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的政治生态在从威权体制转型为政党政治过程中,党外势力与民进党为了与传统国民党争夺执政权,扩充其民意基础,强化省籍族群间区隔乃至对立;国民党则因内部的派系斗争或外在的舆论压力也适时打起“族群”牌,结果导致在台湾社会中省籍族群问题,每到公职选举或政治敏感时期就会骤然凸显,成为影响政局发展的重要变数。台湾的族群政治在党外势力和民进党反对国民党的斗争中逐步形成了一些与世界上其他地区族群政治显著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运用结构分解技术,对台湾地区产业的总体结构关联效应以及三次产业、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的结构关联效应进行静态及动态分解与研究,进而探索提升台湾产业结构关联效应的路径。静态考察表明,台湾产业结构关联效应总体上显著弱化;三次产业以及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的成长能力和关联水平均大幅下滑,并以第二产业最为显著。动态分析显示,台湾产业成长高度依赖自生机制的作用;目前第二产业以及多数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的成长机制未能驱动产出高水平增长。台湾产业结构关联效应问题,既有自本世纪以来第二产业空洞化持续加剧这一直接的表层原因,更有经济边缘化日益加深导致产业空洞化的深层因素,也有台湾政治转型以来的政治运作影响产业发展与转型的问题。为提升台湾产业结构关联效应,不仅需要在有关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产业政策层面采取措施,以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而且需要在攸关产业持续发展与转型的内外环境层面采取措施,包括在处理好两岸关系的基础上消减经济边缘化问题,在处理好政治运作的基础上消减政治对产业发展与转型的不良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3.
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行为的主要方面,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往往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民主化的标志,然而过度的政治参与往往也是过度政治动员的结果。台湾社会的政治参与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政治转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治参与随着选举活动的增加而不断扩张和深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社会陷入高度政治参与的时期,这与台湾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的严重对立相关。  相似文献   

4.
国民党退台后,在美日等国支持下,从国计民生入手,使台湾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岛内政治改革的初步基础。随着内外形势的变易,其政治结构亦不断调适,由威权体制、独裁制渐向政党政治转型,多元化格局已成为台湾未来政治变迁的基本架构。台岛政局演变一方面是台湾...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台湾进入了政治转型期,开始从传统的国民党威权政治统治向所谓的西方式民主政治制度转型。当代台湾的政治制度转型不仅给台湾社会的政治生态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而且也给两岸关系带来诸多问题。因此,研究当代台湾政治制度转型问题,不仅是研究当代台湾政治的一个基础性问题,而且也是我们在研究如何推动两岸关系向和平统一方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我们应该认真探研台湾新政治制度的特点,并积极寻求对策,在台湾新政治生态下,设法避免和扭转对两岸和平统一不利的因素,鼓励和推动对两岸和平统一有利的因素,为未来两岸最终和平统一营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陈星 《台湾研究》2016,(4):31-37
在战后台湾的政治变迁过程中,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在社会结构变迁冲击下及与西方式政治制度的冲突中实现了现代转型,其核心部分如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关系网络等结构均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台湾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台湾政治变迁产生了持续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台湾社会选民结构分析张文生台湾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从东方式的威权政治向西方式的民主政治转型的过程。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以议会、选举及政党政治作为三大支柱,其中选举是公民参与政治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式,也是普通公民影响政府的唯一的、制度化的、最有效的手...  相似文献   

8.
台湾民粹主义是伴随着台湾政治转型而逐渐凸显出来的一种政治现象。它不仅涉及到民主化理论的根本性问题,而且也对台湾民主政治的发展和两岸关系的嬗变,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试图对台湾学者对台湾民粹主义的研究现状进行纵向的历史回顾和横向的理论梳理,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9.
“族群”这一名词是划分当代台湾社会群体的重要概念,而台湾学术界所谓的“族群”概念的真正义涵应该是指政治社会学中的“社群”概念,本文的“族群”概念所指涉的实际上就是“社群”。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台湾形成了以汉族与原住民、福佬人与客家人、以及本省人与外省人三对矛盾关系为主轴的族群政治,成为影响当代台湾政治发展的重要变量。其中,客家人作为台湾汉人和本省人的一部分,人口大约有400万人,约占台湾人口总数的15%,是仅次于福佬人的第二大族群。在台湾地区政治文化结构中,客家人的政治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亚文化结构。在汉人与原住民这对矛盾关系中,客家人对原住民的态度倾向有别于其他汉族族群,因为客家人和原住民有着同样的“弱势族群”认知。在本省人与外省人的关系中,客家人与外省人的矛盾关系也不如福佬人与外省人的矛盾关系那样尖锐;在客家人与福佬人这对关系里,客家人更是以对抗性的族群面貌存在,在过去几百年中,客家人与福佬人形成了一种难以化解的矛盾情结。根据比较政治学理论,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评价是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本文拟从这三个不同层面,结合相关的族群理论,对客家族群政治文化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对台湾政局的影响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台湾经济的未来与两岸经济关系张冠华台湾经济自80年代中期进入经济转型与调整期以来,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无论经济体制、产业结构还是对外贸易、投资结构,都正处于脱胎换骨之中;同时,世界经济和亚太经济发生的巨大转变,尤其海峡两岸经济关系的迅速发展,也推...  相似文献   

11.
近二三十年来,台湾岛内持续兴起了一场“客家运动”。这场运动由小而大,由弱变强,日渐火炽,对台湾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台湾学术界很早就有人关注这场运动,并从运动、族群、政治、语言等多方面为基点展开论述,甚至还出现专门探讨这场运动的博士论文^①。但在大陆学界,至今尚未见有专文论述。因此,本文试图就这场运动发生的背景、过程与表现、思想政治倾向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深入了解台湾的政治和历史、文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胡文生  徐博东 《台湾研究》2011,(1):28-32,59
民族国家认同的异化与分裂是当前台湾社会所面临的最大危机,也是影响两岸最终走向统一的主要障碍之一。目前台湾民众在民族国家认同问题上为何会发生严重混淆,结合台湾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及政治结构演变来进行深入探讨,找出其中的根源,对于重新导正台湾民众的民族国家认同.消解“台独”势力的社会民意基础,并最终达成两岸的和平统一,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台湾经济转型面临的挑战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国际产业分工的深化发展及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步伐的加快,台湾经济面I临的内外形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促使台湾经济步入新一轮转型与升级期。那么,内外环境的变化对当前的台湾经济产生了那些重大影响?未来台湾经济将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转型之路?两岸经贸关系在台湾经济转型中又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本文试就此类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台湾政治文化与台湾散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台湾政治文化与台湾散文徐学(一)80年代以来,台湾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解严、解禁,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促使台湾政治文化不断更新。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的成员,作家也生活在一定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他们在这种环境中学习、领略或者继承着代表一定...  相似文献   

15.
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政治,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一大趋势。在台湾地区,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政治转型和政党政治的发展,女性在政治参与上的机会大大提高,活跃在各式政治舞台上的女性,正日益成为台湾政坛上引人注目的现象.比较分析两性在政治参与上的表现差异进而探讨其背后原因也成为当今学术界的一个新关注点。在当代世界范围内女性主义学术思潮的影响下,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女性参政进行了全面深刻的研究,本文拟以台湾的“立法委员”选举为例,对当前台湾地区女性参政中的资源因素做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台湾经济转型及其未来趋势探析修春萍台湾的经济转型已提出多年,但时至今日未见显著成效。与80年代初相比,虽然目前台湾的产业结构已发生了不少改变,不仅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在整个经济构成中的比重有相当幅度增加,而且服务业亦迅速的发展,人均GNP(“国民生产...  相似文献   

17.
台湾民意的结构化现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经过历史因素的沉淀、现实长期的互动。已形成了主要以地域性、情感性以及传统社会关系的集合分化为基础的结构模式,且具有一定稳定性和一致性,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结构。本文回溯台湾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的变迁历程,寻找台湾民意结构分合的支点,在社会影响与顺从、议题设定、媒体倚赖等理论的视阈里分析台湾民意结构是怎样在人们日常生活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再生产的,分析了影响民意结构化生成及再生产的因素。从民意在民主政治的重要性角度看,这可作为理解和前瞻台湾未来政局的一个重要起点与视角,也可作为深入了解台湾社会现实与民意本质及趋势的出发点,对今后推动“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做好台湾人民工作”策略,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登辉与台湾“民意”潜在冲突简析——从白晓燕案引发的抗议风潮谈起毛仲伟*在推动台湾政治转型过程中,李登辉是“民意”不离口的政治人物,“民之所欲、长在我心”几乎成了李的口头禅,他曾凭此历经朝野激烈权力斗争“无往不胜”。昔日“党内大总管”李焕、“末代军事...  相似文献   

19.
台湾对外投资现状及特点殷存毅*台湾对外较大规模的投资始于80年代初期,它既是台湾经济转型的产物,又是台湾当局“拓展国际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有着政治和经济的双重意义,对台湾的经济发展及国际政治活动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由于台湾的企业规模及产业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近30余年来,台湾的政治、文化出现明显的本土化、台湾化趋势,如何理解这种趋势及其变化的底流成为两岸学术界共同面临的课题。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萧阿勤教授的新著《回归现实——台湾1970年代的战后世代与文化政治变迁》一书,是近年以来台湾出版的探讨这一时期台湾政治、文化变迁的重要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