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许艳华 《法制与社会》2010,(32):288-289
近年来,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分子手段越来越高明,行动越来越诡秘,作案时留下的原生证据的数量越来越少,而且犯罪嫌疑人还往往大肆利用其手中的权钱进行各种反侦查活动,给检察机关的侦查工作增加了相当的难度。此时若依传统的思维定势,只注重对原生证据的发现和收集,则会使案件的侦查工作步入穷途末路,陷入僵局。再生证据的收集和运用,不仅可以扩展侦查人员的侦查思路和视野,也可以扩宽发现和收集证据的渠道,增加证据总量,使案件的侦查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因此,加强对再生证据的收集和运用,已成为反贪工作拓展局面的关键所在。以下,本文将就再生证据的特点、证明作用及贪污贿赂案件中再生证据的收集和运用等问题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2.
姚健 《犯罪研究》2004,(4):65-69
侦查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目的就是要获取口供。讯问权力的行使,在一定程度上使犯罪嫌疑人的权利相对遭到侵害,刑讯逼供等侵权行为便不断发生,形成非法证据。因此,加强对侦查讯问中非法证据形成途径的研究,并据此提出排除非法证据的措施,将有助于遏制侦查讯问中非法证据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贿赂案件证据多呈“一对一”的状况,具有直接证据少,间接证据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容易翻供,行贿人容易翻证,受贿人反侦查能力强等特点;收集贿赂案件的证据时要注意行贿人证言的收集和受贿人供述的固定,强化相关证据的保全。在直接证据缺乏的情况下,办案人员应设法收集间接证据特别注意再生证据的收集,再生证据的收集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证明效果;侦查贿赂案件收集证据应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达到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一、再生证据的概念 “再生证据”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原生证据”而言。所谓原生证据,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中,侦查主体为着手开展侦查之前,业已形成的反映该犯罪事实及其它案件事实的一切证据事实。不言而喻,再生证据就是指犯罪嫌疑人及其利益关系人,以  相似文献   

5.
金融诈骗犯罪证据及侦查纲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金融诈骗犯罪的构成、证明对象和证据特点,应采取的侦查方法是:查清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查明受骗经过;组织辨认;收集书证;运用现代化手段;查清危害结果。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特殊主体犯罪,职务犯罪具有隐蔽性高、危害性大等特点,其侦查与其他普通刑事犯罪相比也有自己的特征,最突出的就是“再生证据”的普遍运用。本文从再生证据的界定和特征入手,论述现阶段再生证据的主要运用及其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对改进再生证据运用的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7.
自报身份案件是指在侦查过程中无法收集到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体身份的证据,在刑事诉讼的侦查、起诉、审判等程序中按被告人自报的内容认定主体身份的案件。  相似文献   

8.
所谓再生证据,相对于原生证据而言,是指犯罪嫌疑人及其利益关系人为使犯罪嫌疑人逃避法律追究,而进行的掩盖犯罪事实、隐藏、包庇犯罪嫌疑人等反侦查活动中形成的,新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事实。笔者认为,可以用以下方法收集贪贿案件的再生证据: 1 开展心理攻势,运用各种侦查谋略获取再生证据。对于犯罪嫌疑人已经进行了串供、伪证等活动,使侦查工作难以入手的案件,可以“瞒天过海”。受案后不急于强行突破,而是隐形藏真,进行细致深入的侦查,寻找当事人防备中的薄弱环节,查获串供的痕迹;对于犯罪嫌疑人正在进行串供、伪证的案件,可以“欲  相似文献   

9.
在侦查工作中,侦查人员寻找发现犯罪嫌疑人,收集犯罪证据是侦查工作的主要任务。寻找发现犯罪嫌疑人的侦查途径和方法是侦查破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马卫民 《法制与社会》2010,(29):146-147
侦查程序是侦查机关(主要是公安机关)在刑事案件立案后至起诉前,按照一定的程式、步骤和顺序,履行法定的手续为收集犯罪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确定是否起诉的准备程序。本文指出虽然侦查程序在当前司法实践中正不断完善,但仍存在着不注重犯罪嫌疑人及其律师在侦查程序中的权利,检察机关监督手段和权力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司法会计技术在查处职务犯罪案件中的运用,主要包括协助侦查,为自侦部门确定侦查方向、参与讯问犯罪嫌疑人、协助收集相关证据和根据聘请或指派作出鉴定绪论直接为侦查部门提供证据等.以期在司法实践中,司法会计技术的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2.
搜查是为了收集证据、查获犯罪人由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罪证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场所进行搜索的一种侦查活动。刑事诉讼法侦查措施中专门规定了搜查,并用5个条文规定了搜查程序。但如何看待搜查过程中直接形成的相关证据却没有规定。本文试就搜查过程中直接形成的证据性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峰  陈海梅 《中国检察官》2002,(6):26-26,37
我国刑事诉讼的目的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而要达到此目的前提是必须查明犯罪事实和查获犯罪嫌疑人,这就必须由侦查机关依照法律规定,收集证据以证实犯罪。如果侦查工作存在任何疏漏和偏差,都将影响起诉和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影响案件正确、及时、合法的处理。本人根据自己在公诉活动中的心得就有关侦查工作发表如下浅见: 一、侦查人员在侦查活动中,应增强证据意识,依照法定程序深入细致、客观全面收集证据  相似文献   

14.
讯问犯罪嫌疑人时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具有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规范侦查行为等程序正当效果。推行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录音录像制度正是顺应了在刑事诉讼中重视人权保障的国际潮流。录音录像资料在法律上应归属于言词证据,是对笔录证据的一种, 补强,因而对其证明力不能过度夸大,其制作也需遵循严格的程序。  相似文献   

15.
渎职侵权犯罪的特殊性决定了这类案件查处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很强,办案的难度也很大。由此决定了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对侦查工作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作为七种刑事证据之一,是查明案件事实的依据,对侦破案件,了解案情全貌及作案细节以及收集获取其他证据的线索,审查印证其他证据,形成确实充分的证据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可见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实质上,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较量,是一场智慧的较量,简单的强攻硬取很难奏效,要破守陈规,讲究策略,巧妙、灵活地运用侦查谋略,才能为侦查增添活力,为破案提供…  相似文献   

16.
侦查讯问是一项法定的侦查行为,我国是个重口供的国家,通过侦查讯问所获得的口供是诉讼中的重要证据之一,口供向来有“证据之王”之称。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获取犯罪嫌疑人口供非常依赖,获取口供几乎成为侦查讯问的惟一目的,侦查人员超乎寻常重视口供,并以口供为线索收集其他证据或破获案件,为获得口供,侦查人员往往以立法要求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为借口。  相似文献   

17.
情节在案件事实与证据之间起到很好的中介作用,狭义的量刑情节证据是反映犯罪人主观恶性程度和犯罪行为前后情况的事实材料。廓清行为事实与行为人因素基本界线,对侦查取证工作及后续的诉讼活动均有实践指导意义。侦查取证应当遵循以事实为根据、客观全面、主动取证、自由证明的基本规则。量刑情节的侦查取证工作思路:在取证渠道上主要围绕犯罪嫌疑人展开;在取证内容上相对精细化;在取证方法上注意引导案件当事人与法律合作;在侦查终结阶段重视量刑情节证据的移送工作;在起诉审判阶段积极配合公诉机关补充量刑情节证据,必要时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在未成年人案件中建立与司法部门的常规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18.
证据是刑事诉讼的核心,而职务犯罪案件的整个侦查过程都是围绕着证据的收集和运用展开的.新刑诉法在证据制度方面的修改,做到了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和谐统一,对于基层检察院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充分利用机遇,合理化解压力,在此过程中逐步转变侦查方式方法、优化侦查模式,才是明智之道.  相似文献   

19.
侦查审讯是一项法定的侦查行为.我国是个重口供的国家,通过侦查询问所获得的口供是诉讼中的重要证据之一,口供向来有“证据之王”之称。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获取犯罪嫌疑人口供非常依赖,获取口供几乎成为侦查询问的惟一目的,侦查人员超乎寻常重视口供,并以口供为线索收集其他证据或破获案件,为获得口供.侦查人员往往以立法要求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为借口,对犯罪嫌疑人实施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20.
自2013年1月1日起,新刑诉法正式实施,刑诉法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于规范侦查行为,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对侦查讯问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如讯问程序规范化,取证难度大,犯罪嫌疑人不供、翻供现象增多,侦查人员压力加大。因此,增强依法讯问能力,提高合法讯问水平,不仅要转变侦查观念,还要加强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