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吴秀坤 《行政与法》2014,(12):114-1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必然为民营经济带来新一轮蓬勃发展的机遇。吉林省民营经济只有创新发展才有生存空间和立足之地。本文针对吉林省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存在的"四个不够"、"六多六少"和"六个困难"等问题,提出了树立创新理念和培育创业精神,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营造公平、和谐、宽松的发展环境,选择适合发展的产业和经营方式以及适时转型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居住空间分异是指不同特性的居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自聚居形成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化现象。在住宅市场化的今天,中低收入人群与高收入人群的居住分异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凸显出来。本文从概念、形成原因以及对社会带来的影响等方面讨论了居住分异问题,并从土地规划、供给等角度探讨了解决的对策,以期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协调达到社会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吴永科 《法学杂志》2012,33(2):124-127
本文从司法和谐的基本内容入手,论述了在当代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实现司法和谐的现实困境,即"特权文化"心理促使人们追求逃避法规的特权,泛行政化的权力结构不利于实现司法公正,社会利益冲突加剧使司法和谐变得困难,社会价值多元化让司法活动受到更多拷问,从法社会学角度展望了我国"司法和谐"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安徽省提出并推行以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村级事务"四议两公开"流程化管理、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为主要内容,以公开透明、便民利民、廉政勤政为基本要求的"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有力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经济健康发展,得到了中央纪委领导的肯定。  相似文献   

5.
罗洪菊 《法制与社会》2010,(17):234-235
如何培养个体亲社会行为是当今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领域共同关心的一个研究课题,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发展负面因素的存在和弱势群体等情况下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维持社会的健康、稳定、和谐发展都与亲社会行为是密切相关的。本文通过对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培养的相关策略做简要的梳理,希望能给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初中生的亲社会行为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郭艳 《政府法制》2014,(31):60-60
住房问题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民生问题,关系到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发展。但往往存在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处于低收入阶层,无法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实现基本的住房需求,他们更多的是需要国家及政府为他们提供住房保障,他们的这种需求被视为公民的住房保障权。  相似文献   

7.
陈睿 《行政与法》2010,(5):21-24
政府角色属于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范畴,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而转换。面对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政府的执政方式就要与之相适应。为此,政府不但会被赋予"和谐人"的新角色,而且应该担当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本文尝试从"和谐人"角色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谐人"角色定位及"和谐人"的路径选择三个方面探讨建构"和谐人"角色范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案结事不了"引起的"缠访"、"闹访"等事件频繁发生,已危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及社会的和谐。这与我国医疗纠纷解决渠道不畅通有莫大关系:人民调解制度效力有限、司法程序诉讼成本较大、行政调解长期闲置。其中行政调解制度的"名存实亡"最惹人争议。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的分析对比,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经验的同时,从我国实际出发着重论述医疗纠纷行政调解机制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将刑法"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罪"取消,代之以"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本文认为该罪对象及刑罚处罚中存在着一些的问题,致使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现受到阻碍,还违背了蕴含正义、公平、自由等价值的和谐刑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记者前不久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进行调查时发现,在上海、天津、青岛等大城市,尽管"天价豪宅"和"棚户区"之间往往仅有一墙之隔,但"有钱人"和低收入群体居住区域的界定和划分已经越来越分明和固化,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日益显现。专家指出,解决我国贫富分化的根本之道在于改变现有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格局,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冯志 《法制与社会》2010,(20):179-180
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分配公平是今年"两会"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国民收入分配不公现象日渐极化,对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构成了巨大潜在威胁。因此,构建合理公正的收入分配体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本文立足当下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公平缺失现象的实际,分析了分配不公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公安院校刚柔相济的警务化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清华 《法制与社会》2011,(19):201-202
公安院校作为高等学校的一种类型,警务化管理是其最突出的管理模式。本文提出在警务化管理中,我们既要"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方法,又要"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方法,管理过程中应从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各自的本质出发考虑,寻求共同点,做到刚柔相济,构造和谐管理模式,才能提升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和队伍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公安人才。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司法局紧密结合司法行政工作的实际,以纪念建党90周年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了"唱红、打黑、亲民"活动,坚持将"唱红、打黑、亲民"活动与"服务转型跨越、创优发展环境"活动、"作风整顿、素质提升"活动、"矛盾排查化解"活动等当前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贴近民心,顺应民意,全力打造法治新环境,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在创优发展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唐华 《法制与社会》2010,(18):86-87
骗领低保的行为在各个地方时有发生,但法律上的惩戒措施却严重缺失,现今则又"蓬勃"发展出了住豪宅、开豪车者采用欺骗手段获得"保障性住房"等现象,今后随着政府各种补贴低收入家庭措施的出台,必将会出现各种同样以欺诈手段"骗取资格"的行为。本文将该类行为概括称之为"类骗领低保行为",并拟运用诈骗罪构成理论,以"骗领低保"这一角度为着力点,论证以诈骗罪对"类骗领低保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赣州监狱坚持"创新发展、和谐平安"的理念,建立和完善的创新发展机制,以文化兴监战略推动监狱创新发展,不断增强监狱持续发展的执行力、公信力和软实力。一、坚持科学理念,建设特色监狱赣州监狱以贯彻首要标准为要求,以安全、科技、生态、经济为理念,按照"有利于安全稳定、有利于教育改造、有利于发展提升"的要求,在建设和管理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一)安全防范体现物防、技防与人防相结合。安全、坚固赋予高度戒备监狱更高的标准。从防脱逃的角度,  相似文献   

16.
白海军 《政府法制》2010,(14):64-64
今年以来,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公安局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目标,以切实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深化“三基”工程建设和“三项建设”,着力从更高层次来谋划和推进公安工作,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全县经济“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和"字涌现在社会各个角落,贯穿在各条思想纲领,影响了社会的各方各面。政治的改革寻求和谐的方式与结构,经济的发展遵循和谐的模式与原则,文化也在这个和谐的时代响应着这个和谐的声音。和谐源自不同主体的呼唤,文化的走向是诸多主体的声音协奏出的结果。于是,曾经东西文化的比较与争论又具有了进行深刻反思与再认识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法庭内外》2010,(11):44-44
胡锦涛总书记前不久提出了"三个最大限度"和"四个注重",作为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新思路。"三个最大限度"是着眼于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四个注重"一是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二是注重维护群众权益,三是注重做好群众工作,四是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之所以引起中央高度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各种内部矛盾凸显的现实。在长期追求地方发展和财富增值的过程中,一些地方管理者对普通群众的财富保障和社会权利的忽略几成思维习惯,不仅如此,  相似文献   

19.
张钧  王之瑶 《政府法制》2009,(22):60-60
2009年上半年,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财政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赶超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努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改革与管理机制,促进寿阳经济和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10年09月07日《中国经济周刊》发表江西省赣州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党委书记刘宏长《强制拆迁必须保留》一文。本文从现实与法理上对此观点进行驳斥,认为必须对现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修改,尤其是对于其中"强制拆迁"的规定应当予以废除,采取其它稳妥措施妥善解决经济建设与民生之间的矛盾,缓解盲目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矛盾,确保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