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法律经济学即经济分析法学,是一个独立的法学流派,它以经济分析的方法研究法律,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重大的意义。法律经济学不仅为我们认识和评价法律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将法律和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具有极大的现实价值。法律的经济分析体现在我国的法律现实中,在法律制度的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 一、导言法律和经济有一个紧密的联系。在一个发达的经济中,由于发生商品的生产和分配,以及劳务的提供,来满足社会物质需要,而以法律来管理这些连结起来的活动。因此,每一次经济改革,都涉及到法律上的某些改变;由于篇幅原因,对全部东欧国家的法律制度,不可能详尽地研究。因此,这项研究仅限定在管理国家企业的法律。工业改革由于它们无法避免的分裂,可划分成两个集团:一个是在目前中央管理经济制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力度向前推进,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和不可抗拒的客观现象。经济全球化催生法律全球化,而法律全球化使得中国要迫切加快法制建设的现代化进程。对此,我国应抓紧时机,构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法律体系,进行法律制度改革,推进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建设,实现司法独立,早日实现中国法制现代化。本文探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法制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黄春燕 《法学论坛》2012,(1):154-160
鸦片战争以后,国家处在危亡之际,清政府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全方位的法律改革,开启了中国法律近代转型的历史航程。由于内忧外患的紧迫形势,变法图强成为第一要务,而对法律自身的发展规律关注不够,清末法律改革进行得非常艰难。由于不是社会内部力量的推动,而是在社会外部力量的冲击下被迫进行的一次改革,造成了法律与传统文化契合的艰难。自从清代法律改革,中国法律近代化、现代化已演绎百余年,直到今天,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法律现代化之间的对接、契合,仍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5.
产权是决定经济绩效的关键因素。在微观层面上,产权对劳动生产率和投资决策具有显著影响;在宏观层面上,不同的产权安排导致了国家之间经济增长的差别。个人的武力和社会的规范都可以为产权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但无法完全替代法律的作用。获得法律保护的产权作为一种安全的产权,更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中国经济改革所创造的奇迹离不开产权制度的创新和法律对产权的保护。产权改革的不完整,特别是与土地相关的法律制度的缺陷,则是中国经济和社会中诸多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徐娜 《法制与社会》2012,(13):11-12
20世纪初期,由沈家本主持的中国法律改革是中国法律史上亘古未有之变革,奠定了中国近代法制的基础。本文通过历史分析在时代背景下,对沈家本的法律思想和实践(1902年-1911年清末法律改革)及其与中国法律近代化关系做一些评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分析其现代价值为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开阔思路提供一些个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牛磊 《法制与社会》2010,(36):290-290
国家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使得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着诸多问题,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法律机制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经济法律长期以来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断完善当前的法律体系有助于经济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重点分析了经济法律体系完善的相关问题,旨在保证市场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刑事实体法律制度诞生在前苏联解体之后,奠立在俄罗斯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变革之上。俄罗斯刑法典及其后陆续修改补充的决定、命令等,共同组成了当下俄罗斯刑事法的基本体系。从纵向而论,俄罗斯刑事实体法律制度改革更加公正、人道与开放;从横向比较,俄罗斯刑事实体法律制度改革更显文明、进步与人性。当然,就其自身频繁改革而言,不可避免裹挟着冗余、零散、粗疏的不足,随着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上升必会日渐消除。  相似文献   

9.
法律全球化新论——从辩证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主旋律的背景下,西方学者形形色色的法律全球化理论纷涌而上,并引发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广泛思考。事实上,无论是在东西方,法律全球化皆是一个全新课题,它的内涵是否具备科学性;它是否是已存在事实或客观发展趋势;它是否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或反映以及其与国家主权之间是此消彼长还是辩证统一关系等等,都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正立足于此,拟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这些问题作出探讨,以求得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0.
何永东 《法制与社会》2010,(35):120-121
我国历经三十余年的国企改革基本上是在经济学指导下推进的,法学缺位,法律缺位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改革过程中因过分考虑效率而抹杀公平的现象出现。当国企改革进入到产权改革领域时,法律缺位的一个最直接后果就是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虽然关于国企改革的路径选择和制度设计无论是经济学界还是法学界都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是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在改革和依法行政关系问题上,学界主要有"先立法、后改革"和"先改革、后立法"两种观点,前者强调改革试验性、偏重实质合理性;后者强调法治规范性、偏重形式与程序合理性。这两种观点都存在片面性。在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大背景下,应当重新认识两者之间关系。这种新认识要点是:坚持法律优位,不能进行违法改革;当改革在形式上面临法律障碍时,应首先在法律体系内部解决;合理界定法律保留原则的适用范围;扩大地方立法权的主体范围;行政机关应更加注重以柔性和间接方式实现改革目标;必要时利用授权机制来进行地方改革试验;制定《改革促进法》。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在我国,经济工作是依照经济立法以法律形式进行管理的。经济法规调整着经济机制各个环节之间纵的和横的关系。因此,法律调整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机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实际立法工作中,缺乏一个把整个经济立法体系统一起来的中心环节。经济法是一个内容最广泛、最复杂、也许是最重要的法律部门,但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至今还未得  相似文献   

13.
推进司法鉴定立法 规范司法鉴定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必须坚持司法鉴定制度与国家司法体制改革目标相适应的原则,实行司法审判权与司法行政事务权的分离;必须加快司法鉴定的法制建设,克服立法滞后、缺乏法律规范,严重影响司法鉴定管理秩序并危及司法公正和法律权威的现象,使司法鉴定纳入法制化发展轨道,在立法中,应当充分肯定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在解决疑难、复杂案件中的作用,将复核鉴定作为一种鉴定层级制度在法律层面予以肯定,这符合目前我国的鉴定人材、技术资源状态,符合现阶段中国的经济和司法活动的特点必须研究建立和完善司法鉴定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自律管理相结合的机制,达到规范司法鉴定活动和科学、客观、公正、独立鉴定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检察改革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谦 《法学研究》2003,(6):3-25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 ,中国检察制度的宪政地位和法治价值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中国的检察权是法律监督权。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具有法律性、程序性和事后性等特点 ,是对法律统一实施的最低限度标准的保障手段。中国检察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与现实基础 ,并且在法律理念和制度建构方面与欧洲大陆法国家检察制度具有较多的相通之处。司法改革中 ,应当立足于国家法治建设的全局和现实需要 ,进一步发展和落实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制度。为此 ,以检察权的拓展、约减和制约为中心 ,科学合理地配置检察权 ,以及改革检察官管理制度等内容应当成为中国检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白非  刘振环 《河北法学》2004,22(11):45-47
自然垄断行业的性质决定了其存在的必要性 ,但由于缺乏竞争机制必然会带来垄断的弊端。在新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 ,实行民营化改革 ,引入竞争机制 ,已成为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的必然选择。因此 ,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法律的发展,伴随经济全球化,法律也出现了全球化趋势.面对法律全球化的挑战,如何完善立法,改革司法,改进法学研究,重构法律文化,从而在国际法律交往中,争得更大主动权和更多利益,推动公平世界法律秩序的建立和发展,并在国内的法治发展中,维护民权,改进民生,安顿民心,实现长治久安,是中国当下和未来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大问题. 本年度4月21日,由清华大学法学院主办的"法律全球化高端战略研讨会"在京举行,江平、王家福、潘汉典等老一辈学者,北大、清华、人民大学等中国著名院校的院长、校长,以及法学各学科领域的诸多专家汇聚一堂,围绕中国如何应对法律全球化挑战的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7.
现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进步使得生物经济成为国际科技竞争和经济竞争的重点领域。经济与法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法律在生物经济这种新经济形态发展的过程中,不会成为一个无所事事的旁观者;相反,在生物经济发展方面,法律必然会充当起生物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引发的正面影响与负面效应之"调节器"的角色。生命法学是因应生命科技发展而诞生的一个法学新学科,生物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这一法学学科大放异彩。面对生物经济的发展,中国当代生命法学应当承担起推动国内生命法制建设、培养生物经济发展所急需的生命法律人才以及加强自身理论建设三项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再论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之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高人民法院甚至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轰轰烈烈地搞司法改革是一项匪夷所思的活动。人民法院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只能是一个忠实地服从法律的低调“保守派”,而不可以是一个四面出击的“改革者”。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国家的法院热衷于在改革的风潮中登台亮相,以改革者自居,甚至敢于违反议会制定的法律乃至宪法、另搞一套的。中国的人民法院搞司法改革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特别是可能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构成损害。有关方面应当要求人民法院停止司法改革,并严肃纠正各级人民法院在司法改革中出现的各种违宪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9.
立法与改革:以法律修改为重心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以来,中国逐步从"创法时代"迈向"修法时代"。1978—1993年,是中国改革启动及社会开始转折的艰难阶段,立法工作的重心放在对"政治屋顶"的修缮甚至重构上。1993—1998年,立法理念总体上注重与改革发展的决策相结合,市场经济法治化初现端倪。1998—2008年,法律创制步伐放缓,法律修改力度加大,市场经济法治化全面铺开。2008—2014年,立法进入引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梳理与总结1978—2014年改革进程中法律修改的基本经验,分析立法工作重心逐步向法律修改转移的特点,有助于准确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立法与改革关系的规律,更好地观察和把握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 ,法律改革也成为了许多国家的重要任务。法律委员会作为一个致力于英格兰与威尔士的法律改革的法定机构 ,以其独立的法律地位 ,精干的队伍 ,科学的工作方法 ,在促进英格兰与威尔士法律的改革 ,在使英格兰与威尔士法律朝着更加公平、简单 ,更加符合现代化 ,使用的费用更低的方向发展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正在进行全面的改革 ,包括法律改革。对这一机构的介绍与评价 ,对我国法律改革有着现实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