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为汉文献中的地名蚂蚁寨、展马蚁寨、张梅尼等均系今台江县盘乡掌麻你(Zangx Maf Nix)的苗语音译,而且并非因张秀眉在此 血起义得名;苗族起义将领九大白(Jux DasBil)与 汉文献中的黔兴王张报九系同一人;传说为张秀眉所栽的倒栽杉并非为其所栽;起义将领李文彩 的最终结果是不知去向;乌鸦坡与乌东山系两处地名,张秀眉等被俘之处应为乌东山,即今雷山县 陶尧乡境内。  相似文献   

2.
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贵州苗岭山区、清水江河畔爆发了张秀眉领导的以苗族农民为主体的贵州各族人民反清大起义。这次起义始于咸丰五年(1855),迄于同治十一年(1872)。前后历十八年,又称“咸同起义”或“咸同十八年反正”。起义范围几乎席卷全省,声威远及湘、桂、川、滇边区。参加起义的,除了百万苗民外,还有以汉族为主体的号军、教军,响应这次起义的有布依、侗、水、回等兄弟民族,并同入黔太平军取得联系与配合。基本群众是各族农民兄弟。这次起义,攻克城镇百余座,市镇四千多  相似文献   

3.
清朝咸丰、同治年间,苗族英雄张秀眉领导的可歌可泣、悲壮惨烈的起义,是苗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抗封建统治的起义。关于这次起义,许多同志写有不少文章作过专门论述。但对这次起义中苗族起义军与清军发生的一次最大的战役——黄飘之战,似乎重视不够,为此,本文特对这次战役,作进一步探讨,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4.
清咸同年间,贵州黔东南广大苗区,在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爆发了以张秀眉为首的苗族农民大起义,起义从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三月十五日展梅尼誓师开始,至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底失败,历时十八年。起义军先后攻占了镇远、平越(今福泉)、思州(今岑巩)、石阡、思南、铜仁、黎平、都匀等广大地区,席卷半个贵州;并挥戈东进入湖南的镇筸、麻阳、沅州、晃州、黔阳、会同、靖州等地,威震湘、桂、川、滇诸省,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在贵州苗族史上是唯一仅有的。  相似文献   

5.
“你这样对我,我一定要让你好看!”秀眉对着庄臣,咬牙切齿地说。放话的时候还真痛快。秀眉是一个相当有行动力的人,她开始执行她的报复计划。庄臣离家后,她也跟着收拾细软回娘家去。不过,出去之前,她可忙得很。那天晚上,庄臣回到家,发现他所有衬衫都被秀眉剪烂了,在客厅里像废弃物四处散落。他又气又急,打电话给秀眉,秀眉接了,在另一头不搭腔。  相似文献   

6.
黄平县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全县人口28万500多人,苗族人口152000多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54%。 黄平苗族自称为“Dail Hmub”(汉音“蒙”,一般认为是绣花的“花”之意)。属于这支苗族,除黄平外,还有聚居于凯里、施秉、镇远等县;散居于福泉、瓮安、贞丰、镇宁、关岭、安龙、兴仁等地。(这部份散居苗族,据说大多是咸同年间,张秀眉起义失败后,从黄平离去的,至今语言、风俗习惯完全相同)人口总数,约40万以上,是苗族中一支  相似文献   

7.
结合《平黔纪略》所载史料,分析了黔东南苗族起义的原因、战绩和失败的原因。指出黔东南苗族起义在贵州成同年间各族人民大起义中人数最多、地域最广、实力最强,在贵州近代史、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杨利 《传承》2010,(3):82-83
陕北民歌中的《调兵曲》、《高大人领兵》等歌曲反映了近代同治年间陕北回民起义的一些情况,文中论述了回民起义的原因、事件经过、善后工作、失败缘由、起义的影响等,可见陕北民歌对陕北近代历史文化有呈现功能。  相似文献   

9.
陕北民歌中的<调兵曲>、<高大人领兵>等歌曲反映了近代同治年间陕北回民起义的一些情况,文中论述了回民起义的原因、事件经过、善后工作、失败缘由、起义的影响等,可见陕北民歌对陕北近代历史文化有呈现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在人民解放军进军西南的作战中,大批国民党军队纷纷举行起义,其次数、规模、频率和密集程度,在整个解放战争中都属罕见。起义的原因,主要在于解放军的强大军事压力、中共政策的感召和国民党军队各派系之间矛盾重重。起义产生了重大战略性效果,大大减轻了战争对西南地区的破坏程度,加速了国民党经营多年的“西南防线”的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11.
张铭歌 《世纪行》2011,(7):42-46
以武昌起义为胜利标志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创举,它在世界上也是举世瞩目的奇迹。在全球华人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我们更加怀念曾亲身参与这一伟大革命洪流的先祖父张难先。早在1904年,在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指引下,祖父就与同时代的革命先贤们,在总结以前多次起义失败的教训中,  相似文献   

12.
林开钦 《政协天地》2012,(10):16-18
认同汉族客家民系,是客家研究的核心问题什么是汉族客家民系?在唐宋时期为了躲避战乱等原因,中原大批汉人南迁,他们中的一部分进入闽粤赣边地区生活,并逐渐与当地土著和少数民族相结合,成为闽粤赣边的客家先民,经过漫长的融合发展,南迁汉人在人数上、经济上、文化上占优势,他们融合了当地土著和少数民族,形成了客家文化和客家民系。这个民系和文化融进了土著和少数民族的血统和文化,但汉族的血统和文化是主流,不影响这个民系作为汉族的一个支系的地位,这就是考究客家民系和客家人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当淮海战役刚刚开始之际,国民党第三绥靖区三个半师23万余名官兵,在何基淬、张克侠率领下,于1948年11月8日临阵起义,让开台儿庄一带运河百里防线。我解放军直捣徐州,切断了国民党黄伯韬兵团退路,从而全歼了黄兵团。何基拌、张克侠长期埋伏敌营,等待时机,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率部战场起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此,毛泽东致电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说:“北线何张起义是第一大胜利。”(一)张克侠1900年10月出生在河北献县。中学时,正值袁世凯政府接受日本强加于中国“二十一条”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张克侠…  相似文献   

14.
史霄 《中州统战》2001,(11):42-45
六、欲起义阻力重重 招兵马营造嫡系 与方敬之谈话之后,徐开敏的心里一下子开了窍。过去这位年轻女性总是把忧愁写在脸上,可现在,出现在张轸面前的始终是一张粲然的笑脸,这使得张轸颇为高兴。  相似文献   

15.
前言     
林开钦 《政协天地》2012,(10):15-18
唐宋时期,为了躲避战乱等原因,中原大批汉人南迁,其中一部分进入闽粤赣边,经过与当地土著、少数民族漫长的融合发展,形成了客家先民和客家民系,也形成了与汉族文化血脉相连的独特的客家文化。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01,(4):14-21
寻找和再现那一场波澜壮阔的起义大型系列专题报道《追寻理想的足迹》专题报道小组分别到百色和龙州,寻找和再现72年前那一场波澜壮阔的起义,记录当地人民为追寻理想而奋斗取得的成就。百色地区历史悠久,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29年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百色起义,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99年12月11日,在百色起义纪念馆落成典礼上,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上将代表中央军委作了重要讲话,评价百色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我党独立领导的一次规…  相似文献   

17.
何敏 《求索》2008,(11):228-229
平江起义的研究,因历史原因,多有人为扰思。本文值平江起义80周年之祭,回眸与重识,以期归朴。笔者认为平江起义主要是我党在军阀部队进行兵运工作的重大成果,红五军与红四军的会师是中国革命史上继朱毛会师后的又一次历史性会师。同时,起义部队也并未完成向新型人民军队的转变,其缺陷在于起义前与地方党组织和群众联系不紧密;军队中党的力量比较薄弱,思想政治工作不够有力;起义部队一段时间缺乏严格的军事训练;未认识到革命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18.
韦朝元领导的南笼(今安龙)起义爆发于嘉庆二年(1797年)正月初五日。这次起义以布依族为主,有苗族、僮族、汉族、彝族和仡佬族参加。起义的性质是反封建的,斗争的时间将近一年,革命的烈火烧遍了整个贵州西南部和广西的隆林、西林以及云西的罗平、师宗、丘北等地。起义军先后围攻了安龙、贞丰、晴隆、新城、镇宁、永宁、紫云、普安、广顺、织金等城镇。首克册亨城,次取永丰州属定头城,再下滇、黔通道上的重镇关岭和贵阳咽喉之地的坝场,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这里记述的主要是韦朝元领导起义军在贵州西南部同敌人浴血战斗的英勇事迹。  相似文献   

19.
纪念“两航”起义50周年座谈会1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出席会议,并为纪念“两航”起义50周年题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再创民航辉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在座谈会上讲了话。当年参与策动“两航”起义的原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副主任罗青长,在座谈会上回忆了周总理当年对“两航”起义人员和民航事业的亲切关怀。“两航”起义人员代表、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局长胡逸洲,组织“两航”起义的中共地下党员代表陈耀寰,起义人员代表郑家琼分别发言,重温了“两航”起义…  相似文献   

20.
王红艳 《前沿》2013,(1):179-183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实施以来,内蒙古地区汉族群体身份认同出现了新变化,本文通过对当地汉族群体节日仪式穿蒙古族服装、唱蒙古族歌曲、渲染草原情境的文化展演进行描述与解读,指出当地汉族群体蒙族化的实践是对内蒙古人身份的积极建构,其实质是当地汉族群体对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宏观语境的调试性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