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剑鸣  吴晖 《政法学刊》2006,23(3):8-11
犯罪生态学是生态学理论和实践在犯罪学方面的运用,它着重从社会生态、群体生态和个体生态之间的社会关系来解释犯罪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并努力遵循其生态关联规律来对犯罪现象进行生态调控,以便提高社会、群体和个体自身犯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运用生态学来对传统犯罪学中的犯罪现象、原因和预防进行分析,能够建立起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使社会生态系统发挥最佳的整体性效能,优化社会生态循环质量,提高社会有机体的犯罪免疫力,达到抑制、减少和消除犯罪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 十九世纪以前,资产阶级犯罪学对犯罪原因的解释几乎涉及神学、哲学、占相学、生物学、心理学、经济学等一切人文学科领域。十九世纪以后,特别是二十世纪中期,随着社会学的兴盛,对犯罪原因的社会学解释,逐渐取代了生物学论和心理学论,而在犯罪原因论中独占鳌头,和其他学科  相似文献   

3.
伊恩·罗德  陈磊  牛帅帅 《法学家》2012,(4):159-175,180
过去30年英国的犯罪学发展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个是"犯罪学"在多个维度的"膨胀";另一个是犯罪学"自治性"的增强。犯罪学在向自治学科转变的过程中既具有许多有益的方面,也存在诸多风险。它可能会丧失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因而有必要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其潜在的后果保持警觉。犯罪学知识的用途,在于为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对犯罪学进行准确定位有两个核心要求:一是要承诺把犯罪学变成一个内涵广阔的学术概念,即将犯罪学的多元主义看作一个优势;二是要让犯罪学研究与实践保持长久的、基本的联系,将犯罪学知识渗入公众关注的犯罪和法制事件中,对"制度性环境"作出一个比现在更令人信服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刑法学上"犯罪"的概念与犯罪学上"犯罪"的概念所涵盖内容的不同之处,始终困扰着刑事法学界,也成为犯罪学是否具有学科独立性的争论焦点之一。有必要基于肯定犯罪学独立性的立场,以刑事一体化为视角,对两个学科的"犯罪"概念进行比较性研究,进一步探讨犯罪学在整个刑事法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刑事政策学与犯罪学的学科价值及其连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政策学的学科价值在于指导犯罪治理,犯罪学的学科价值在于提供与犯罪有关的知识。刑事政策学与犯罪学的学科价值在基本目标、研究方法和知识类型上达致有机融合,两者的连接点为犯罪治理。以犯罪治理为连接点,两者的关系表现为:犯罪学是刑事政策学的基础和"上游学科",刑事政策学是犯罪学发挥学科价值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论犯罪学学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学是刑事法学中的一个独立学科,他在刑事法学诸学科中处于最前沿的地位。就研究的方法与视角来讲,犯罪学是着眼于事(犯罪)前研究的实施科学。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对策构成犯罪学理论的三大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犯罪学与刑法学的科际界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牧 《中国法学》2004,(1):130-141
在犯罪学诞生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刑法学是研究犯罪的,所以在犯罪学诞生时两个学科发生了互相否定,致使它们之间界限一直不清;为明确两个学科界限,该文揭示了古典学派与实证学派论争及与犯罪学的联系,论证了两派分歧的本质和根源,提出了以学科任务确定学科对象、定义学科的概念,指出刑法学并不研究犯罪和刑罚本身,而是研究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定,犯罪学才是研究犯罪本身的科学。  相似文献   

8.
犯罪学与刑法学都以犯罪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但是由于两种学科的任务和目的不同,导致犯罪学与刑法学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计算机犯罪概念在犯罪学和刑法学的定义中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此差异是目前计算机犯罪概念难以形成统一认识的最重要的原因。如果在犯罪学语境中定义计算机犯罪,那么计算机犯罪的外延包括以计算机作为犯罪对象的计算机犯罪和以计算机作为犯罪工具的计算机犯罪。  相似文献   

9.
2022年,我国犯罪学研究成果数量上较前两年少,关于犯罪学本体的研究关注域外理论的引介,犯罪现象研究成果中犯罪地理研究突出,原因研究视角多元但成果分散,犯罪治理研究中评估研究成果偏少。因此,针对未来研究有以下建议: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犯罪学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二是加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犯罪规律的研究;三是加强对犯罪下降规律的区域研究;四是加强犯罪原因及其政策转化研究;五是加强犯罪治理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对刑法学与犯罪学两门学科各自的研究角度与宗旨出发,认为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应是“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所以说,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是将刑法学意义上的犯罪包括在内的。  相似文献   

11.
2021年我国犯罪学研究主要讨论了犯罪学学科发展路径、犯罪测量与犯罪趋势、犯罪人犯罪倾向的影响因素、犯罪行为发生的情境因素、网络犯罪防控、青少年犯罪治理、大数据技术与犯罪预防等主题,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疫情防控背景下犯罪治理现代化的理论需求。当前及未来我国犯罪学研究在全面加强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犯罪测量研究、我国犯罪下降现象研究、犯罪原因理论的整合应用、犯罪预防措施的科学评估、犯罪科学或犯罪预防学科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从刑事一体化的角度来看,贝卡里亚及其《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不仅是刑法学界的遗产,也是犯罪学的一笔丰厚遗产。贝卡里亚的犯罪学理论是建立在对前启蒙时代犯罪学的批判之上的,通过与前启蒙时代犯罪学的比较,可以发掘贝卡里亚对犯罪学理论的巨大贡献。系统整理贝卡里亚及其犯罪学思想,不仅是犯罪学对于学界的一种理论贡献,更是对于深度融合刑事法学各个学科,具有不可低估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3.
犯罪现象研究是犯罪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研究并回答伴随时代发展产生的犯罪问题是犯罪学的使命。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结构、利益关系和思想观念的新  相似文献   

14.
在以往的三十年内 ,比较犯罪学已经由一种经验性操作转变为一门理论学科。比较犯罪学的多项研究是在 2 0世纪八九十年代进行的 ,这些研究显示 ,犯罪形态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济、国家政治结构、宗教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而且 ,可以发现 ,社会经济发展与犯罪增长之间存在联系。由于许多国家 (尤其是亚洲国家 )目前正在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认识这一点显得至关重要。本文要讨论的是比较犯罪学的目的、方法及其理论 ,但对于拉美国家的“解放者犯罪学”运动特别给予了关注。  相似文献   

15.
犯罪学是专门研究犯罪事实(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人)的综合学科。基于事实反映的基本特征,实证研究是这个学科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但是,犯罪学的实证研究,又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个是主流的犯罪学理论都倾向于把自己的学说看作完整的犯罪理论体系(如盲人摸象)。另一个是当代中国的犯罪实证研究,不仅描述犯罪现象、解释犯罪原因、深入探讨犯罪人的实证作品屈指可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是严重不足。从一体化的观念出发,犯罪学亟需以整体思维协调相关学科、方法、结构、体系的关系,加强实证研究的同时,也要避免一以贯之的绝对主张(如管中窥豹),寻求犯罪治理和学科地位的整体突破。  相似文献   

16.
从检察视角析犯罪测量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测量是犯罪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性学科。本文从检察机关的视角出发.对犯罪测量的概念、理论意义以及检察机关开展和加强犯罪测量的特殊意义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7.
<正> 群体犯罪学是犯罪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为了科学地揭示群体犯罪的形态特征,从而为惩治与预防群体犯罪提供理论根据,笔者认为有必要开展群体犯罪学的研究。近年来,我国犯罪学的研究得到很大发展,并形成了一些亚学科,例如经济犯罪学、性犯罪学、被害者学、青少年犯罪学等。  相似文献   

18.
<正> 现代犯罪学是一门对犯罪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对犯罪做出社会回答的学问。美国犯罪学家萨特兰德和克里西曾明确指出:"犯罪学是有关作为社会现象的少年违法及犯罪的知识总体,其中包括对立法程序、违法程序和对违法的反应程序的研究。"犯罪学创始于十九世纪末期某些欧洲国家中,然而早在1880年以前,美国人已经开始运用社会学的最初原则从事犯罪学研究,就现代犯罪学而言,这种研究活动无疑标志着意义重大的起步。相反,十九世纪的欧洲人也曾对犯罪学做过一番研究,但是这种努力与现代犯罪  相似文献   

19.
<正> 激进犯罪学学派(Radical Criminology)又称新犯罪学学派,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犯罪学学派、批判犯罪学学派,是当代西方犯罪学中具有鲜明激进倾向的一种理论流派。它主要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的犯罪问题,其产生可以追溯到五六十年代英国异常行为协会的成立与1973年由美国犯罪学者泰勒、沃尔德、扬格等著《新犯罪学》一书的问世。  相似文献   

20.
日本与联邦德国的犯罪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比较犯罪学的理论与方法直到不久前,犯罪学仍然是注重犯罪人。犯罪行为的最初原因是从犯罪人反常的个性中看出的。由此人们认为,可以把罪犯安置在改造场所,通过运用教育和治疗的方法来消灭犯罪行为。今天,这种关于犯罪原因和刑事政策的认识仍然受到支持。虽然如果没有犯罪人就没有犯罪学,也没有刑事政策,但是犯罪人不是犯罪原因及其控制所应考虑的唯一因素。应该考虑的因素还包括受害人和社会环境这两个因素,它们各自都对犯罪的发展发生不同的作用,因此它们必须参加对犯罪的控制。犯罪是在社会完善和个人的学习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也只能在这个过程中被消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