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此次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不是一次简单的偶然性事件,而是乌克兰经济、政治、社会发展问题长期堆积的结果。欧美与俄罗斯的地缘争夺和乌克兰东西部分裂的历史发展轨迹、经济转型的失败、政治制度与文化的扭曲等,都是酿成此次危机的重要根源。不论在对乌克兰危机的认识上,还是在对乌克兰局势未来走向的把握上,均应以这些历史和现实因素为基本参考。  相似文献   

2.
乌克兰危机的民族政治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克兰危机是民主政治、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民族政治等要素杂糅并复合互动的产物,作者从民族政治的角度对之加以解读。第一,历史上的民族积怨与对立是导致乌克兰危机的重要历史根源,但它在当下如何被“记忆”与“重新发现”才是理解这一根源的关键。第二,在乌克兰二十余年国家建设中,出现了国族主导与主体民族主导两种路径的张力与冲突,这是导致当前乌克兰危机的深层次国内政治根源。第三,在乌克兰民主实践中,出现了现代政党政治与传统民族政治合体的趋势,这一合体包含了内在张力,实际上是乌克兰国家转型不成熟的标志,这是当前乌克兰危机爆发的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根源。第四,不恰当地运用民族自决权,则是乌克兰危机迈向国际危机的重要根源。第五,从国内政治角度看,乌克兰危机源自国家建设的失败,其民族政治更应从国家建设意义上加以审视。鉴于乌克兰危机短时间难有转机,面对危机发酵以及后危机时代的冲突治理,民族政治因素的负面作用仍不容忽视,民族政治在未来的乌克兰政治生活中仍将是一个棘手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乌克兰危机的历史经纬与现实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克兰政治危机迅速演变为美欧与俄罗斯之间争夺乌克兰的对抗,并导致克里米亚脱乌入俄,这是近些年来推动世界格局进一步变化的重大事件,其后续效应深远。乌克兰危机的爆发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文化背景,加上其国内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积重难返和西方插手而导致,如果乌克兰从此成为美欧同俄罗斯角力的前哨阵地,不仅可能导致乌克兰局势的进一步复杂化,而且也将毁掉美欧试图把俄罗斯纳入与西方合作的国际体系的希望。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出路还是在于各方通过谈判实现。从乌克兰危机的演变过程可以得出以下启示:冷战尚未结束;美国霸权还在衰弱;中国执行正确的外交政策进一步提高了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智库对乌克兰危机的认知主要基于现实主义分析范式,背后是鲜明的地缘政治逻辑。独特的地理特征与18世纪以来与欧洲国家的外交实践,让地缘政治思想在俄罗斯经常发挥底层逻辑作用。为向公众和国际社会阐释本国地缘政治代码,俄罗斯学界提出“无界之域”的概念,从地缘角度重新建构俄乌关系。他们认为,鉴于传统力量对比、没有自然边界和数百年共同历史经验,俄罗斯与后苏联空间邻国是没有边界的整体空间;邻国领土不被对俄罗斯不友好的大国利用,才能确保俄罗斯国家利益;乌克兰危机将对俄罗斯外交、地缘环境和经济政治产生重大影响,俄罗斯应重新思考和定位对外政策及国际关系理论。俄罗斯学者认为发展中俄关系有助于俄罗斯走出危机,但俄罗斯更应该依靠自身力量。俄罗斯将以何种方式立足世界,是俄罗斯学者主要关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乌克兰危机"事出有因"。这一危机既与外部力量对乌克兰的争夺等外因有关,也与乌克兰国内地区隔阂和经济不景气等内因密切相连;既有复杂的历史背景,也有严酷的现实利益。内部因素与外部干预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这一危机不仅使乌克兰的经济、民族团结和国家形象蒙受巨大损失,而且对世界格局及大国关系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乌克兰危机:多维视野下的深层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克兰危机是苏联解体后欧亚地区转型发展和欧洲安全体系演变的重大事件,不仅反映了乌克兰国内的重重矛盾,也折射出"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战略格局和大国关系变化的复杂光谱。从制度转型的角度看,乌克兰危机是政治失范导致社会失序的重要标本,20多年的社会转型困局加剧了乌社会既有的历史、宗教和文化分野,而这些矛盾在经济发展遇阻和民主政治危机的共同作用下,最终演化为乌克兰国家认同的危机。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俄、美、欧在乌克兰有着各自的地缘政治目标,它们之间的大博弈使欧洲有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20年危机"覆辙的危险。从国际秩序的角度看,尽管俄罗斯以强力方式取得了克里米亚,但不可能颠覆西方主导的现行国际秩序,俄罗斯有可能在美欧制裁之下遭受诸多损失。从帝国研究的角度看,苏联解体的"后遗症"并未痊愈,欧亚地区的安全和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俄罗斯所倡导的"欧亚一体化"能否成功,关键要看其发展模式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能为其他成员国提供资金、技术、市场、发展空间等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7.
乌克兰危机是当前最为引人注目的国际政治问题。本文概述了乌克兰危机的起因及发展过程,并从内部的特殊历史文化与民族矛盾、外部的地缘政治势力干预以及西方现代民主政治实质的角度,探讨了冷战后乌克兰政治民主化进程所遭遇的挫折及其原因。基于当前极为复杂的内政外交背景,乌克兰危机对中国发展带来诸多重要的启示:首先,非西方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深受国际政治势力的影响;其次,民族和宗教问题复杂的国家实行民主选举制度更容易导致政治混乱乃至国家分裂;再次,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必须以一国的特定文化作为支撑;最后,选举不是解决中国当前发展面临问题的万能药方。  相似文献   

8.
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的大国博弈及其对国际安全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11月,亚努科维奇宣布拒绝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引发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继之而来的是亚努科维奇下台、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宣布独立,以及东部地区的武装冲突。乌克兰危机具有复杂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矛盾,既有乌克兰的国内矛盾,又有俄、美、欧之间的大国博弈。梳理乌克兰危机的演变过程,分析乌克兰国内因素和俄美欧大国博弈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对乌克兰局势的走向和国际安全战略格局的新变化做出判断,并提出中国应如何对待乌克兰危机。  相似文献   

9.
苏联时期俄罗斯与乌克兰两个加盟共和国间的经济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苏联解体后,俄乌转变为两个相互间有着内在紧密联系的独立国家。由于乌克兰特殊的地缘经济政治地位,与欧洲经济一体化也同样是乌克兰优先发展的对外政策,在政治因素的影响下两国在能源、农产品和军工领域的合作进程发展缓慢。从长远来看,发展两国间的内在经济联系,促进两国间多领域合作是符合两国经济发展共同利益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乌克兰"橙色革命":内外因素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年底乌克兰总统大选出现了危机和戏剧性局面,这当中既有国内的原因,也有国际因素的作用。在国际因素方面,主要是以俄罗斯为一方,以美国、欧盟为另一方之间的明争暗斗。美欧支持反对派尤先科,是北约、欧盟东扩思想的继续,是对俄罗斯的进一步挤压。乌克兰“橙色革命”是独联体内“颜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地缘政治形势更加严峻,但未必意味着俄罗斯真的失去了乌克兰。乌克兰未来的走向仍然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