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政论坛》2011,(24):11-11
我曾多次被问到“人生有什么意义?”往往,“人生”之后还要加上“究竟”二字。我想,“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一个问题,从本质上说,是从“现在时”出发对“将来时”的一种叩问,是对自身命运的一种叩问。  相似文献   

2.
李兴濂 《各界》2011,(12):31-31
近些年来,社会上亲朋聚会、好友闲聊都喜欢来一段“段子”。其实,这种“段子”,古已有之。我国古代就有很多记载“段子”的书,有民间的低俗笑话,也有嘲笑官员的“政治笑话”。  相似文献   

3.
凌河 《党政论坛》2009,(6):33-33
中国人的“出去”,总要“回来”的。虽然古诗中有豪壮之言,曰“何必马革裹尸还”,然而“叶落归根”,却也堪称人之常情。有成就的人“回来”,叫做“衣锦还乡”,芸芸众生们,则称为“常回家看看”。难怪这一首歌,可以风靡南北。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20年代初期,国共两党共同创办了一所著名的文科学校。当时,社会上曾流传有“五四运动有北火,大革命时期有上大”、“北有北大,南有上大”、“文有上大,武有黄埔”等。这个“上大”,即指被国民党右派称为“赤色大本营”的“红色学府”——上海大学。  相似文献   

5.
一位市委领导在某乡检查工作时,问这个乡的党委书记,乡里有多少人,上年人均收入有多少,全乡有多少个党支部、多少名党员,在乡里工作多年的党委书记竟张口结舌,答不出实数。 由这位糊涂的乡党委书记,笔者想起了一则笑话:古时候有个叫笼统哥的人,生于浑沌国含糊省糊涂县囫囵村。一次,笼统哥来到京都,谈话间,有人问他:“多大年纪?”,答说:“几十岁了”;“有几个儿子?”答说:“好几个”;“一个月赚多少钱?”答说:“不多”;“一顿吃多少饭?”“答说:“不少”;“贵国离这里多远?”答说:“很远很远”。 笑话当然是夸张…  相似文献   

6.
李俭 《瞭望》2001,(Z1)
还是改革之初,就听一些群众用 “有说法无做法”批评某些为官 者只有改革动议而无改革举措的现象。如果说那时到处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这种现象的存在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在改革开放经历了20多年后的今天,这个“有说法无做法”依然有不小的市场,那可就实为一件憾事了。 某地一位领导在另一地发现养牛能来钱,刚刚走马上任为市委书记,便提出“要想富、大养牛”,并下达了“人养一牛”的指标。“说法”有了,但怎么个鼓励、扶持,怎么个落实,出栏的牛的销路怎样,没有了“下文”。不过,要说没一点“下文”,还真有点冤枉这位书…  相似文献   

7.
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湖北方开国说来也怪,“完美”原本是个好词儿,可近些年来有了贬意,“不要完美,只求有个性”成为一种“时髦”,有人拒绝它像是逃避瘟神。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开拓型”的企业家不是擅长闹一些“感情纠葛”,就是有独断专行的毛病,或者就是有某些怪癖,在一些...  相似文献   

8.
李洁非 《各界》2013,(8):74-76
甲乙一瞬 “甲”为甲申年,“乙”为乙酉年。两个年份紧挨着,在干支中分列第二十一、二十二位。干支历时,六十年一轮回,每六十年总有那么一次“甲乙一瞬”,本无甚特别。然而有一回,连续发生塌天大事,宇内骚然,时人遂每以“甲乙”连而并称,作为那特殊历史时刻的标识。  相似文献   

9.
近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在接受《中国改革》杂志专访时概括了中国30多年来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经验,简而言之有三条:一是“把激励搞对”,二是“让市场起作用”,三是“实行对外开放”。再简单一点,可以概括为“放开”和“开放”两方面:前两条是“放开”,后一条是“开放”。  相似文献   

10.
激活创造力     
说中国人没有创造的传统,是不符合事实的,只要一提起“四大发明”,外国人就要五体投地。不过,我们也有封建的“传统”,有“思不出其位”的“传统”,所以我们这个人口第一的大国,堪与“四大发明”媲美、让外国人佩服的创造终究不多。等到外国人创造的“坚船利炮”打...  相似文献   

11.
“平均数”是个很重要的数。农民年度 收入要看“平均数”,市民生活水 平也要看“平均数”。在人们的印 象中,“平均数”上去了,就说明这里的速度“发展快”;“平均数”上不去,就说明这里的工作“没做好”。所以,不少的地方领导,在汇报工作或介绍 经验时,都很重视经济发展中的“平均数”,并经常 有人为“平均数”的大幅增长而自豪。 然而,“平均数”能代表“大多数”吗?有一 个笑话,说有个农民到县城赶集,花两元钱买 了一张彩票,不想拆开一看,竟中了个头奖,获 奖金20万元。当天晚上,村长就来祝贺,并对 他说:“你可是给…  相似文献   

12.
中远散运公司宣传部白培军:一是,讲学习忌“惰”忌“虚”。懒惰是讲学习的最大敌人,借口工作忙没时间学习,其实是有时间也不想学。忙于事务,往往导致思想的庸俗化。“虚”字则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在学习中搞形式主义,刻意追求文化包装,学习的投资很大,资料很多,形式很全,计划很细,总结很长,可就是学习成效很小;另一种是学习中的虚妄学风,有一知半解便作大彻大悟状,到处做报告、发文章,严然以理论权威自居。二是,讲政治忌“大”忌“盲”。有些同志一提讲政治就认为是讲‘大道理”,“又是马列那一套”,不懂得政治也可讲‘叫…  相似文献   

13.
《党政论坛》2011,(24):50-51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话泼又聪明……”这是大家熟悉的儿歌《蓝精灵》歌词的第一句。如今,在黄岗山(福建最高山峰)那边台湾海峡那边,也有一群“蓝精灵”,他们就是“蓝营”高官的二代,被称为“蓝二代”。  相似文献   

14.
抓典型是我党的一项优良传统,也是一门重要的领导艺术和有效的工作方法。可有少数领导干部竟如此“抓典型”,群众颇有微辞。 一是“摘桃子”。某某搞特种养殖富了,不论其思想政治素质,积极发展入党,冠之以“双带示范户”;某地结构调整有了一定规模,马上挂个牌,谓之“干部示范基地”。群众戏称这种方法为“摘桃子”。此法虽省时省力,却无益于提高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二是以“典”代面。有些领导抓典型工作非常重视,无论真假都树,认为典型工作抓好了,有说的,有写的,有看的,而忘了运用典型指导和推动面上工作。虽然口里强…  相似文献   

15.
心想事定成吗?人们常喜欢用“心想事成”这一舶来品来祝福.我不曾反对过。但是,我自己从来不这么说。我总觉得这话太离谱。有人听了“心想事成”心花怒放,我听了“心想事成”心弦震颤。曾记否?“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报纸登过大标题,墙壁刷过大标语,可是到头来,劳民伤财,俄阵载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说到底,只不过是胆与产的关系。“心想事成”,其涵盖面之大,远非这“五八式”口号所能比拟。心想登上木星顶住星的撞击,就能骑自行车上木星,拉木星一把,成吗?心想到地心里斯洒走一回,就能一锹挖出口深井,赤…  相似文献   

16.
李家伟 《党政论坛》2011,(21):64-64
眼下有两大“热词”,一是“心穷”,调查表明,约1/5受访者认为自己比周围人穷。有专家指出,“心穷比口袋穷更可怕”。二是“怀疑”,怀疑成中国人生活方式,地方政府越来越不被相信,即使有些猜测事后证明不过是一场谣言,但民众仍一边倒的怀疑。今天,这种“不相信”的情绪,已然渗透进多数中国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谈敬畏     
李舫 《党政论坛》2011,(16):61-61
敬畏,本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指恭敬有礼,“畏”指心存忧惧。近来,“敬畏”频繁出现在党的各项纪律制度和从政准则中,成为新时期共产党员不可或缺的党性修养和思想境界。共产党员的自律有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敬畏”二字,尤其重要。“敬”,要求共产党员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8.
再给﹃种田热﹄加温辽宁何洪武最近,有报道介绍鄂北枣阳市近年来出现了城里人下乡种田,外出者返乡种田,土专家规模种田的一股新的种田热。在“股票热”、“收藏热”、“打工热”等滚滚热浪中,枣阳的“种田热”令人眼前一亮。什么能“热”起来,肯定“热”中有效益跟着...  相似文献   

19.
对于外科医生,社会上有两处议论:一种是同情,说拿手术刀的挣钱少,不如“拿剃头刀”的;一种是指责,说他们一刀在手,随意“宰杀”患者,收受“红包”。辛定一,52岁,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胸心外科主任,典型的拿手术刀的人。他医术高明,医德也高尚,是50岁左右的那一代医生的优秀代表,尽管他也有那么一点点所谓的“私心”。  相似文献   

20.
国徽顶在头上,天平扛在肩头,并不等于就是人民的合格法官;有了丰富的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也不就算是合格的法官,人民的法官关键是要有一颗公正的心。公正是法官的天职。“案子一进门,双方都托人”,这是当今司法工作面临的活生生的现实。在诸多“说情人”、‘“拉关系者”之中,不乏位高权重的领导者,出手阔绰的“大款”,面对社会上刮来的“东西南北风”,黑龙江省五常人民法庭庭长孟宪福头不晕,腰不软,秉公办案,严肃执法,成为群众心中“公正的法官”。权势,必须给法律让路。一次,一位局长的女婚,自恃“门子”硬,公然将法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