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费主义的中国形态及其意识形态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主义是一种隐蔽的、感性化的意识形态,它在向当代中国的蔓延和演化中对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形成了强大冲击。从反思传统文化的勤俭观与计划经济时代的节俭观及蕴含其中的"左"倾错误,到宣扬节俭过时的言论,再到对奢侈品消费的推崇以及对消费品符号价值的凸显,中国消费主义对消费虽然进行了合理化的证明,但也表现出对非理性消费的过度推崇与民族文化观念的扭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固然需要消费发挥经济引擎及民生保障的积极功能,但不能不防范消费主义对主流意识形态与民族精神的危害。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诉求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角度来看,应赋予节俭精神以"新时代"的解读,树立可持续消费的理念、践行公平共享的消费方式、强化消费的精神文化属性,使人民群众形成与现代文明相匹配的享受能力、科学的消费力,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建共享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消费主义的衍生蔓延对现代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消费本身具有经济价值、自由价值和符号价值,由此相应地生成了消费主义的基本逻辑,即经济价值背后蕴含着资本逻辑,自由价值则催生自由逻辑,符号价值体现了符号逻辑。消费主义的扩张不仅导致理性工具化和社会发展的物化,而且造成价值功利化和人自身意义世界的异化。作为资本增殖和极权的重要方式,消费主义深刻反映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主要消费观念,弥散着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深刻认识消费主义的生成逻辑以及所引发的现代价值危机,弄清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实质,以及意识形态化的作用机理,进而警惕消费主义意识形态荼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准确把握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限度,对于认识和化解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社会生活、意识形态安全、生态文明等潜在的隐性问题,具有正本清源、察微虑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人的消费方式正悄然遭受着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念的冲击。西方借助其强势的世界话语权,向中国兜售裹挟西方价值观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其真实目的是要通过消费领域的意识形态渗透来消解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瓦解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因而,在夯实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感召力,以物质成果的丰富和精神生活的充实来抵御西方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李丽 《学习论坛》2007,23(2):15-18
消费文化是与西方现代社会共生的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狭义的消费文化特指消费主义文化。消费主义文化在创造一个物质丰盛的时代的同时,也导致了人精神的迷失和心灵的无寄托感。对消费文化的哲学批判应伴随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私有制的批判而展开,以促进人的发展和实现文化自觉为目的。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生、节制、怡情的特点,我们可以对消费主义文化的弊端进行整合和矫正,以实现人类消费文化心理从盲从到自觉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资本全球化离不开意识形态工具开辟道路,而作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主导生活方式的消费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成为资本在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当代实践中最隐蔽、最强有力的文化统治工具.全球化时代,消费主义在经济上推动实现资本增值,在政治上为资本消弭反对派,在文化上为民众提供心理抚慰和精神麻醉.基于消费主义的资本性质,我们必须警惕它、研究它、应对它.  相似文献   

6.
《求实》2013,(11)
消费主导型经济是消费在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发展方式,能够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消费主义是把追求高消费作为生活目的的消费观和意识形态,对经济、生态、伦理、社会和政治等方面都有消极影响。我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转向消费主导型经济发展方式,同时应注意抑制消费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7.
工业社会和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消费主义价值观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消费主义一经产生就在西方社会获得普遍认同,以至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随着全球化进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消费主义从属于经济主义和享乐主义,它渗透在当代社会制度、政策和生活时尚中,要求人们将消费作为人生的根本意义,作为表现自我或体现自我价值的手段,从而导致了系列的消极社会后果。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走出消费主义的诱导,培育健康适度的消费观,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协调发展,建立一种合乎可持续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原则的和谐型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8.
试论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代月 《理论学刊》2004,3(11):69-72
消费主义 (consumerism)是指缺乏批评意识地沉溺于消费 ,把物质的占有和消耗当成美好生活和人生目的的价值观念及其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的生活方式。消费主义对大众的巨大吸引力来自它的意识形态性质 ,其背后深层原因就是资本增殖的逻辑 ,所以消费主义对大众来说必然是虚假的操纵性的。  相似文献   

9.
异化消费是与可持续消费理论完全相悖的一种消费现象,它往往表现为奢侈消费、过度消费、无度消费等变态消费方式.消费之所以被异化,是由劳动的异化以及消费主义的大众文化盛行所导致的.异化消费会加重自然的负担,进一步加剧生态危机.而摆脱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我们必须反恩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树立"可持续消费"的新型消费观.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报纸的经济价值和消费功能得到了充分释放,而其公共价值则在消费主义文化的遮蔽下,受到冷落甚至排斥.在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我国报纸过度追求娱乐性、消费性和经济利益,在职业精神、内容供给、商业广告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报纸社会责任的缺失直接影响到其文化品位和社会价值,不利于报纸媒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