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住宅商用纠纷具有纠纷主体熟人化、纠纷内容复杂化、纠纷的社会影响面大的特点。根据住宅商用纠纷的特点应该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解决方式,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对于住宅商用纠纷的解决,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经济利益和纠纷主体的多元化、价值和文化传统的多元化,社会纠纷的总量不断增加,政府解决纠纷的功能虽有所加强,但仍显不足。对于建构和完善我国的政府解决机制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政府解决纠纷机制的必然性,二是政府解决纠纷机制的有限性,三是我国政府解决机制的现状及完善。  相似文献   

3.
高传奇 《法制与社会》2012,(34):103-104
所谓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指在一个社会当中,运用多种多样的纠纷解决方式以达到各种解决方式能够发挥他们各自特定的功能,以及运用他们自己的运作方式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协调并且共同存在,所结成的一种互补的、满足于社会主体的多元化需求的程序体系和动态的调整系统。多元化解决体系是相对于单一化解决体系而言的,其最大的意义在就在于避免把纠纷的解决方法单纯寄予某一种程序,如诉讼,从而导致将其绝对化;以适应人类多元化的社会价值和多元化的手段为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4.
(2005年10月26日通过,2005年10月30日公布)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综合运用和解、调解、行政处理、仲裁、诉讼等手段,高效、便捷、低成本地解决日益多样、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纠纷的客观需要,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为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进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运用,及时有效地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促进社会和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村社会呈现出利益多样化和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乡村社会各主体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凸显出来。信访逐渐成为各主体解决困难纠纷的重要方式,在各种信访方式中,以群体性信访影响最大。本文从基层群众群体性信访的成因、不利影响、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旨在对各级镇府解决群体性信访提供一个有效参谋。  相似文献   

6.
为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进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运用,及时有效地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005年10月26日厦门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关于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该《决定》第13条明确指出:“司法行政机关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解决纠纷中的独特作用和优势,加强对民间调解工作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缘于知识产权的特殊性,知识产权诉讼程序拖延、效率低下,调解被“异化”,行政救济“病入沉疴”,无法高效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知识产权纠纷当事人的预期目标具有多元性,有的追求基本利益,有的追求对抗利益,有的追求双重利益,侵权人同样如此.以此为依据,可将知识产权纠纷类型化,配置相应解决方式,通过两次分流,将调解从诉讼中剥离,构建高效、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8.
沈烨 《人民调解》2008,(12):34-35
现实生活中,由于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差万别.人们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一些社会成员或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出现.使得新时期的各类矛盾纠纷呈现出主体多元化、成因复杂化、表现多样化及结构交叉渗透等新特点。这些纠纷常常表现为群众诉求的自私性与行为方式的违法性相交织、多数群众的利益与个别人的无理取闹相混杂、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相交错的特征。如何才能真正使利益诉求得到统筹协调,使矛盾关系得到妥善处理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群众评议法来解决此类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9.
构建中国本土化ADR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红 《河北法学》2007,25(2):36-40
在当代,随着社会主体在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及利益冲突上的多元性,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各国通常把法院以外的各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统称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ADR).ADR的研究和利用已经成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时代潮流,并发展成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的ADR与世界各国一样,处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同时,中国的ADR及整个纠纷解决机制还面临和经历着特殊的重构过程.西方国家成熟的ADR制度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某些技术设计层面的参考,然而,中国目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国在现阶段应用和倡导ADR制度是否合乎时宜?我们应该如何构建一个既兼顾法律文化传统又符合当今司法理念的中国化的ADR制度?将结合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强调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而仲裁作为ADR中制度化最强的方式,它与诉讼的关系成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一大亮点。因此,理顺仲裁与司法的关系,完善仲裁司法监督制度,对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努力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多样化与复杂化。多元化的利益冲突和复杂多变的纠纷类型迫切要求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与有效性。包括人民调解在内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作为解决各种纠纷的有效手段,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和认同。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  相似文献   

12.
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是指一个社会中多样的纠纷解决方式以其特定的功能相互协调、共同存在,所构成的一种满足社会主体多种需求的程序体系和调整系统。目前我国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立法不完善,法律效力不足;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不堪重负;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能力有限;诉讼内外纠纷解决机制衔接不合理等问题。本文探讨了重构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基本思路,以期为完善我国的纠纷解决机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发展和社会控制的客观规律给予了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内在合理性和外在正当性。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社会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和分散化,矛盾纠纷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和琐碎化,决定了法律(司法)一元控制难以实现社会矛盾的和谐解决,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正是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中为世人所认可,为世人所构建。本文将对我国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总括,设立目标和具体制度做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14.
ADR(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作为与民事诉讼制度功能互补的纠纷解决机制,在我国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处在社会转型期的ADR在中国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未来我们应从观念和制度两个方面重新建构我国的ADR,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以满足社会主体对纠纷解决方式多样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应俊 《法制与社会》2012,(27):154-155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呈现出市场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元化等特点,各种矛盾冲突日益复杂,纠纷的多元化要求纠纷解决机制也相应的多元化.仲裁是当前纠纷解决机制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纠纷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关于仲裁制度的规定不尽完善,尤其在仲裁裁决的司法监督方面,实行对仲裁裁决撤销和不予执行两种监督方式并存,两种监督方式部分内容重叠,程序设置也不尽合理.需对仲裁裁决的司法监督方式进行重构,整合仲裁裁决撤销和不予执行程序,确立仲裁裁决的“程序审查”标准,维护仲裁公正性和权威性,以充分发挥仲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构建的和谐社会,理应是主体多元化、利益多元化和价值多元化的社会,其中利益多元化是主体和价值多元化的必然反映。因此,和谐社会的核心要件应该是利益协调和安定有序,尤其是社会公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对司法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并疏通一套完善的ADR纠纷解决机制并使之与法院司法制度相辅相成十分必要。因此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重构法院与ADR的关系,在ADR化解纠纷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法  相似文献   

18.
潘媛 《法制与社会》2010,(24):128-129
当前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日益深入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使得社会主体间冲突的范围、频率、强度显著增加。纠纷也显现出日趋多样化、复杂化的特征。面对新的纠纷类型和日益增长的纠纷数量,司法资源明显表现出窘境。缓解司法压力、提高诉讼效率,完善纠纷的多元化解决体系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简称ADR)起源于美国,最初是指20世纪逐步发展起来的各种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现已引申为对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着的、诉讼制度以外的非诉讼纠纷解决程序或机制的总称。这一概念既可以根据字面意义译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亦可根据其实质意义译为"非诉讼纠纷解决程序"。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它既包括法院的调解,也包括人民调解和仲裁等多种其他解决纠纷的方式,除此之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还着力于探讨各种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衔接机制,从内涵上来说是相当丰富的。  相似文献   

20.
健全的利益表达机制是满足多元化的利益表达主体表达合理的利益诉求、化解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残疾人作为社会群体中的弱势者,由于整体生活水平较低,法律意识薄弱,而且利益表达能力差,充分发挥残疾人组织在残疾人利益表达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赋予其调解解决残疾人纠纷的职能,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来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