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唐国琪 《前沿》2007,(12):8-10
和谐世界的理念是对国际主义的一种理论创新,对各国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尊重不同文明的多样,倡导世界各国之间开展政治、经济、文化的沟通、交流、对话、合作、互利互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突显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主持民主、公平、正义,在构建和谐世界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赵凌冰 《长白学刊》2009,(3):158-158
随着东北亚经济圈的崛起,推进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东北亚各国和地区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而代表着旅游产业未来主要发展方向的旅游电子商务无疑将成为这一区域进行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启动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及全面合作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潜力巨大,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发展相对滞后。但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也存在诸多有利条件,东北亚地区各国,特别是中日韩三国,应该分阶段,分领域,通过制度化的框架来弥合分歧,加强合作,以期实现各国经济的互赢。  相似文献   

4.
马艳 《长白学刊》2006,1(4):67-7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全球经济和东北亚区域内的各国经济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而提升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协同竞争力则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各国共生共荣的重要战略。中国在东北亚区域经济中应有所贡献并需要进行战略调整,即将长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划入东北亚经济圈内,以期带动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加速提升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协同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知识共享互通的探索实践及互利共赢、命运与共文化基因的传承创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愈来愈突显. 为"一带一路"提供有力支撑 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有力支撑.以高等教育为重要载体的人文交流是人与人沟通情感和心灵的桥梁,是国与国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纽带,对于增进各国共识、推动区域发展,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持久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中国的文化发展应当把握规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强调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体制机制的探索与开发,促进经济、政治各领域的合作共赢、互利共荣。  相似文献   

7.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博弈论是研究互利共赢问题的有力工具,国际关系中囚徒困境博弈的大量存在提出了互利共赢的必要性;无限重复囚徒困境博弈中合作均衡的实现表明互利共赢是可能的;在现实中合作的实现表明互利共赢是可行的;全球化为互利共赢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基础;"一报还一报"是实现互利共赢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8.
5月3日,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致辞,题为《推进互利共赢合作发展新型大国关系》。胡主席提出了中美两国应当“努力发展让两国人民放心、让各国人民安心的新型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外交战略理念的转变:由强调"斗争"到主张"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二十多年时间里,中国外交战略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强调"一边倒"和"反帝反修"为主要内容的"斗争观",逐渐转变为当今主张的"国际合作"。中国外交战略理念的转变不仅是为了顺应当前和平、发展、合作时代潮流发展,而且也是为了实现我国和平发展和与各国共同构建和谐世界的需要。如今,中国倡导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观,推动以国际合作为基础的国际关系民主化,开创了以多边合作为主要特点的中国外交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日本和韩国不断深化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合作,将不仅带动东北亚地区的稳定发展,也将在世界上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中、日、韩三国都有意愿使东北亚地区发展更加和平与繁荣。日前,东北亚名人会在北京举行。其宗旨是探讨如何顺应东北亚地区合作的大环境,加强中、日、韩三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信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模式”是顺应世界进步潮流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模式"是改革开放和追求与各国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只有努力追求与各国互利共赢,才能摆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共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政府出于发展和增强中罗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加深和扩大科学、教育和文化方面的关系的愿望,决定签订本协定。第一条缔约双方保证在互相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促进和发展科学、教育、文化、艺术、电影、新闻、广播电视、卫生和体育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叶卫平1995年12月,中国、朝鲜、韩国、俄国、蒙古就图们江流域开发问题在联合国签订了政府间协定,表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已从图们江流域次区域合作开始启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成为国内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中国在东北亚...  相似文献   

14.
东北亚区域与其他国际区域相比具有十分特殊的性质,这导致了东北亚区域合作进展的艰难和缓慢。货币金融合作最有可能突破东北亚合作的瓶颈,而在欧洲得以成功实践的蒙代尔“最优货币区理论”却不适合东北亚区域的货币台作。设计和建立一个有别于欧盟统一货币区的货币金融合作机制和模式,不仅可能成为开启东北亚经济合作大门的钥匙,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该区域内国象的合作成本,提高合作效益,是符合东北亚区域合作特点和现状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5.
正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必须坚持同舟共济、互信互利的理念,摈弃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观念。各国应该推进互联网领域开放合作,丰富开放内涵,提高开放水平,搭建更多沟通合作平台,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推动彼此在网络空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搭乘信息时代的快车、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6.
图们江地区——国际开发与合作的现状及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作为东北亚区域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几年的合作与开发,不仅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也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发展。图们江地区国际开发与合作的趋势是建立图们江自由贸易区,虽然它是东北亚范围内较小地区的合作开发,但它却是建立东北亚经济圈构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正汉代"丝绸之路"的本质是一条亚欧贸易的经济通道,承载着东西方各国在政治、军事、文化、科技、人文、习俗、民族、宗教等全方位的交流,为东西方文化互通、民族迁徙和人心融合搭建了一条文明友善之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演讲中的精辟总结",一带一路"所体现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才是"人  相似文献   

18.
刘从德  侯立 《前沿》2012,(12):6-8
东北亚地区一直以来就是大国力量交汇、冲突频发之地,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冷战还没有完全结束的地区。东北亚的安全问题关系到世界局势的稳定,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安全。所以,东北亚安全合作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种种原因,东北亚安全合作在现实中陷入多重困境,本文希望通过地区主义路径寻找突破困境的出路,为东北亚安全合作开启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李力  谢冬 《当代广西》2006,(19):23-25
我们,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文化官员、文化产业专家、学者和企业领袖,于2006年9月18日至19日。聚首中国绿城——广西南宁,出席了首届中国一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就中国和东盟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合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我们注意到,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它能够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有助于传承丰富的人文精神,实现各国人民共享的文化权利。 文化产业将成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推动各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和东盟各国在地理上相邻,拥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同时拥有不断增长、潜力巨大的文化消费空间,这是各国共同合作、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2013年是两岸关系稳步推进、全面发展、成果丰硕的一年。两岸双方秉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思路,着力提高交流合作的质量效益和机制化进程,巩固深化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持续创造了两岸互利双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