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理想国的哲学基础是公民三等说,其法哲学基础是正义论.柏拉图的国家正义论对后代政治思想与法律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观点认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建了一个乌托邦国家,他强调哲学王统治,轻视法律,反映了他反民主的人治思想;后期他培养哲学王失败,才转而在《法律篇》中表达了对法治的诉求。本文从柏拉图生活的时代背景去理解他的思想,得出了和传统观点不一致的看法。伯罗奔尼撒战争使希腊社会混乱、道德沦丧,怎样把握真理,消除智者意见的不良影响,是柏拉图关注的焦点。因为,只有符合真理的政治法律制度才是正义的,才能使社会秩序稳定。因此,我们理解,柏拉图一生一直是在为民主法治构建理论基础,晚年他感到自己没有精力在理论上继续开拓时,才将理论转化为制度,以期后人沿此方向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的《理想国》在总体上可以被视为一部阐释正义的著作。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以对话的方式,结合当时在社会上盛行的几种正义概念,阐述自己对正义的理解。他以个人天赋论与分工论为基础,先探讨了国家正义的意涵,在国家正义的框架下,又对个人正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探讨正义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由哲学王统治的理想国,实现社会和谐有序。本文拟从柏拉图提出正义观的背景入手,介绍柏拉图对三种正义观念的分析以及其正义观的内涵,最后是笔者对柏拉图正义观的内涵思考。  相似文献   

4.
王成财 《法制与经济》2009,(24):138-138,F0003
在西方经典著作《理想国》中,柏拉图对正义进行了严密、深刻、细致的分析和探讨,他以个人天赋论与分工论为前提,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的双重实现,构建一个哲学王统治的人治式的乌托邦,达到社会的和谐有序。正义乃成为《理想国》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作为古希腊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的正义观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追求一种哲学王的"人治"是柏拉图一生的愿望,在理论上,他留下了"哲学王"的政治统治方式。根据韦伯的划分标准,柏拉图所推崇的贤人政治属于魅力型统治。柏拉图向法治思想转变过程中吸收了人治思想的精华部分。先秦儒家认为人治优于法治,"人治"中包含着对法律因素的肯定与利用。在我国目前所致力的法治社会里,人治的合理因素仍应被强调。  相似文献   

6.
在《理想国》第一卷中,色拉叙马霍斯先后提出三种正义观:正义是更强者的利益,正义是法律,以及正义是他人的善。根据传统看法,他鼓吹“正义是强者的利益”,因而是一位无道德主义者。研究表明,“正义是法律”才是他对正义本身的定义,另外两个正义观只是关于正义结果的描述,因而他是一位法律实证主义者。法律实证主义曾经树立起现代国家法律的权威,却带来了道德选择冲突与政治极权主义的危机。  相似文献   

7.
罗建文 《行政与法》2004,2(3):11-14
道德政府的职能到底是什么?这对改进和完善社会主义政府的职能,促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无论是理性正义论、神序论、契约正义职能论、社会正义论、制度正义论,还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仁爱正义论,都不可能克服阶级的局限性和集团的利益偏见,因而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政府的职能态度。只有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道德准则,构建和维护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掌握国家政权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的制度和环境的国家机构及其职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政府的职能。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继承苏格拉底的伦理反思,拒斥习俗主义,把国家与社会统一于道德之中,并以道德统摄城邦政治和社会生活。政治对人的要求是“应当做……”,所以,我们将它概括为“产生于道德的政治哲学”。亚里士多德则把政治看作是道德实践,将政治与社会分别开来,政治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善,它对人的要求是“能够做……”。所以,我们把它概括为“产生道德的政治哲学”。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共同奠定了一切规范性政治哲学的道德根基。  相似文献   

9.
罗尔斯以其《正义论》而奠定了他在当代政治哲学界的地位。据说,他扭转了政治哲学的方向,从新回到了近代的契约论传统,并使之上升到更高的抽象水平而提出了他的“作为公平的正义”的理论。他整个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原初状态”,那么通过分析“原初状态”构建及其内在的困境我们可以透视其整个理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人治思想就其强调执政者个人的道德表率作用而言,可称之为德政或德治;而柏拉图所强调的却是统治者的智慧,是一种哲学王的统治。孔子思维中的"君子"或"贤人"是极为模糊的,柏拉图笔下的哲学家却是清晰可辨的。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是西方社会第一个系统论证正义问题的思想家,而集中反映他的正义思想的著作就是《理想国》。书中将正义分为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二者都强调了理性和秩序的重要性。本文先对柏拉图的由国家正义可以推导出个人正义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试探析这种正义理论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拉兹的法律权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渊源论和法律权威理论是拉兹法律理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前者是其法律分析理论的基本立场 ,而后者则是他研究法律与政治的关系的结合点。他提出了服务性权威观 ,认为权威的作用应该在于为被统治者服务 ,法律的权威作用则在于仲裁与媒介。最后 ,本文分析了拉兹法律权威论的政治伦理与道德价值背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柏拉图在《法律篇》中所论述的“法治”观,其本质仍为“哲学王”的专制,这一点是和《理想国》、《政治家》中体现出的思想一脉相承的。柏拉图在政治上的这种“权威主义”理论,其哲学上的依据是“理念论”。这种观念在近代思想界和社会中造成了很大影响,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法哲学中,康德受柏拉图所开创的“善的理念”论的影响。施塔姆勒作为新康德主义法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法哲学相关问题上继承并发展了康德的主张。《正义法的理论》是施塔姆勒法哲学思想的主要体现,文章以施塔姆勒正义法与伦理的关系为视角,分析正义法在法治社会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5.
田宏杰 《法学杂志》2022,43(1):1-19
正义的概念和范畴,在持不同理论立场的思想家眼中呈现出不同的样态,引发了人们对正义是否是一个值得法理学研究的对象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瑞特纳帕拉(Suri Ratnapala)通过对法律是什么、为何以及如何遵守法律的法哲学演进的梳理和追问,独创性地区分"依法的正义"和"法律的正义"两种概念,对于法律与道德以及正义的法哲学内核做出了当代诠释和发展。所谓"依法的正义",是指法律是实现正义的手段和工具;"法律的正义",则指特定法律的正义性或道德正当性。但是,只有个体间认知的耦合,才会导致关于正义行为的道德规则的汇聚和产生,因而正义的实现其实就是对以人类经验积累的方式得以建立的基本行为规范的遵守。不同正义理论的建构,旨在使我们共同走向一个美好的理想——运用法律手段建构一种适于人类生活和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主要是围绕着正义而展开的,因此本文也遵循这一主线,分为五个部分对柏拉图的正义论进行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17.
一、罗尔斯法律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社会正义说是罗尔斯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其法律哲学的理论基础。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正义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争论不休的观念。现代西方著名法学家凯尔森说过,从柏拉图到康德,最杰出的思想家都广泛地研究过正义问题,但至今没有满意的答案,人们只能尝试更好地解释这一问题。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就是目前在西方影响最广的尝试。正义是社会制度的基础。罗尔斯认为社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理念论的形成数学起了关键的作用。理念论把世界分为理念世界和可感世界,从而形成哲学两重世界。柏拉图的哲学两重世界对西方哲学的影响非常大,西方许多哲学大家都受过柏拉图理念论的影响。哲学两重世界的理论影响了自然法,使自然法成为了形式法,对实定法具有约束作用,这对西方法律形式合理性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著有大量著作并流传至今。《理想国》是柏杠图留给我们众多的礼物中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是哲学史上的不朽之作。《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前此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本文试从多个角度,全面剖析这部柏拉图的代表作品。充分展示这位古希腊先哲对理想国家的大胆设计和无暇追求。  相似文献   

20.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以先验的"理念"为哲学基础,建构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政治伦理模式。这种模式的道德本体论倾向使其为了城邦的稳定而压制个性、创设出一系列事实上不平等但符合"正义"要求的关系并期望能将城邦在"小国寡民"的状态下运行,从而使其自身成为了社会自由、平等与进步的阻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