两国将从2006年7月1日起全面启动货物贸易的关税减让进程,智利向中国出口的产品中将有92%的产品被免除关税,而中国销往智利的近一半的产品也将实行零关税,占两国税目总数97%的产品将于10年内分阶段降为零关税。进…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2月15日,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经过预申报、正式申报、通讯评审和实地考察、专家投票一致通过,首批进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100所重点研究基地(全国12所高校、15个科研单位)。2000年1月3日,“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东北亚重点研究基地授牌仪式”在吉林大学隆重举行。教育部社政司阚延河副司长在百忙中亲临长春参加了基地授牌仪式。参加仪式的还有:吉林省委宣传部弓克副部长、吉林省教委徐毅鹏副主任、吉林大学校长刘中树、党委书记王文金以及学校的其他的党政领导和校部机关,各院、…  相似文献   

20.
2008年4月14日,日本与东盟在京都签署了《日本一东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AJCEP)。AJCEP的签署,这是2002年1月以来日本对东盟经济外交取得的最重大成果。作为一个典型的“南北”型协定,同时也是日本首个与区域经济组织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AJCEP的出现既是日本对自身经济结构问题、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和东亚区域产业分工发展的一种回应,又必将对今后的东亚区域产业分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