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和谐劳动关系应当具备完善的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健全的权利保障机制、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快速高效的纠纷处理机制等条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应当采取完善劳动法律制度,协调处理好各方的利益关系,完善权利保障机制,改进监督制度和完善争议处理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劳动关系正转型并呈现出运行市场化、类型多样化、矛盾政治化、协调国际化的特征.现有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已不能适应劳动关系变化和劳动争议激增的现实,亟待变革.在集体谈判制度未能充分发挥维护劳工权益作用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处理劳动关系问题时扮演角色的错位、越位现象亟待改观.要在劳动关系中确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理念,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代企业文化氛围,在社会道义和法律规范中维护劳动者群体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各级工会要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孟祥娟 《理论探讨》2008,2(2):170-172
利益平衡是法律的价值取向,平衡各种利益关系成为法律的目的和任务.立法以权利与义务为利益调节机制.司法的终极目的是维护社会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司法的理想目标是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司法实际上是一种利益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4.
利益、认同与制度: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生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民"原子化"和社区"碎片化"的背景下,实现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持续生长是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保障。基于单一视角的理性选择理论、历史制度主义理论或社会资本理论都不能全面地解释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生长动因。本文在整合这三种理论的基础上建构出一个"利益—认同—制度"的综合性解释框架,说明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生长就是农民在利益、认同和制度的混合机制作用下,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与合作的集体行动过程。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完善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是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公民的利益表达机制存在着利益主体的权利意识缺乏、利益表达的非均衡性、利益表达体制不完善、非制度性利益表达增多等问题。解决的路径是: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政治生活的现代化;积极培育公民社会和公民文化,加快民间组织发展,增强利益主体的利益表达意识;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拓宽表达渠道;积极推进权利平等,实现利益表达方式理性化。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关系基础之上的劳动关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是在国家、社会、企业、劳动者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劳动关系双方有着不同的具体利益要求,但权利与义务相对均衡的劳动关系;是能够将劳动关系各主体的  相似文献   

7.
杨静如 《学理论》2009,(5):120-121
农民作为社会最大的弱势群体,能否保障其权益是实现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中心问题。然而事实说明农民在经济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等诸多方面,严重落后于城市居民,形成了巨大的城乡差距,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在指出农民权利缺失的同时,提出重塑农民利益获得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包括资本产权和劳动力产权。劳动力产权是市场经济劳动者地位、身份、权利、利益的根本性基础。劳动力产权是指劳动者作为其劳动力的所有者时受益或受损的行为权,或者说,劳动力产权是受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和法律保护的利益和负利益的总和。它是一组权利的组合,一般由劳动力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等“四权”组成。其中,劳动力所有权是主体对劳动力的最高占有关系和权利,其意义在于解决在某一社会生产形态下,谁是劳动力的最高权力主体。其他的“三权”是在劳动力所有权基础上,进一步界定对劳动力的实际占有关系或权利,旨在说明产权分化状况,阐明当事人拥有  相似文献   

9.
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律关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与我们的权利和利益紧密相连,明确区分二者对于劳动者、用人单位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法律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用脚投票是农民工对工资长期徘徊停滞不前、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劳工权益保障缺乏的抗争。民工荒的背后实质上是农民工"用脚投票"的一次权利自救。依法救济农民工劳动权利,需要完善农民工权利的司法救济机制、优化农民工权利的行政救济机制、提升农民工权利的社会救济能力、规范和引导农民工正确使用私力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11.
孙丽 《民主》2008,(1):21-23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依法保证广大劳动者享有广泛的民主和权利,切实维护劳动者切身权益。在实际工作中。重视解决广大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改善广大劳动者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条件,维护社会性别平等和女工特殊权益.推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最近反复强调,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个基本的政治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要动摇”,“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就是要加强民主管理,吸取群众意见,在制度上保证职工了解和参与企业的管理,实现职工群众对企业领导的有效监督……”。落实江泽民同志一系重要指示,在当前“抓大放小”公司化改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微观经济体制重塑的制度安排中保障职工参与、监督、制衡机制的同步构建,澄清模糊认识,首先从组织制度建设上保证落实。一、问题的提出及其现实原因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关系。西方市场经济发展至今,从未能摆脱资本主宰劳动、奴役劳动的模式。从一定意义上说,是资本主宰劳动,还是劳动主宰资本,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之一。劳动推翻资本的统治,消灭剥削,建立新型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劳动替代资本:中国产业发展必须注意的问题晏宗新,陈忠卫什么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因素?经济增长理论对此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并对各种决定因素的贡献构筑了具体的计算模型。总的来看不外乎三种主导因素:资本、劳动和技术。其中,资本和劳动作为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同时...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个体户创办与发展中的社会资本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符平 《青年研究》2002,(11):14-19
本文通过对湖南某小城镇典型个体户的调研 ,探讨了社会资本在其职业选择、地位巩固、事业发展中起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 ,在个体户最初的职业选择中 ,先赋型社会资本比自致型社会资本更加重要 ,但对小城镇个体户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社会资本以自致型、私人社会关系网络型为主 ,拥有较多社会资本者往往比拥有较少者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和权利。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劳资关系的演变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明 《行政论坛》2008,(5):10-14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社会劳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劳动关系转型特征表现为:我国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基本完成;我国劳动关系的法制化逐步加强;我国劳动关系的复杂化矛盾凸显;我国劳动关系的国际化影响明显.从新时期新视角看我国劳资关系的演变趋势是:从经济体制转型的视角看,要突破"利益一体"的传统理论,正视改革开放过程中尖锐的劳资关系矛盾;从社会结构变革的视角看,要摆脱"两大阶级"的传统观念,正视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群体分化的现实;从意识形态发展的视角看,要超越"阶级斗争"的传统认识,正视构建和谐社会与劳资关系的民心所向;从劳资关系矛盾的视角看,要克服"传统工会"等体制难点,重视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民生需求.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协调机制亟待新的突破,具体在于:政府部门在处理劳资关系问题时扮演角色的错位、越位现象亟待改观;在法律规范和社会道义中维护劳动者群体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建立以工会为代表的工资集体协商等集体谈判制度,健全相关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劳动三权"作为市场经济下的必然产物,是调整集体劳动关系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劳动者对"劳动三权"的诉求不断在发展,但由于诸多原因,国家对此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态度,主要通过权利替代和权利边界微调两种方式来应对这一诉求。从实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随着我国劳动关系调整从个别劳动关系向集体劳动关系的转型,社会对"劳动三权"的诉求愈发强烈。要想发挥"劳动三权"的基本功能,目标上,"劳动三权"应尽快回归其基本属性和特有的运行机制。路径上要实现三个回归,即工会行政化向社会化回归;集体协商向集体谈判回归;停工、怠工向罢工回归。  相似文献   

17.
失地农民法律保障问题研究——从社会公正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法律保障问题的产生是任何一个国家从不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迈进的必然结果.现代社会中,社会公正基本规则要求对失地农民问题进行新的诠释.针对失地农民构建确保社会公正的土地利益分享法律机制、劳动就业利益分享法律机制、劳动利益保护法律机制、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农村土地的市场化补偿机制,是当下失地农民问题的初步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国家的劳动关系协调,主要包括国家立法规范、劳资双方自治、社会力量参与劳动关系协调等三种机制。三种机制的作用机理和适用范围既存在差异性又有相互关联性,同时并存和共同作用于企业劳动关系协调。目前,我国劳动法律法规不完善和劳动执法不到位,降低了国家立法规范机制的有效性;劳动关系趋向短期化和工会、雇主组织协调劳资矛盾的作用发挥不充分,限制了劳资双方自治机制的有效性;社会共同治理劳动关系的体制机制不健全,限制了社会力量参与协调机制的有效性。为此,我国需要多元化路径协同共进,在整体推进中升级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同时因地因企制宜,在差异化推进中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与激励相容理论,分析资本市场监管缺乏效率和执行力的原因、制约瓶颈和影响因素,提出了优化资本市场监管的路径和策略。监管当局的网络位置特征造成了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造成了资本市场参与各方存在激励不足问题,从而导致监管低效。提高资本市场监管效率的基础是从制度上解决网络位置所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关键是建立责任跟踪和认定机制及利益切断机制;重点是解决参与方的利己主义所导致的行为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体面劳动与女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农民工共享体面劳动的权利,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体面劳动的视域看,我国在女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方面还存在就业歧视、权益受损较为普遍、特殊劳动保护不力、社会保障权利以及加入工会权、知情权缺失等问题。在推进体面劳动中加强女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需要确立保护女农民工劳动权益的基本原则,提高女农民工自身素质,构建保护女农民工劳动权益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