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欧光清  徐凌 《法制与社会》2012,(12):295-296
妨害公务犯罪常有发生,案件特点较为鲜明.办理妨害公务案件时情节分析、共犯判断等问题经常困扰基层检察院办案人员.通过梳理研究近年来年深圳市某区院办理的妨害公务案,本文试总结该罪发案特点、分析实务问题,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严新 《天津检察》2006,(1):36-37
妨害公务犯罪是一种暴力妨害执法机关及其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暴力妨害公安干警依法执行职务的妨害公务案件时有发生,由于公安干警特殊的身份,使妨害公务犯罪案件的证据存在一些瑕疵。本文试就妨害公安干警执行公务犯罪案件证据存在的瑕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些妨害公务案件在开庭审理时,虽然行为人妨害公务执行的客观行为的证据比较充分,争议不大,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案件被告人作无罪辩解,主要是行为人对是否具有妨害公务的故意以及执行公务的行为是否合法存在争议。因此,审理妨害公务案件,不能机械地套用刑法条文,而应当注意把握主观要件,审查行为人在主观上是否具有妨害公务的动机与目的,这是准确把握案件定性的关键。为了准确把握案件的性质,笔者认为,在审查妨害公务案件时,应当重点审查行为入主观方面的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妨害公务罪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认为,妨害公务犯罪是一种抽象危险犯,有其特殊的犯罪构成。本文对妨害公务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重点探讨了“公务的合法性”要件及其判断标准,“妨害公务”这一抽象危险结果及其判断方法等有争议的问题;对妨害公务罪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主要探讨了“妨害公务”这一抽象危险故意的含义。另外对妨害公务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等问题也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妨害国家机关公务的合法、公正、有效执行,损害国民对国家机关公务的客观、公正、有效执行的信赖,致使国家与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1]  相似文献   

6.
一、应具有妨害公务的主观故意。妨害公务罪中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出现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严重后果,却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后果的发生。这是典型的妨害公务罪的主观故意,但有时行为人在主观上并没有妨害公务的故意,而是由于当时的特殊环境或社会阅历的不同,无法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妨害了国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其实施侵害行为的目的,不是针对国家工作人员的公务行为,而是出于其他原因,其行为不应构成妨害公务罪,触犯其他罪名的,应以其他罪名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7.
孙刚  李秦英 《人民检察》2012,(12):77-78
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在自然灾害中和突发事件中,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或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近年来,妨害公务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办案人员发现,妨害公务案件多发除社会原因之外,在案件办理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思考和解决。  相似文献   

8.
黄飞 《法制与社会》2012,(26):128+130
本文针对当前妨害公务等案件中依法执行公务的民警能否以民事主体的身份向犯罪嫌疑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不宜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9.
公务接待中的吃喝风并非不治之症,只要做到信息公开,打破"自我监督"的思维,加强监管,敢于处罚,便可使问题迎刃而解。"要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的有关规定,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包括接受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这是中央对"进一步规范和改革公务接待制度"中的一个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速览     
《方圆》2020,(3):4-4
微新闻01上海涉疫情妨害公务案宣判近日,上海男子张某与妻儿返回小区时,与保安发生争吵后拒绝将车辆驶离现场。民警赶到现场后多次警告无效,准备将其强制带离,张某突然踩油门加速行驶,导致一名民警手臂受伤。2月21日,该案在青浦区法院开庭审理,张某因犯妨害公务罪获刑8个月。这是上海市首例法院受理的涉疫情妨害公务案。  相似文献   

11.
赵宏 《政法论坛》2023,(2):73-84
新冠疫情期间,妨害公务类的案件大幅增加,由此也引发《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0条应如何理解与适用的问题。应受处罚的妨害公务行为直接对接《刑法》中的妨害公务罪,鉴于两者在要件构成上的相似性,刑法学理对妨害公务罪的讨论,可成为明晰此类违法行为构成要件的借镜。除可参照刑法进行要件提取外,第50条第1款第(一)项还指向应急状态下如何弥合行政应急处罚权的配置实施与相对人权利保护的矛盾。为避免应急法治被彻底架空,本项中的“紧急状态”应做符合《宪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解释,而不能被随意扩张。第50条第1款第(一)项和第(二)项由此也应被塑造为妨害公务行为的特殊和一般条款。作为一般规定,第(二)项所维护的是日常状态下的公务执行和社会秩序,第(三)项和第(四)项应被理解为日常公务中的紧急任务,而第(一)项针对的则是法律明确限定的紧急状态下的公务履行。  相似文献   

12.
妨害公务罪若干问题探析曾芳文我国刑法第157条规定的妨害公务罪,对惩治妨害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正常活动的犯罪行为,保障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搞好社会管理,维护公共秩序,起了重大的作用。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妨害公务犯罪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  相似文献   

13.
笔者对某县人民法院lq93年一1996年引5近四年所判决的妨害公务犯罪进行了调查.所得结论:妨害公务犯罪不容忽视。一、现状堪忧。主要表现是“三大”:(一)案件增长幅度大。县法院的司法统计显示。1993年为零件;1994年为1案1犯:1995年为3案5犯;而1996年1—8月.已判决5案12犯,比前三年的总和还多1案6犯、呈直线上升趋势。今年1—8月该县法院判决的各类一审公诉刑事案件共55案66犯,而妨害公务犯罪5案12犯、竟占了案件总数约近9%,占了犯罪人数的18.2%.比例之大.显而易见。(二)犯罪分了胆大妄为、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对执行…  相似文献   

14.
渎职侵权犯罪是一种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背公务职责的公证性、廉洁性、勤勉性,妨害国家机关正常的职能活动和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近年来,渎职侵权犯罪发生率有所提高,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本文主要分析了渎职侵权犯罪的发生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以预防和避免这类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妨害公务案件频频发生,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给审判实践正确认定此类案件带来困难。我们认为,审理妨害公务案件应注意如下问题。一、妨害公务罪是否以暴力威胁方法为要件1993年5月20日上午,某市中级法院在将3名死刑犯押赴刑场而途经一公路收费站时,遭到收费人员的无理阻拦,虽然押解死刑犯的刑警队长反复声明是执行特殊公务,死因车仍遭到强行拦阻和拍照,刑警队长见劝解无效,又涌来三、四十人将囚车围住,为避免死刑犯脱逃,即鸣枪示警,将拦车人拉上警车。在囚车行进时,该收费站一女工作人员一边破口大骂,一边拉住囚车…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0月,甘肃省酒泉市公安局肃州分局成立了维护民警执法权益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如今成立4年多,共受理查处侵权案(事)件109起,其中恶意投诉65起,妨害公务、阻碍执行职务等刑事、治安案件44起,维护了民警的合法权益,保护和调动了广大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安厅(局)、监察厅 (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安局、监察局: 为了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工作机制,加大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以及其他犯罪的打击力度,根据  相似文献   

18.
加大培训力度,为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而努力奋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必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完善公务员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和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是我们面临的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而加强对国家公务负的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正是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学院是培训国家公务员的基地,肩负着培训公务负的重任,必须加大培训力度,为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9.
这一次,轮到偏居西南的阆中一夜成名. 2016年3月16日,全国两会闭幕.就在人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对政府工作报告等决议和法律草案进行表决时,阆中市人民法院在对一起妨害公务案进行公开宣判.由于此处的“公开宣判”并非法庭内允许旁听的公开宣判,而是将被告人押上一个露天广场的主席台、面对芸芸旁观者的宣判,舆论顿时为之大哗.  相似文献   

20.
公诉方认为,被告人无视国法的主观恶性极强,犯罪手段极其凶残,性质十分恶劣,而辩护人认为,被告人无妨害公务与杀人的故意,面临生存饭碗被砸的绝境,其情可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