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2006,(41)
齐河是一个美得让人着迷的地方。走进齐河,呈现在眼前的是这样一幅自然和谐的生态美景:黄河岸边大片的树林里,鸟儿奋飞,兔儿奔跑,野趣盎然;县城内,处处碧草铺地,绿树婆娑,鲜花绽放;徜徉于农村,举目远眺,绿野平畴,掩映如画……这是齐河实施“生态强县”工程的结果。近几年来,齐河县把实施“生态强县”工程,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他们坚持把“生态强县”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收到了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可喜效果。  相似文献   

2.
徐建成 《民主》2012,(6):36-37
看到网上博文《林汉达讲三国不输易中天》,作为宁波民进会员的我,感慨和敬仰之情同时在心头涌生。林汉达(1900—1972),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发起人之一,第四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林老是慈溪龙山人。今天的龙头场村(龙头场西路82号),依然保留着他的故居。村边的凤浦湖碧波荡漾,在群山的怀抱里显得幽静野趣。  相似文献   

3.
檀莉 《理论探索》2004,(1):85-86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韩非子“法、术、势”的思想体系中 ,“势”为核心 ,是“法”和“术”的出发点和归宿 ,“法”构建的是“威严之势” ,“术”构建的是“聪明之势”。从这个意义上讲 ,韩非子政治思想是一种“势”的政治。  相似文献   

4.
张保华 《团结》2003,(6):66-69
孙中山说:“宪法者,国家之构成法,亦即人民权利之保障书。”换句话说,孙中山认为宪法的内容和意义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的构成法”;一是“人民权利之保障书”。“五权分立”着重解决的是  相似文献   

5.
时下,“创新”一词使用频 率极高,这是好事。一方 面,说明思想解放;另一 方面.创新凝结出的很多理论和实践 成果,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发展。 但细细考究起来,在这名目繁 多的创新里面却有“真”“假”之 分。一是用创新之名,得哗众取宠 之实。本来法律法规、制度规定已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 ,从“真理是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认识”这一前提出发来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科学论断 ,必然会出现不可克服的逻辑矛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可能的前提条件是把认识之真理性看作认识之现实性和力量。而实践之结果如何则为检验认识之真理性即认识之现实性和力量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7.
向征 《理论导刊》2021,(3):87-90
“情”“理”“法”是协调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主要依据,“情”是基础,“理”是“情”的规则化,“法”是尽“情”适“理”的设计。三者虽在目标和源生上具有一致性,但在社会生活中却常以矛盾的形式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同的文化视阈下,对“情”“理”“法”的关系看法不尽相同,三者以一种哲学式的否定之否定的逻辑不断相互促进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结合我国的文化特征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促进三者融合互通,建构完善与“情”“理”精神相一致的法律制度体系,杜绝不合乎现代社会之“法”的“情”“理”对“法”的干扰,善用中华文化之“情”“理”释解现代社会之“法”。  相似文献   

8.
消费有必要合理和奢侈盲目之分。前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正常需要,后者则是一种不切实际,有悖于道德规范的行为。近年来,由于社会“高消费”之风的影响,一向以艰苦朴素为荣的我军战士中也出现了一股“盲目消费热”。 一、“盲目消费”心理“误区” 青年士兵“盲目消费”心理是指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在与军地双方情况盲目对比中引起的心理误区。  相似文献   

9.
决策是人类社会实践中的重中之重。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反者道之动”有助于我们为决策问题找到一条理性之途。在“反者道之动”与“决策”的联系与操作化问题上,把两种相反的意见推向极端并进行尽可能的扩大,表面上是极端非理性的,但是在此基础上同时开展充分的辩论和评估,却是获取辩证理性从而得到科学决策的理性之途。“反者道之动”方法在复杂性科学背景下应当也有望得到进一步扩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孙悟空西天取经,途经比丘国,曾自已操起一把牛耳短刀,当着众人给自己施行剖心术,并将心翻检开来,给众人观看。令众人吃惊的是,在那些红心、谨慎心等“善良之心”之中,竟也夹杂着一些“不善之心”。凭其本领,只要稍做“手脚”,略施“障眼术”之类,“不善之心”变成“善心”全然是易和反掌之事。然而,悟空在自己的问题面前,并没有弄虚作假,敢于把少许“不善之心”赤裸裸地展示在众人眼前。我认为悟空敢于这样做,主要是说明自己无私无畏,光明磊落,证实自己对事业、对取经、对师傅的无限忠诚,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已的“不善之心”,表白自己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其不  相似文献   

11.
“得”与“德”两字虽意义大相径庭,却如影随形,时而对立,时而统一。有人因追求大众之“得”被奉为“德”之典范;有人因一味追逐一己之“得”沦为无“德”之徒。两者犹如天平之两端,若不能找准其间的平衡点,随时可能造成天平失衡。依“德”而“得”,是天平的基准状态。人生存于社会,对“得”的合法追求,不仅合乎“德”的要求,而且值得鼓励。一个人对“得”的关注和投入,是创建社会物质财富的基础;一个人“德”的具备,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如果两手空空,不追求所“得”,不勤劳创“得”,必然遭大家白眼;如果一味追求个人所“得”而取之…  相似文献   

12.
“深喉”原是一部电影片名,后来被用来指向媒体披露事实并掌握其中关键性情况的局内人。从字面上看,“深喉”乃深部喉咙,发出超常之声,惊人之音,不凡之响,大概属于“无声处”之“惊雷”。在去年酿成轩然大波的哈医大二院天价医药费事件中,主治医生王雪原就充当了这样一位“深喉”。但有消息称,他可能为此而付出代价。笔者闻之愕然。我们的社会曾经是一个“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的令人鼓舞的社会,但现如今,有的人做了坏事,却被视作“有本事”,做了好事,反会被人认为是脑子里少根筋。由于利益的驱动,道德的缺失,“潜规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作仁 《民主》2013,(6):60-61
大学之道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特殊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四书之首,程颢、程颐兄弟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整理编排,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据此,《大学》皆孔氏之遗言而门弟子阐释之专集。“大学”是针对“详训诂,明名读”的“小学”而言的,认为它是“治国安邦”的“大学”,“初学者入德之门也”。  相似文献   

14.
张青松 《理论探讨》2006,(6):141-145
所谓“元规律”,就是认识规律的规律,即主观与规律之间的一种关系及其运行趋势。也就是“广义元理论”的研究对象。那么怎样才能认识和获得“元规律”呢?途径和来源之一恐怕是对已知规律的概括和总结。但其客观前提和逻辑前提是已知规律对未知规律必须具有信息相关性或全息性(即“参考价值”),否则已知规律就不可能具有元规律性。从部分之“是”与整体之“是”、已知之“是”与未知之“是”、微观之“是”与宏观之“是”的全息性等多个方面展开分析,也是“广义元理论”系列研究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列宁的先锋队理论存在一项根本性设问,党的先锋队性质不是天然的永久的,如何顺应时代保持先锋队性质是共产党必须面对的“先锋队之问”,这一问题深刻影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先锋队性质体现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先锋队之问”实质是要求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练就自我革命的显著优势,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自我革命之道,也就找到了一件破解“先锋队之问”的法宝,用实践推进了列宁的先锋队理论。  相似文献   

16.
宛诗平 《党政论坛》2012,(19):63-63
近日,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安忆在给复旦大学研究生的毕业致辞中,劝告毕业生“不要尽想着有用”、“不要过于追求效率”,“不要急于加入竞争”。她提出的这三个“嘱咐”引发不少年轻人关注和热议。王安忆的三个“嘱咐”概括来看,分别是“无用之用”、“过程之美”、“竞争之失”,笔者以为,“王安忆三嘱”看似浅显.其实都是王安忆对生活的哲理性思考,读之品之,恰似一壶香茗,沁人心脾,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7.
时下,我们常能看到一些“乘人之喜”的现象,如有些同志在升学、受奖、乔迁、提拔时,总有一些人在“祝贺”声中借机“宰”喜:“恭喜你呀!请大家‘意思意思’吧。”弄得当事人左右不是,请客吧,囊中羞涩;不请客吧,别人会说你小气。毋庸置疑,“乘人之危”是一种落井下石的不道德行为,历来为人们所不齿。实际上“乘人之喜”也是一  相似文献   

18.
某单位发文件,要求改进领导作风,其中一项是要求在领导干部中“大兴解决问题之风”。要求领导干部“解决问题”,自然是不错的,但对倡导“大兴解决问题之风”,鄙人却颇有疑问。疑问之一: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讲,人无论做什么工作,包括  相似文献   

19.
对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美术教师来说,一年内能两次在中国画研究院举办画展,是很难得的。有人说赵紫林的运气好,但99幅花鸟作品琳瑯满目,洋洋大观,不论是瓜豆蔬果,还是松柏葛藤、飞禽潜鳞,幅幅表露出自然野趣,而无雷  相似文献   

20.
于红 《党政论坛》2008,(11):43-45
一、党建理论语境下的舆论监督释义 在我国,第一个提出舆论监督的是梁启超。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十七号上,发表了《警告我同业诸君》一文,文中说:“监督之道不一,约而论之,则法律上之监督、宗教上之监督、名誉上之监督是也。”其“名誉上之监督”就是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