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磊 《党史文苑》2007,(6):49-50
鲁迅先生一生用笔作武器,写出的文章是令反动派望而生畏的投枪和匕首。正如鲁迅自己所说:“倘使我没有这笔,也就是被欺侮到起诉无门的一个。”鲁迅用笔作武器,打了许多有关各种思想及文化思潮的“笔墨官司”,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但鲁迅也曾聘请过律师,拟通过法律“打官司”的事,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2.
正瞿秋白是著名的作家和批评家。在瞿秋白的心目中,有一位同样是以笔作武器的同道之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白色恐怖的岁月,作家是没有人身自由可言的群体,由于向往革命与自由,瞿秋白多次遭遇国民党特务的追捕。在那生死攸关的紧要时刻,鲁迅给予了他多次的帮助,将自己的家当做避难所,让瞿秋白一次次躲过了危机。顾顺章叛变投敌,瞿秋白在鲁迅家中避难由于顾顺章叛变,导致中共许多高层人物面临被国民党特务逮捕的危险。顾顺  相似文献   

3.
"余裕"美是鲁迅散文的魅力之一.鲁迅从日本夏目漱石倡导"余裕"小说得到启发,在散文创作中注重夹杂闻笔、"游离"题旨、舒缓语句.鲁迅散文的"余裕",有一种精神的高度、思想的深度,是对现代散文艺术规律的不懈求索和虔诚守护.  相似文献   

4.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额和妇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鲁迅是一个作家,但鲁迅却更是一个战士;鲁迅手中所握着的明明是一支笔,但无论同志或者敌人都将之视为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鲁迅的个子很矮,头颅很小,但人们却总要把他看成是身容三山五…  相似文献   

5.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还说:“我没有大刀,只有一支笔……”确乎,鲁迅就是用他的一支笔而充当了中国的脊梁的。他的笔,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的不屈的、坚韧的战斗和永无止境的开拓,他的不懈的、执着的追求和永不停止的进击,对于中华民族,对于中国革命,对于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都是脊梁,都是大刀,都是极可宝贵的财富,都表征着真理与正义。“从喷泉里出来…  相似文献   

6.
陆茹 《党史文苑》2011,(21):44-46
在革命作为时代主题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们党十分重视国统区文艺战线上的斗争。为了组建一个在党领导下的爱国作家团体,使作家们团结起来,以文艺这个武器反对蒋介石反动政府,征得鲁迅同意后,1929年中国共产党文艺委员会决定,以鲁迅为领袖,以左翼作家和围绕在鲁迅周围的青年作家为核心,组建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鲁迅和周扬都是20世纪30年代初"左联"的创建人,鲁迅为"左联"的成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那时,  相似文献   

7.
富莫忘德     
党的富民政策使许多人富了起来,也使有些人大手大脚起来。是的,钱是自己挣的,爱怎么花就怎么花,天王老子也管不着。再说,光挣不花也不是个道理。但是,无节制地乱花,奢侈浪费,富而忘德,也是万万不行的。“富”与“德”的关系,值得我们深思。 鲁迅先生一生节俭,写作用的笔都是相当便宜、极为普通的毛笔,而禹作敏的一条裤带则上万元,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作风。鲁迅先生并不是没钱,在当时的知识分  相似文献   

8.
由辽宁省鲁迅研究会、辽宁省社科联主办,渤海大学社科联和文学院承办的辽宁省鲁迅研究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于2015年9月19日在渤海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是"鲁迅普及与国民素质教育",来自省内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现代文学研究室主任赵京华先生和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比较文学研究室主任董炳月先生也应邀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围绕战后日本鲁迅研究、如何打破鲁迅研究的困境、鲁迅作品教学、鲁迅思想与文学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研讨。其最大亮点是,凸显了一种在"多重对话"中全力突围的意识,即通过与现实的对话、与民间的对话、与历史的对话,鲁研专家、地方研究者与一线的鲁迅传播者之间的对话,努力推进鲁迅研究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肖珩 《世纪桥》2013,(1):32-33
"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是鲁迅写作小说的目的。他在小说中成功塑造了知识分子和农民的形象,关于鲁迅塑造的知识分子和农民形象的具体分析,以往研究者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研究并已做了有力的佐证。在研究鲁迅作品及其思想中的著述中,知识分子与农民的关系是不可忽略的,然而他们在"看/被看"的底层文化传统中相互观望的复杂关系鲜有研究者涉足。本文将从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与农民的关系这一角度解读鲁迅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正七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鲁迅先生曾是年轻人心中的一面旗帜,他把文学当成匕首与投枪,一生都在与黑恶势力作斗争。众所周知,鲁迅的"骂"是出了名的,但凡他看不惯的人和事,他都会"痛下杀手",在全国各大报刊上奋笔疾书"舌斗群魔"。鲁迅的刀笔犀利,骂人能骂到入骨三分,比如我们中学课本曾收录过鲁迅先生的一篇  相似文献   

11.
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漫画元祖丰子恺以笔为武器,创作漫画、出版画册、举办展览,积极投身于抗战宣传的活动中,是抗战漫画运动的主力军。他曾说:"我不惯拿枪,也想拿五寸不烂之笔来参加抗战。"举办画展抗战爆发后,丰子恺带领全家一路南下,辗转至长沙、汉口、桂林、宜山等地,曾任《抗战文艺》编委、桂林广西全省中学艺术教师暑期训练班教师、浙江大学(广西宜山)教师等职。  相似文献   

12.
由于社会角色的不同,瞿秋白和鲁迅在文艺思想上必然存在着诸多差异:瞿秋白主要是从革命与文艺外部关系出发来考察与认识文艺的,中心思想是"武器"论、阶级论、大众性,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党性和强烈的功利色彩;而鲁迅则是从文艺固有的内部规律出发来考察与认识文艺的,强调文艺改造国民性的启蒙作用,侧重点在于文艺的思想性和内部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齐夫 《廉政瞭望》2012,(22):63-63
鲁迅一生纵横文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以笔为剑,将无数论敌打于马下,可谓所向无敌。但他也吃过一回大亏,就是陈源诬陷他剽窃一案,几乎让他窝囊了半辈子,这也是他心中的最痛。  相似文献   

14.
《福建党史月刊》2014,(3):37-37
正"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在世人的印象里,大多是冷峻犀利的,其实他也有着一颗侠骨而温情的心。对前来求助的文学青年,鲁迅会给予慈父般的关怀。郁达夫在《回忆鲁迅》中说,有位青年学生,因仰慕鲁迅来到了上海,到上海后,鲁迅不但收留了他,还收留了他找的女友,给他们提供吃住。这位青年学生不但心安理得,还要求鲁迅一定要为他谋一出路。鲁迅没法子,就找郁达夫,让他为这青年学生去谋一职业,假使真的找不到,那么就请一家书店或报馆在名义上用他做事,  相似文献   

15.
正本课对象:广大党员干部本课目的:通过对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关于"必须坚持不懈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用好"要求的解读,提醒党员干部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当成一种自觉行动、一种责任。"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必须坚持不懈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用好。"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  相似文献   

16.
沙飞(1912-1950),广东开平人,原名司徒传.早年以拍摄《国防前线的南澳岛》《鲁迅和青年木刻家在一起》《鲁迅先生遗容和葬礼》等摄影作品而广受瞩目.1937年8月,沙飞怀着抗日救亡的爱国热情,奔赴华北前线,以相机为武器,战斗在晋察冀边区,拍摄了以《战斗在古长城》《塞上风云》为代表的"八路军与长城"系列、以《白求恩在...  相似文献   

17.
<正>"三严三实"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武器,也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精神力量。乐东,这个偏隅海南岛西南的黎族自治县,之所以能在短短三年发生脱胎换骨的巨变,源于党员干部对"三严三实"发自肺腑的真学和真用。"乐东之变",变在"思想武器"的落地生根,变在"精神力量"的开花结果,变在运用"思想武器"祛痈割瘤,变在凝聚"精神力量"革弊固本。三年前的乐东,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群众上访、干部作风可谓在海南"赫赫有名":全省脏乱差的县城,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的丰碑式人物,一位深受景仰的现代文化宗师。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武装的缔造者之一和主要军事领袖,大部分精力花费在与敌人生死决战的残酷战争中,但由于他骨子里的"革命文化情结",心中始终不忘另一条战线--风云变幻的文化战线。在南征北战的枪林弹雨里,他"指点江山";在马背上、窑洞里,他"激扬文字",关注"文化同行者"的种种心迹与表现。这个时候,影响毛泽东最深的当算鲁迅。毛泽东说过,鲁迅是中国新文化的旗手,是伟大的革命家,他尊称鲁迅是"中国第一等圣人"。  相似文献   

19.
鲁迅作为艺术家的伟大,在于他试图自由地表现自己的艺术个性以突破传统文体的束缚,在颠覆既有文体的同时寻找更适合自己艺术个性的形式,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文体世界.而在对传统文体的颠覆中,鲁迅的文体又经常是以杂糅的形式出现,鲁迅杂文集中就既有小说、散文诗、散文、论文,也有狭义的杂文.迄今为止,尚未有一部为鲁迅作品进行全面文体分类的全集,由于鲁迅文体的杂揉性也使这种分类具有巨大的难度.  相似文献   

20.
散木 《党史博览》2007,(3):24-25
长期以来,《鲁迅全集》是书店里的常销图书,而《鲁迅全集》每一次的新版也都是中国文化界的一大盛事.最新一版的《鲁迅全集》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全力推出的,尽管仍然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毕竟是综合了最新的收集和考究成果.这倒又让人想起第一版《鲁迅全集》出版时的情形,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当年第一版《鲁迅全集》竟是由一家"地下"和"民间"的出版机构出版、发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