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声音     
《人民公安》2012,(2):5-5
我们的GDP赶超了别人,但对历史的敬重、敬仰、尊重、珍爱,却比不上别人,为什么大家不觉得这件事丢人呢?——央视主持人崔永元讲述自己做口述历史的初衰  相似文献   

2.
韩钢 《同舟共进》2013,(5):48-55
关于粉碎“四人帮”的历史事件,学界有不少著述和文章:由于缺乏档案文献,研究者主要依据回忆和口述资料来梳理和讨论。亲历者和当事人的记忆多有龃龉和出入,研究者关于一些史实特别是细节的叙述也不尽一致;至于种种未经证实的说法,在坊间更有不少流传。抓捕“四人帮”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高层权力更替,政治风险极大。笔者猜测,出于谨慎和保密,除了笔记、日记、字条之类的个人资料,很可能当年就没有多少文献。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相关研究还要基本依靠回忆和口述的进一步披露来深化:  相似文献   

3.
档案承载着“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现实”的重要作用,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崇高事业。  相似文献   

4.
云南网 《今日民族》2018,(10):63-63
9月22日,第八届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口述环境史:理论、方法与实践”学术会议在云南大学东陆校区召开。论坛紧紧围绕“口述环境史:理论、方法与实践”主题,以口述环境史的方法和理论为切入点,对接学术发展前沿,深入探讨口述环境史研究中的选题、对象、方式、规程、成果等诸多问题。本届论坛由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凯里学院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史专业委员会主办,来自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云南大学等科研单位与出版机构的近70位嘉宾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的口述历史取得了丰硕成果,产生了广泛影响,但学术界对口述历史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仍有两种不同的倾向.由于史学研究方法的改变和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档案开放和公布的滞后与当代史研究的日益深入、"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和认识历史的迫切需求等原因,使我国的口述历史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口述历史发展中必须注意提高认识和改变观念、加强队伍和学科建设两个问题.新的史学革命终将由口述历史的充分发展而引发.  相似文献   

6.
许斌  胡鸿保 《思想战线》2004,30(6):14-17
“口述”和“传统”以及“口述传统”一直都存在着诸多争议。从“传统”的建构来看 ,社会记忆使“传统”通过“现在”而被呈现。从史学角度来看 ,“口述”与“历史”的携手不仅打破了历史陈述的垄断 ,赋予历史平民化、大众化的基本特色 ,而且也促使一些历史学家的史观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7.
口述历史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述历史”是历史学者借助口头和录音等传播手段,从口述者的讲述中获取历史信息的特殊的传播活动。口述历史是一种新的史学形态,也是一种新的史学方法。不少学者从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对口述历史进行了论述,本文尝试以传播学为理论参照,分析口述历史的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和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8.
口述是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信息来源,民族志与田野调查密切相关。口述民族志以报道人叙述为依据,通过报道人细致地过往回忆,将华侨华人迁徙历程、日常生活、社会事件进行历史还原,与过往的历史形成比对,或可达到“口述翻案”的效果。文章基于在斯里兰卡的田野调查,以“现场感”所要求的“人”“时”“景”为三大要素进行提前准备,访谈人的问题提纲围绕个人与家族生命史、时间与空间为两大维度进行提问,继而通过“厘字辈”“画系谱”和“写文化”,反思华侨华人研究中民族志方法与实践,以盼能为华侨华人研究提供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9.
姚晓雷 《探索与争鸣》2023,(9):159-166+180
20世纪末以来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历史化”理念不是泛泛地探讨文学和历史的关系,而是要建立一套文学价值评判的话语体系,以解决20世纪末以来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出现的学术品质退化问题。很多研究者偏向在历史本体和文学之间寻找某种联系,但所谓“历史化”的“历史”并非历史学意义上的历史本体视野,而应当是文学的历史经验视野,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化”无非是在文学历史经验视野下对现当代文学研究对象进行审视。这种范式的合法性来自文学历史经验所拥有的能超越具体历史阶段的“未来性”基因。故“历史化”在本质上其实是一种依托文学历史经验“未来性”,“让历史告诉未来”的“未来化”。不过要警惕的是,文学历史经验的“未来性”并不是不证自明的现成答案,而是需要不断辨析。所以,“历史化”不是一种对经验的守成,而是在探索基础上和文学研究对象之间进行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李安峰 《前沿》2009,(6):195-197
现代口述史学的出现突破了传统史学研究模式,适应了当今时代发展要求。“大跃进”研究一直是共和国史研究中的重点和热点,但该领域对口述史学的运用和建设重视程度不高。通过运用口述历史研究方法。可以对“大跃进”史进行多维度、深层次、宽视角的把握,从而拓宽研究视野。因此,很有必要促使两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邓岚 《中国减灾》2010,(8):34-35
档案工作是一项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工作。“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这是李瑞环同志为中央档案馆建馆40周年的题词,这是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及其深远意义的最好诠释。在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从事档案工作几年来,更深地认识和理解了题词对做好档案工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士振 《世纪行》2008,(11):30-32
1985年的一天.遵照第五届湖北省政协主席黎韦的指示,我将《湖北省政协历史资料汇编》书稿,送给被称为统战理论专家的原省政协常务副主席、省委统战部老副部长何定华审阅。他审阅后,对我利用九年业余时间搜集、整理、编辑的此书的评价是:“填补了湖北省政务纪实上的空白。”为何有如此高的评价呢?原委是:1966年,存有省政协全部文书档案的省委统战部档案室不幸失火,文书档案全部被焚毁。  相似文献   

13.
四、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所藏档案简介该所继承我国修史与管档相结合的传统 ,并在现代历史条件下发展 ,把经管档案作为修史的基础工作 ,列为该所的“长程计划” ,不仅设置了档案馆机构 ,还主动争取接收“政府外交”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的大宗档案 ,运用全所研究人员的集体力量参加外交档案和经济档案的整理、编制目录和编纂 ,富有成效。所以 ,该所档案馆 ,是台湾地区唯一的“名”与“实”兼备的档案馆 ,是台湾地区重要档案保管单位之一。该所 1 955年 2月成立筹备处 ,于 1 958年 1 2月设立档案室 ,即陆续接管台湾“外交部”…  相似文献   

14.
庞秀云 《中国减灾》2012,(15):42-43
档案承载着"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现实"的重要作用,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崇高事业。确保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档案工作者的首要职责。因此,研究探讨一套促进档案管理安全发展的有效途径,使档案安全工作向着健康轨道发展,是档案工作者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刘东 《传承》2012,(7):8-9
历史研究主要是通过史料进行的,收集到丰富可信的史料是展开党史研究的第一步。党史研究中常接触到的三类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实物史料)的收集和研究方法应根据党史研究实际情况灵活穿插运用,相互补充,相互完善。  相似文献   

16.
于建波  董奕 《春秋》2012,(1):44-46
蓬莱水城,古称登州港.距今已有50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东部沿海的古老港口。民国初年.伴随登州府的废除。“登州港”之名称随之消失.“蓬莱水城”取代“登州港”被同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蓬莱水城是我国现存建筑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代海港和军事要塞,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系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下面,笔者不揣浅陋,利用档案文献探讨与蓬莱水城有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理论月刊》2008,(6):F0003-F0003
涂文学教授,男,1958年2月出生,湖北天门人,教授、历史学博士;现任江汉大学副校长、城市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华口述历史学会副会长、武汉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华中师范大学社会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等;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被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武汉市优秀专家”称号,2001年人选武汉市“213”人才工程。  相似文献   

18.
龚云普 《前沿》2010,(3):188-192
本文在简要评述现代口述史兴起的过程、意义的基础上,围绕"历史由谁讲述?"、"‘口述’与‘文献’谁更接近历史的本原?"等基本理论问题,认为应该运用辩证思维理论来解决"口述历史的‘软肋’"、"何为口述历史"以及"口述历史的撰写"等具体问题。研究者只有在口述历史的过程中自觉地运用辩证思维,口述史才能实现尽可能还原历史的愿望。  相似文献   

19.
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学习“七一”重要讲话.就是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档案工作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不断创新的实际行动,切实把讲话精神贯彻到发展档案事业的实践中去,贯彻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实践中去,贯彻到面向社会、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20.
王军 《岭南学刊》2011,(1):117-121
近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表现出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从文本中寻找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根据,通过个案来论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普遍性,对相关理论的研究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探讨,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研究.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的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