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公众环境意识: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分析 ,认为其中的主要问题是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 ,重直接生活环境而轻生态环境 ,环境知识水平总体偏低 ,并且知多行少、说多做少 ,呈严重的“政府依赖型”。为此 ,应从确定公民环境权的地位并明确其具体内容、加强和推进环境宣传教育、发展环保团体、建立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更新消费观念等方面入手 ,大力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进入一个特殊的环保敏感期,一方面,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公民的环境意识与权利意识在迅速提升,全国范围内由环保引发的群体冲突时有发生。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公民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的社会环境敏感期,通过协商民主,实现政府与公民理性互动,公民有序参与地方政府环境决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公民意识培养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大学,理应担负起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任。一、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及成因分析1.现状据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问卷调查,笔者发现,我国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比较关注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平等、民主、市场、环保等意识,但总体上说,大学生的公民意识还存在以下问题,表现在:公民基本知识水平较高,行为意识水平较低。据调查,当代大学生在历史、地理、法律知识方面回答正确率较高,而在公民行为方面的回答正确率较低。近年来,大学生的公德素养…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属于相对落后的领域,其改进有赖于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人们消费模式的改变,人们消费模式的改变又以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为前提。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深入关注,环境教育逐步成为教育界方兴未艾的课题。本文从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环境观出发,试图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内在关联,从环境教育角度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为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新疆阿克苏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大力推进阿克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对策是要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理念,培育公民生态意识;推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以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监管制度,从而推进阿克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环境问题是关系到当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性、时代性的难题。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群利益的代表者,作为生态环境的管理者,具有维护发展、美化地球的责任。在环境保护中应坚持环保决策、环保意识、环境质量、环境执法四原则,要以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以社区环保为个案展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在环境保护领域里公民有权通过一定的程序或途径参与一切与环境利益相关的决策活动 ,使得该项决策符合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本文以社区环保为视点 ,探索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模式。一、背景介绍从世界范围来看 ,随着环境危机加剧 ,全球环保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公众参与极大推进了环保事业的发展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从个别国家的实践发展为公认的环境法准则 ,各国有关公众参与的范围、形式、程序、途径及法律保障也日臻完善。在我国 ,随着社会的发展 ,公民的环境意识日渐增强 ,民主主义的理念开始形成 ,而环境问题又日益…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给学校德育提出了创新发展的新要求,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必要举措,是学校德育发展的新视域。公民意识教育与学校德育是内在统一和高度契合的关系,公民意识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价值取向等方面与学校德育相互支持。在当前学校德育中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路径选择如下:课程化建设是实施公民意识教育的必要选择,通过学校日常生活、新媒体工具和创设互动的教学方法是当前学校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存在着网络主体意识弱化,网络信息的理性鉴别能力不足,道德责任缺乏与权利意识淡薄,臣民意识浓厚与公民意识相对缺失等问题。为此,在网络环境下可以通过提升大学生的网络主体意识,开展丰富的校园网络活动和社会实践,加强网络环境法制监管,设立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专题网站等来提升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培育。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证明新时代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挑战的重大意义。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生态文明意识薄弱、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培育公民生态意识、大力发展生态技术、建立健全生态管理机制为工作重点,继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新征程。  相似文献   

11.
法治意识是一种基于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特殊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运行制度的主观把握。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萌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在新时代呈现出两个问题:法治意识淡薄、缺乏法律认同与西方思潮影响下的法治意识"异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为契机,通过立法主旨条款、具体的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条款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市域立法,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普法宣传、树立先进典型、领导干部带头践行等工作,以此提升公民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2.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公共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内在要求。在现阶段,由于受传统政治文化、公民参与能力、制度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还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强化公民参与意识、拓宽公民参与渠道、提高公民参与水平、加快公民参与的制度化建设等途径,可以扩大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提升我国公共政策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环境治理所广泛遭遇的"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说明解决环境问题仅依靠政府和市场的力量还不够,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加入。依靠社会力量,加强环境问题社会自治是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加以考量的选项。在实践中,公民、社区、环保NGO等和企业社会主体在环境问题社会自治中已经逐步显现出了力量。当前,需加快环境问题的制度创新,完善环境自治法律体系;加大环境自治的政策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环境自治;政府要让渡部分环境治理权力,激发社会环境自治的活力;进一步提升环境自治主体的主体意识与治理能力,落实环境自治责任,并建立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区域环境治理机制,完善区域环境治理体系,促进环境"善治"。  相似文献   

14.
温家宝总理在去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大力抓好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提高每个人环保意识,而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培养公民环境道德,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有效开展环境教育。本文对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结合在环保工作中实际经验,阐释了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初步分析了我国特定国情环境教育的含义和基本内容,并提出了环境教育体系构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公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是公民意识发展的继承性、借鉴性等特征决定的。自公民社会产生以来,公民意识的发展都是以先前社会的公民意识为起点和阶梯,这决定了公民意识继承必然是公民意识发展的基本形式和重要途径,没有公民意识的继承,具有民族特征的公民意识将不复存在。此外,从其他国家(或地区)移植一些具有进步意义的公民意识,也是发展和完善我国公民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公民意识的移植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既要借鉴他国经验,又要遵循中国特色,还要遵循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公民意识发展仅仅依靠继承和移植是不够的,中国公民意识发展还要着眼于更新和重构。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07,(7)
公民意识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建立一个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我国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有待提高,公民意识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可以通过系统的公民教育、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来改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7.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和谐山西建设面临的重大任务。当前影响和谐山西建设的生态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等方面。现阶段,应通过广泛开展环保教育、进一步完善环保法规、严格实行领导干部环保工作“一票否决”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等途径,实现山西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温家宝总理在去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大力抓好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提高每个人环保意识,而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培养公民环境道德,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有效开展环境教育.本文对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结合在环保工作中实际经验,阐释了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初步分析了我国特定国情环境教育的含义和基本内容,并提出了环境教育体系构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民的生态意识正在逐渐增强,但由于受传统思想、教育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生态道德意识薄弱、生态知识贫乏等问题突出。树立和培养公民的生态意识,既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广泛参与,同时也需要公民的自觉。  相似文献   

20.
闫莉 《世纪桥》2009,(11):71-73
随着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公民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公民意识、公民能力比较薄弱。发展公民能力是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公民应具有何种能力以及如何培养公民能力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它需要各方面的努力,运用多种途径,逐步去发展公民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