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1年忻州撤地设市,全市统战工作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近年来,我市统战工作把促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打基础、创机制、建平台,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不断创新全市统战工作,为构建和谐忻州、推进忻州全面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一、清镇市改革开放30年来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情况 (一)分布机构 1992年,清镇撤县设市,是安顺市管辖范围内的一个县级市。经国务院批准,自1996年1月起,划归贵阳市管辖。作为一个县级市,市内只有一所普通工科高等学校,一所县级党校。1991年3月,清镇县民族事务委员会编的《苗族十二组主歌》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这是清镇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成就。之后,按照公开出版哲学社科类著作、公开发表哲学社科类论文作者所在机构来看,  相似文献   

3.
《人事天地》2006,(7):I0003-I0003
百色市国土资源局是百色市进行机构改革、撤地设市后,由原百色地区国土资源局和原县级百色市国土资源局合并组建,内设13个职能科(室)及1个分局,下设9个直属事业二层机构。是主管全市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开发与合理利用等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  相似文献   

4.
曲靖,曾经有过辉煌的历程;撤地设市,曲靖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短短五年间,曲靖崛起在美丽的珠江源头,崛起在雄奇的滇东大地,如同镶嵌在云贵高原上的一颗璀灿明珠。  相似文献   

5.
犍为作为典型的农业县,在撤县建市创建工作中要立足自身实际特点和所长,着力发展有利于对接国家和四川省区域发展与城市化布局的优势领域,在争取和创建撤县建市的系统工程中,努力加强创建策略研究,突破创建瓶颈性因素,最大可能地用好"加分项",努力发挥犍为独特的优势,实现有效突破。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政区划型法院的撤设并非是基于满足特定司法区划变更目的之需要,而是必须随着对应地方行政建制实体的撤设而撤设,但是,其遵循的撤设程序却又是不同于行政区划变更程序的独立司法区划变更程序。决定行政区划型法院撤设机制呈现此矛盾形态的关键原因其实是源于以人民代表大会制为基础的行政区划型法院产生机制与司法区划变更机制应当专门化之法院设置机制之间的冲突与调和。行政区划型法院撤设机制的改革方案,主要包括构建专门司法区划变更法律关系、推动司法区划变更行为的法治化,以及对宪法文本中县级以上地方权力机关与"本级人民法院"之间的内在关系作出新的宪法解释。  相似文献   

7.
文中就黔东南州“撤县建市”这一新时期的发展战略进行SWOT分析,指出黔东南州当前“撤县建市”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在“撤县建市”工作中不要赶时髦、要合理布局、加强人才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曲靖市撤地设市以来,在统一战线工作的总体思路上进行创新,努力推动各个领域统战工作开展。人民政协工作迈出了新步伐;民主党派工作呈现新局面;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工作有了新进展;工商联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有了新起色;海外统战工作和对台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相似文献   

9.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大工作的精神,作为履行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综合协调服务职责的地方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要紧紧围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一根本任务,调整工作布局,完善工作机制,拓宽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式,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规律,加强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服务水平。保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自2001年7月撤地设市成立市人大常委会以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努力。  相似文献   

10.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6,(1):F0002-F0002,I0001,F0004
赤水市位于贵州遵义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与四川南部接壤,是黔北通往川渝的重要门户,素有“黔北明珠”的美誊。全市面积1801平方公里,辖9镇5乡3个街道办事处,100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人,共有汉、苗、土家、仡佬、布依等23个民族。赤水市城市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万余人。城镇化水平达36.71%。赤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远在商殷时期,就有古人渔猎的踪迹。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建置,民国三年(1914年)设县,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东汉古岩墓群、明代古城墙等文物再次佐证了赤水历史的源远流长。一代伟人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  相似文献   

11.
行政区划对国家行政管理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无辖县城市"的类型学分析,以及对县、市、区这三种县级行政区划主要形式的比较,进一步探究了撤县设区的制度动因,并对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撤县设区进行了回顾与反思:撤县设区与城市化应相互良性促进,并兼顾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的平衡;撤县设区与区域一体化提高了中心城市的首位度,有利于区域的整体长远发展;撤县设区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工具,但需防止其被工具化使用,要遏制大城市"摊大饼"冲动,形成集约式的城市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丰城县公安局成立于1949年6月18日,1988年丰城撤县设市后改名为丰城市公安局。丰城市公安指挥大楼现座落于丰城市新城区龙光大道333号,内设科、室、队、所、指挥中心共22个机构,下辖30个分局、派出所,现有在岗民警900余人。  相似文献   

13.
常委会办公室既是常委会的参谋部,又是常委会整个机关的服务部,一句话,是常委会的核心办事机构。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是办公室最重要、最关键的工作,而以文辅政则是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昭通市2001年8月撤地设市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紧紧围绕常委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以服务和保障常委会加强工作制度建设为重点,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努力为常委会健全制度、规范程序、依法履职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正>铜仁,自古以来就有"黔东宝镇"、"黔东门户"与"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的美誉。铜仁市地处黔湘渝三省市结合部,属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示范区,是西南地区连接中部和东部的纽带,素有"黔东门户"之称。2011年10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撤地设市,现辖2区8县、9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人口432万,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聚居着汉、苗、侗、土家、仡佬等29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45%。铜仁自然资源丰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500万千瓦、锰矿储量达1.2亿吨(为全国三大锰矿富集区之一)、磷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的集聚性、流通性和膨胀性等特征不断凸显,在城区发展空间的需求和政府行为的政绩推动之下,"撤县(市)设区"现象不断涌现;政府职能关系的模糊不清导致政府行为的随意性,使得撤县设区作为一种政策手段在拓宽城市发展空间方面的作用有限。政府职能的明晰是赋予政府权力和资源的基础,也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文章以浙江省为例,具体分析了撤县设区过程中的政府内部职能关系及政府与外部社会的职能关系,论证了政府职能关系的协调对于实现撤县设区目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撤县(市)设区”与政府职能关系的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在城区发展空间的需求和政府行为的政绩推动之下,"撤县(市)设区"现象不断涌现。文章通过对撤县设区的推动力和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撤县设区中产生问题的根源在于城市公共权力的配置困境,政府行为随意性的症结在于政府职能关系的模糊不清。中心城市政府与其上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及其制度安排,以及城市政府与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协同,是撤县设区顺利进行以及政府基本政策目标有效实现的核心要素。因此,提高撤县设区的政策有效性需要促进政府职能关系的内外协调。  相似文献   

17.
临汾统一战线组织成立于1950年,先后经历了中共临汾地委统战部(成立)、晋南地委统战部(发展)和临汾地委统战部(恢复)三个阶段。2000年11月临汾撤地建市,更名为中共临汾市委统战部, 至今已走过了50多年的风雨历程。50多年来,统一战线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适应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一项重大战略。省直管县改革与乡村振兴间存在高度关联性,能够促使资源和收益向县域和农村集中倾斜,从而使更多的县域居民和农民受益。促进乡村振兴和省直管县改革之间的有效结合,既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未来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落脚点。为此,应确定省直管县改革为农村发展带来的托底功能,完善和深化相关改革。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促进县域城镇化发展。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重构市县良性竞合关系。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撤县设市、县改区、强镇扩权等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地方行政体制改革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整体政府理论视角,系统梳理浙江省龙港市行政体制改革的历程发现:龙港撤镇设市后,创新性地以“模块化”运行模式和“三位一体”基层治理体系为纽带,实现了大部制和扁平化的联动改革,更是激活改革从物理联动走向化学反应。在“三位一体”治理模式中,大部制改革是基础,扁平化改革是内核;在“模块化”管理中,大部制改革是本质,扁平化改革是延伸。以模块化”和“三位一体”为依托的双向改革,不仅有助于破解改革后刚性的科层体制带来的回溯压力、有效回应基层治理中复杂多元的社会需求,缓解基层“人少事多”的治理困境,而且通过双向联动保障了改革的可持续性,进一步丰富了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内容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位于豫西边陲的灵宝,西与陕西洛南、潼关接壤,东与河南陕县毗连,南部为崤山、小秦岭山地,北部为黄河,是中原连接西北的走廊,全市面积3007平方公里,人口70万人,是全国第二大产金基地和我省最大的苹果产地。境内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经济发展迅速,1992年撤县设市,1995年经济综合排序位居全省第五。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黄金开采业的兴起,灵宝外来人员急剧增多,每年平均有近10余万人在灵宝长期从事黄金采矿等产业,一些不法之徒混迹其中,作奸犯科,危害社会,灵宝的刑事犯罪形势空前严峻,1985年后,全县(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