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犯罪心理学著作中,均将犯罪心理学分为狭义犯罪心理学和广义犯罪心理学。其实,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犯罪心理学应有独自的研究对象。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犯罪心理现象,它是犯罪心理的表现形态,而犯罪心理则反映犯罪心理现象内在的实质。犯罪心理现象的研究内容包括有意犯罪心理现象、随意犯罪心理现象和无意犯罪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犯罪心理、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三个层次逐层深入的去分析和探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侦查中的实践与应用。审理案件的心理实验技术,是依据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三大学科基础和侦查学、物证技术学、生物电子学、神经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综合的考虑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侦查实践中带来的便利以及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本身所带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何为民 《政法学刊》2005,22(1):33-34
关于"犯罪心理结构"之争,已经集中在"犯罪心理"或"犯罪人心理"这个焦点上反对"犯罪心理结构"音认为,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犯罪人心理在很多方面(甚至一切方面)同守法公民没有区别因此,犯罪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犯罪人心理"的学科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违反逻辑的、必将导致取消犯罪心理学的推论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刑事法各学科得以整合,不少学者提出了“刑事一体化”的构想,主张以刑法学为核心,结合刑法的研究和刑法之外对刑法的相关研究,形成对刑事学科立体统一的思维模式。而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二元交叉型学科,不仅受到心理学基本观点的影响,也受到刑法观和犯罪观的影响。不同的刑法观和不同的犯罪观会引导犯罪心理学研究者使用不同的价值尺度、评价标准来确定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方法论、原因理论及结果应用等,导致学者之间的观点迥异,理论与实践出现一定的脱节。因此,如果将刑法观和犯罪观对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影响作一个系统的梳理,会为我们解决理论上的诸多争端寻找有效的途径,也会为促进刑事一体化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范刚 《中国监狱学刊》2006,21(1):109-112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涉及到犯罪及其治理的众多心理学问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它的研究对揭露和治理犯罪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功用。犯罪心理学应进一步明确学科定位,准确界定学科概念和称谓,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问题的研究及与有关学科的联系沟通,以深化学科研究,推动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6.
犯罪心理控制论的立论基础分别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犯罪心理决定论,犯罪心理形成论,犯罪行为发生论,犯罪心理转化、矫治论,犯罪心理预测、预防论。根据犯罪心理产生发展转化的过程和机制,犯罪心理控制可以分为犯罪心理的早期控制、中期控制和后期控制。  相似文献   

7.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运用犯罪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神经生物学及生物电子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利用专用心理测试系统,通过微机同时同步记录人的多项心理生物反应参数,以此推断被测人心理上与案件事实相关对应的记忆痕迹,进而判明被测人是否“无辜”或为犯罪嫌疑人。这项技术是通过犯罪心理痕迹的动态描绘,编制测试题目,经过测前访谈、实际操作测试和图谱评判,探查把握被测人情绪记忆心理痕迹的相关程度,以此准确地将无辜者和涉案人员区分开来。我局自购置了SPS型心理测试仪以来,不断地将这项高科技手段运用于侦查破案,相继破获…  相似文献   

8.
熊振林是天生的杀人狂魔吗?如何预防下一个熊振林的出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在接受本刊记者的专访时,对熊振林进行了犯罪心理分析。  相似文献   

9.
犯罪心理学研究危机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友军 《政法学刊》2005,22(1):35-37
近年来,犯罪心理学研究出现了危机犯罪心理学研究要摆脱危机就必须要突出基础理论研究取向,大力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加强研究队伍正规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吕萌  董晓薇 《政法学刊》2003,20(4):56-58
刺激——反应理论是后犯罪心理理论基础,后犯罪心理的表征通过犯罪嫌疑人情绪反映识别。后犯罪心理理论研究为警察打击犯罪提供事实依据、为减少警察伤亡提供具体方法,是犯罪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三大心理学流派对犯罪心理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清 《政法学刊》2004,21(1):65-68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斯金纳的激进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技术,对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具有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力,是犯罪心理学科基本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成份。无论学习或者研究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都直接、间接地与之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人类的本性、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作用、攻击行为、异常心理咨询矫治及研究运用的方法论等方面,三种典型代表在心理学理念、策略与技术诸方面存在的差异值得犯罪心理学的借鉴与反思。  相似文献   

12.
刘柏纯  罗大华 《河北法学》2005,23(12):112-115
自19世纪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西方国家产生以来,经历了从初步发展到繁荣,从不成熟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的过程。犯罪心理学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深厚的科学基础,而实践则是检验犯罪心理学科学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犯罪心理学认为,任何犯罪都是犯罪人在一系列的犯罪心理支配下发生的,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在表现,没有犯罪心理,就没有犯罪行为。因此,掌握徇私舞弊犯罪人员的心理牲,并以此作为我们打击徇私舞弊犯罪的突破口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徇私舞弊犯罪嫌疑人具有以下犯罪心理特征: 第一、侥幸心理。因为,徇私舞弊罪的犯罪主体是  相似文献   

14.
刑事一体化是指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刑事科学三方面及其内部各方协调一致,形成有机统二的完整系统。在刑事一体化的视野中,犯罪心理学在关于“犯罪”这一基本概念上,应当与处于规范地位的刑法学保持一致。犯罪心理学是刑事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同时,由于其独特的学科性质、研究视觉和研究方法,使其在一体化的刑事科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群体犯罪是相对个体犯罪的一种犯罪类型,在犯罪学、犯罪心理学中经常使用此概念。同个体的犯罪行为相比较,群体犯罪无论在社会危害性方面还是在犯罪心理的感染力方面都更为严重。运用犯罪社会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对群体犯罪及其犯罪心理进行分析,有助于丰富我国刑事科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犯罪动机是一种犯罪心理现象,是刑法学、心理学与犯罪心理学交叉研究的一个课题。为了揭示犯罪动机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有必要对它进行心理学的分析。一、犯罪动机的概念犯罪动机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对这一现象进行科学概括,提出一个准确概念,虽有必要,但较困难。在这里,我们只  相似文献   

17.
曲哲 《法制与社会》2012,(35):165-166
加强犯罪心理学研究为治理犯罪提供理论价值基础,在治理犯罪以及刑事一体化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近些年来,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与成果,但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弊端。本文首先阐述了犯罪心理学研究在治理犯罪及其刑事一体化的作用,然后对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及其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定位等若干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凌雄  孙建伟 《犯罪研究》2003,(5):30-33,52
有关经济犯罪的论述颇丰,而对经济犯罪人,即经济罪犯的犯罪心理结构和人格构成、罪后心理以及作为组织(团伙)的犯罪心理特征的研究剖析还相当欠缺。走私犯罪作为经济犯罪的一部分,具有与其共通的普遍特征,但也因其犯罪性质而呈现出它自身的特性。在目前经济犯罪侦查实践中,走私犯罪侦查是一个起步不久的领域,在侦查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而从侦查实践看,走私犯罪嫌疑人的个人人格特征和犯罪心理结构往往是侦破案件的某种契机或缺口,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将对走私犯罪侦破策略、侦破手段的提高与充实产生重要的执法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对完善犯罪学和犯罪心理学产生积极作用。 一、深层次分析走私罪犯的犯罪心理结构和个体人格,破解其犯罪行为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正> 犯罪心理学研究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要证明犯罪心理的存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犯罪心理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有人把它看成是恶魔附体的结果,也有人把它同意志薄弱和情感障碍联系在一起。于是,魔法、驱妖术、鞭挞以及脑叶切除术等方法,便相继被用来作为出除恶魔或医治意志薄弱的手段。到了十九世纪,有关心理的旧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人们通过对解剖学、生理学及其它医  相似文献   

20.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 ,需要明确它的学科性质是偏向于社会科学的中间科学和带有浓厚人文色彩的边缘科学。因此 ,在研究方法上 ,不能拘泥于自然科学式的实验室实验研究的方法 ,而应更多地采用社会科学的以社会为背景的实践检验方法 ;既要注意到人的生物性方面 ,更要侧重研究人的社会性方面 ,在此基础上 ,提出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原则、研究方法和具体的研究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