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林木 《党史博览》2011,(2):2+59-F0002,F0003
中共党员中的早期留学生,这里指的是1921年中共成立前后曾经有出国留学经历且加入中共的人。这个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人,把自己的终生奉献给了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并成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重要成员。  相似文献   

2.
第一代留学生 留学时间1872—1900年间,主要包括早期留美幼童和海军留欧学生,总约200余人。 第二代留学生 留学时间大致在1900—1911年间,人数近两万,90%以上是留学日本。留学专业以政策、法律和师范教育为主。  相似文献   

3.
《党建与人才》2001,(3):19-19
第一代留学生 留学时间在1872年至1900年,主要包括留美幼童和海军留欧学生,总共200余人。第二代留学生 留学时间大致在1900年至1911年间,人数近两万,90%以上留学日本。第三代留学生 留学时间大致在1912年至1927年间。这一代留学生中有一群杰出人物,他们的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新型政党在中国的建立,主要留学于日本、法国和俄国三个国家。第四代留学生 留学时间大致在1928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中国留学教育已进入较为成熟阶段,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人数占相当大的比例。第五代留学生 留学时间大致在1949年至1965年间…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最早一代俄国留学生对扩大马列主义的传播,对推动党的创立和发展,对中外文化交流及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等,均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本文仅就党成立前后第一代留俄生形成概况、留学特点及对党和中国社会的影响等问题作些初步探讨。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产生过几代留俄(留苏)学生,其中最早的一代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以上海外国语学社选派的学生为主、以留学莫斯科东方大学为中心的一批留学生(此后从莫斯科中山大学和苏俄其他院校又陆续培养出几批中国留学生)。中共第一代留俄生的诞生有其特殊的背景,它与五四运动前后先…  相似文献   

5.
江林平 《党的文献》2012,(3):96-103
"解放战士"群体的产生及其规模与中共俘虏政策的调整密切相关。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俘虏政策的着眼点是宣传自己、瓦解敌人,俘虏一般来说能够自由选择去留。解放战争时期,为了补充自己,削弱国民党军队,中共实施"基本上不释放"的俘虏政策,意味着中共的俘虏政策已日益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扩军政策。在这一背景下,解放战士大量产生并在中共军队中占据较大比重。解放战士的加入,充实了人民解放军的兵力。他们为中共赢得全国政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海归”官员一直是中国政坛不可忽视的群体。从20世纪初孙中山等民国时代的政治家,到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共早期领导人,再到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海归官员在中国已几经变迁。如今,像杨洁篪、周济等改革开放后留学欧美的一批海归官员,仍身居高位。  相似文献   

7.
留日、留法群体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就两大群体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认识而言,留日群体重视社会主义学说和运动,留法群体重视阶级斗争的理论;就唯物史观来说,留日群体强调"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决定论",留法群体强调唯物史观的阶级性,重视从唯物史观的基本特征和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去认识和观察社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而言,留日群体侧重对资本主义的学理性认识,指出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留法群体则侧重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和特征的认识。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留日、留法群体特别注重在实际的运动中和社会组织中发挥表率作用,进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留日、留法群体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两大群体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认识而言,留日群体重视社会主义学说和运动,留法群体重视阶级斗争的理论;就唯物史观来说,留日群体强调“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决定论”,留法群体强调唯物史观的阶级性,重视要从唯物史观的基本特征和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去认识和观察社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而言,留日群体侧重对资本主义的学理性认识,指出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留法群体则侧重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和特征的认识.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留日、留法群体特别注重在实际的运动中和社会组织中发挥表率作用,进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对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成员构成的考察必须以邓小平对中共第一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有关论述为依据。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组成人员具有明显的动态发展变化和历史过渡性的特征。他们包括邓小平、陈云、叶剑英、李先念、杨尚昆、彭真、万里、邓颖超、王震、薄一波、胡耀邦和赵紫阳等12人。  相似文献   

10.
苏区时期,为保护红军战斗力和保障军民健康,中共通过派遣、动员、改造、培养等途径壮大军医群体。中共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才。军医在薪金、生活、政治等方面享受优待政策。军医以其职业活动救治伤病,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革命力量。中共通过教育、管控、奖惩等机制塑造军医群体,对军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群体认同,使群体意识上升为阶级意识。中共优待军医的政策为中共革命的最终胜利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1.
王玉贵 《党史文苑》2006,3(7):12-13,19
对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成员构成的考察必须以邓小平对中共第一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有关论述为依据.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组成人员具有明显的动态发展变化和历史过渡性的特征.他们包括邓小平、陈云、叶剑英、李先念、杨尚昆、彭真、万里、邓颖超、王震、薄一波、胡耀邦和赵紫阳等12人.  相似文献   

1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教育广泛开展,取得积极的成果。其成绩的取得很大部分归功于中共有相对系统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离不开中共领导层留学生的贡献。1937年以前尤其是1934年以前留学归国的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领导人,作为一个群体,他们不仅在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占据着重要位置,而且有着较为活跃、开放的思想。他们多层次阐述了其教育主张,成为影响苏区教育的一股重要思想源流。  相似文献   

13.
罗跃坤 《世纪桥》2012,(7):12-13,33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是我党的历史上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一代领导集体。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首先论述了研究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必要性,并对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特点、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研究进行了评价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论述党史人物,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具有特色的内容之一,包含了习近平关于中共领袖人物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重要论述及其最新评价;习近平关于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的论述和评价及与时俱进;习近平代表中共中央对胡耀邦、万里、刘华清等中共和国家领导人的论述评价;习近平对于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时代楷模及各类人物群体的论述评价。总结习近平关于党史人物重要论述的方法论及其对治国理政的借鉴意义,对研究历史人物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共历史分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不仅提出了中共历史分期的基本问题,而且作出了比较科学的回答,奠定了中共历史分期理论的重要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建国以来党的历史进行了科学的阶段划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共历史分期理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了新时期的起点,划分了新时期的历史阶段,进一步推动了中共历史分期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有关张学良的史料可谓连篇累牍,但是关于这位东北军将领与中共三代领导人之间接触的史料却大多语焉不详。事实上,早在30年代,张学良就与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有过特殊的交往;他与中共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虽然始终不曾见面,可是彼此却神交已久;而中共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也曾与现旅居夏威夷的张学良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面对国际风云变换,如何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又开始了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一、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8.
陈云是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但是,在1962年以后,他逐渐远离中共核心领导层.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重新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成为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这一过程是怎样发生的呢?  相似文献   

19.
<正>陈云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很早就进入中共核心领导层。和同时代的战友们相比,他又比较长寿,享年90高龄。这也使得陈云在中共核心领导层的任职跨越了中共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因此他自然也就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中共三代领导人都有许多密切的交往。陈云在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地位形成和确立过程中都是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并在其中发挥过不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来华留学人数持续增加,留学生已成为中国入境游客群体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形式,对武汉地区来华留学生的旅游行为、重游意愿及旅游评价进行研究。接受调查的来华留学生中,大部分曾在中国旅游且重游意愿及推荐意愿较高。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来华留学生旅游市场潜力较大,应引起重视;应针对留学生的旅游行为特征及旅游体验评价改进相关工作,提升旅游目的地国际化水平及游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