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东方》2019,(6)
警察公信力,反映了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警察公信力过低,影响和谐警民关系,对正常执法办案工作造成阻碍。当下,由于部分警察职业素养不高、网络舆论的复杂性等等因素,对警民关系、警察公信力等问题提出挑战。提高警察的公信力,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意识,同时规范执法行为、加强警察队伍的建设;还应当加强与民众的沟通联系,妥善处理警民冲突,善用媒体、提高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2.
当前,有些民警和群众对于警民关系与警察公共关系的认识还很模糊,甚至存在一定误区。辨析警民关系与警察公共关系是有效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工作,建设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前提之一。警民关系是警察公共关系研究和实践的基础,具有目的性和现实性;警察公共关系是实现和谐警民关系的途径和手段,具有手段性和战略性。  相似文献   

3.
警方视野下的和谐警民关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党的根本宗旨对公安工作的本质要求,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专门工作同群众战线相结合方针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警察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主导者,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必须从公安机关自身抓起,从每一名民警做起。要把握和谐警民关系的科学内涵,把做党的忠诚卫士和人民群众贴心人的要求落实到公安工作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把"三懂四会"的要求贯彻到日常警务活动中;建设"警民共同体",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警察形象建设、和谐警营建设。以高素质保证公安工作的高质量,以好形象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和谐警民关系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舆情对社会稳定和民众情绪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使人类社会的整个生存状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也对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带来了新的考验.网络时代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公安机关要树立尊重"网络民意"的理念,建立与媒体合作、互动和双赢的机制,建立公安执法信息公开机制,建立警民双向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5.
李喜和 《公安研究》2009,(11):66-71
以德里达的解构思想为视角,从群众对警察的期望与警察工作的奉献性、群众对公安职责的认知与警察工作的社会性、群众对警察的信任与警察工作的忠诚性、群众对警察的公信力与警察工作的错位性、群众对警察的知情权与警察工作的不对称性等方面,对和谐警民关系进行思考,以更高的智慧整合差异,使警民双方的关系跃迁至更和谐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和谐警民关系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创新警察公共关系建设。通过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实现警察公共关系与警民关系的和谐统一;进一步优化警察公共关系的传媒环境,促进警察与媒体良性互动;树立以人为本、公正执法的理念,实现警民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网络媒体是一种新型的警民沟通渠道,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对称和警民互动,有可能带来和谐的警察公共关系并实现双赢。公安机关应培养网络公关意识,加强公安网站建设和推广,充分发挥网络公关在警察公共关系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风险社会视野下,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是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报警器和安全阀,对维护警察组织形象,促进警民关系和谐共建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深入分析当前风险社会的新变化新特征,以公共关系理论、公共行政理论和危机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制定预案、监测研判、信息披露、应急联动、系统评估、实施保障等环节,探讨科学构建中国特色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的预警机制,为降低警察公关危机风险系数、促进警察公共关系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龙游县公安局坚持以民意导向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在努力打造品质公安队伍的同时,推进基层勤务机制改革,提升群众安全感;不断优化公安行政效能,提升群众满意度;搭建民意收集和反馈渠道,提升群众信任度.深化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把回应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作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落脚点;把抓好队伍自身建设作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内容;把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作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预警,就是防患于未然。在风险社会视野下,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是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报警器和安全阀,其对维护公安机关形象、促进警民关系和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深刻分析当前风险社会新变化、新特征,以公共关系理论、公共行政理论和危机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制定预案、监测研判、信息披露、应急联动、系统评估、实施保障等环节探讨科学构建中国特色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的预警机制,为降低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风险系数、促进警察公共关系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说到警民关系,似乎老生常谈。其实,我们都知道,在实际侦破工作中,警察直接发现的罪案很少,主要是靠群众报案。如果群众对协助警察破案缺乏热情,对警察不够信任,则往往知情不报。同时,如果知情人既不肯揭发检举,又不肯出庭作证,那么就会极大的影响破案率,或虽能对案件予以破获,但因缺乏证据而难以判决。所以,在目前国际上犯罪活动日益猖狂的情况下,各国警察组织,除了在技术手段上注意加强对犯罪的打击防范以外,对改善警民关系特别予以注意。很多专家、学者就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认为"警民关系决定警务工作的优劣、成败"。目前,我们国内的警民关系发展还不均匀,有的地方很好,有的地方一般,有的地方就很欠佳。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警察对民众的态度,与民众交往的方式可以直接影响警民关系,影响警察职能的发挥。如果没有良好的警民关系,"执法为民"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落不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社区警务树"理论值得借鉴.民警与社会人的联系要兼顾户籍所在地和兴趣共同体两个方面.调整警民关系首先要解放思想调整思路,警察要以责任心和办事能力赢得民心.警民合作关系建立的前提是警察公正严明执法,警察执法环境的改善主要需要公安部门的努力.警务工作的改革应当引进"善治"理论,民警既要注意"面对面",还要学会"屏对屏"地交朋友.  相似文献   

13.
警察文化的变迁意味着警察从社会角度感知、评判其工作的方式发生了转变,将其价值观付诸行动的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在信息社会,随着警察任务与角色、限定警察权力的法律规则、警察的"经历"乃至警察周遭的权力关系网络出现的一些重要变化,警察文化也随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警察网络形象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警察网络形象是警察组织及其成员基于网络平台、置于网络空间带给网络公众的直观、具体、形象化的总的印象、看法或感受,是警察组织的特征与表现在网络公众心目中的反映,是网络公众对警察组织及其成员的概括认识和主观评价。警察网络形象建设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网上警民关系、有助于警察组织内部建设、有助于良好政府网络形象的形成。警察网络形象建设由警察网络理念形象、警察网络行为形象和警察网络视觉形象建设等几部分构成。应当高度重视,切实加强。  相似文献   

15.
从提升警察形象的视角探析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兵 《公安研究》2009,(11):62-65
提升警察形象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构成要素。当前社会转型的复杂性客观上影响警察形象,警察职能的泛化给警察形象带来危机,警察素质参差不齐也影响了人民群众对警察的评价,警察与群众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阻碍了警察良好形象的树立。公安机关应忠实履行职责,规范执法行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增强队伍素质,树立良好警察形象,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公安机关组织文化,对于塑造警察良好形象、推动警民关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视角出发,研究和谐警民关系对公安机关组织文化建设提出的要求,探讨和谐警民关系与公安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总结梳理公安机关组织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具体原因,提出完善新形势下公安机关组织文化建设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论和谐警民关系的核心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实语境里,警民之间面临信任危机。通过人类学的视角阐述文化环境变化如何改变警察的工作方式,放眼已经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的社会环境,从公安工作实际出发,可以找准现实问题的症结和矛盾,提出既能改善警民关系,又能有效推动公安工作实践,符合公安工作改革创新要求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给我们发展新时期的警政警民关系,创造了新的条件和机遇。同时,由于警民之间的社会分工、生活环境、职业特点的不同,加之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警政警民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一、新时期警民关系出现的主要特点1、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警民之间有偿支援日益增多,无偿服务相对减少,警民交往关系中的利益矛盾相对突出。由于市场经济遵循的是等价交换原则,以警民自身利益为前提的交往意识越来越强,在涉及经济利益的问题上,常常出现重利轻义,甚至…  相似文献   

19.
杨子潇 《求索》2022,(1):107-116
在农民法律意识的生成机制中,"感知—判断决策—图式形成"是基础性内在结构,农民生活中的法治实践是外在影响因素。通过观察"迎法下乡"遇冷的现象可知,正负面法律信息与农民的"关系性距离",规避风险为目的的"判断标准",和既有图式对新判断结果的"顺应",是影响农民法律意识生成的三个关键性因素。它们联通意识生成的内在结构与外在社会特征,形成了完整的法律意识生成机制。正是因为负面法律信息与农民的"关系性距离"更近,农民对法律的避险功能产生消极判断,法律图式又顺应了这些新判断,导致出现了"迎法下乡"遇冷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警民联系的窗口———香港警察公共关系科□龚刚鸣社会治安的好坏不仅要依靠警察的工作,还要依赖于民众对警察的支持,警民关系往往是警方工作的晴雨表。没有民众的支持,警察的孤军奋战往往只能事倍功半,所以处理警民关系是各个国家和地区警察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香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