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88年第12期发表的董少存同志《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办实事”吗?》一文,读后颇受启迪,同时也感到有些观点值得商榷。我同意这样的见解:把思想政治工作等同于办实事、简单地归结为办实事是不妥当的。但如果据此来否定做思想  相似文献   

2.
在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中,有两个虽有联系、却有很大区别的概念容易被人们所混淆,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和“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对象”。“对象”是指一个事物作为主体所涉及和关联的客体。不同主体具有不同的性质、特点,必然涉及和关联不同的对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其任务是用先进的世界观、方法论去教育人、启发人,解决人们的立场、观点问题,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人们常说,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  相似文献   

3.
当领导或政工干部做人们思想工作时,总有些人在说:“还是少说些空话,多办些实事吧。”言下之意,做思想政治工作是“说空话”,“办虚事”。我不同意这种看法。理由是: 一、这种看法颠倒了人与事的关系。我们的大事是搞四化。四化的实现,要靠统一意志的人去干。而要“统一意志”,就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因为人们无论干什么,都是思想支配行动。否定这一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二、这种看法把经济工作和政治工作对立起来。经济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不能割裂与对立的。思想政冶工作要渗透到经济工作中去,经  相似文献   

4.
读了钱人凡同志在本刊今年第1期发表的《对一个提法的质疑——思想政治工作能保证企业社会主义方向吗?》一文(下称“钱文”),颇感新鲜,也受到诸多启迪。但对于该文否定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指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以下同)的社会主义方向具有保证作用这个基本观点,我却不敢苟同。谈点歧见,与钱人凡同志及其他关心这个问题的同志共商。我们说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具有保证作用,并不是指单靠思想政治工作就能确保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中,一些团干部,特别是一些企业团干部出现了一些问号:“改革了,思想政治工作还有无存在的意义?经济手段已是调动青年积极性的主要手段了,团的工作还能发挥哪些作用?”有的甚至认为改革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次冲击和否定,思想政治工作者将面临危机。  相似文献   

6.
1、问题的提起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经济工作中的短期行为由于它所产生的一系列恶果,遭到人们广泛的批评和全面的否定.列宁曾经精辟地指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由于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有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因此,人们又提示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短期行为问题,一些文章大声疾呼要防止和摒弃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短期行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关于人的工作,是通过研究人的思想状况,按着人的思想变化规律,激发人们积极动机,引导人们合理行为的科学.因此,笔者在认真思索,什么是所谓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短期行为?在思想政治工作领  相似文献   

7.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是那样的“弱不禁风”,以至于尽管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气候越来越好,人们总还是或多或少地担心:思想政治工作的“冬天”会不会再度出现? 这种心态的存在,益加说明这个事实:思想政治工作很容易被忽视。那么,思想政治工作为什么容易被忽视?  相似文献   

8.
前一时始,不少地方掀起了一股拍卖机动车辆牌号和电话号码的热潮。一些被人们认为象征发财的“吉祥”号码,顿时分外走俏,身价百倍。人们不禁要问:这难道是加快改革开放进程中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表现吗?抑或是促进经济建设的什么新招吗?答案只能是否定的。此种行径不过是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封建迷信思想的沉渣泛起,只是借着  相似文献   

9.
评价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没有一个客观标准?如何来确定、认识和掌握这个标准?如何依据这个标准来正确看待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这是关系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对此,本文试作初步的探讨。社会实践是检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是应该有衡量和检验自己的客观标准的,否定它具有的客观标准,无疑就是否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科学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动”现象,从党诞生那时起就开始了。我们党就是靠发动和组织各种工人、农民运动起家的。在以后几十年的时间里,运动方式被普遍化,思想政治工作领域里的“运动”现象接连不断,花样百出,直到文化大革命,把运动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批示中指出:“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深入研究人们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办法,把工作做得更好。”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江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批示。深入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们的思想,是在人们的思想领域内进行工作。人们思想问题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从根本上来说,是社会存在的各种客观条件影响和作用于人们头脑的结果。为此,深入研究各种客观条件是怎样的情形,…  相似文献   

12.
有的人总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软指标”、“软任务”、“软手段”,得不到人们的重视,因而想方设法要使它“硬”起来;也有的人经常抱怨“现在思想政治工作太软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没干头”。如何看待思想政治工作的“软”呢?笔者就此谈点看法。我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是一项“软”工作。这是因为:其一,思想政治工作本身是一门科学,它和决策科学、领导科学一样,都是属于“软”科学的范畴。承认思想政治工作是软科学,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而是说明思想政治工作是门新型的多学科的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什么标准来评价一个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过去的一个长时期里,由于精神万能论的影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被看成是决定一切的。但近几年来,由于强调企业要以生产为中心,又出现了轻视乃至否定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有人把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坏,看成“水涨船高”的关系,认为经济效益上去了,思想政治工作也就上去了,经济效益上不去,思想政治工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有时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没有感染力,缺乏吸引力呢?迫其原因,是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单调乏味,空洞无物不无关系的。要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三个”改变:一是改“无的放矢”为“有的放矢”,使工作内容具有强烈的针对性,也就是说,不能离开职工的思想实际去泛泛地搞教育,呆板地搞灌输。人是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由于人们的思想觉悟、认识水平和思想方法不同,总会伴随着形势的变化,有各种不同的思想产生。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及时地回答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不断充实具有时代气息的内容,给人们以新鲜感。如在改革中,群众提出,为什么打破“铁饭碗”、“大锅饭”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为什么搞经济承包,恢复个体经营不是倒退;为什么实行厂长负责制不是削弱党的领导,相反而是加强了党的领导,如此等等。这些群众关心的问题,必须给予明确的回答,否则思想政治工作就失去了战斗力。二是改“领导关系”为“服务关系”,使工作内容紧紧围绕经济工作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各吹各的号,各弹各的调,  相似文献   

15.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到底应如何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重振党的政治优势?通过一段时间的反思,人们已经提出了种种深刻的见解。笔者以为,在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大环境”时,有关政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协调关系,亦即政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作用,必须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关政策和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反差”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比如: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工作难做,是这些年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具体说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单打一”,单调、零碎,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二是“刮阵风”,雨过地皮湿,风吹地皮干,忽冷忽热,时紧时松;三是“一头热”,进不了一线,到不了人头。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我们从烟台钢厂建立一套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程序,设置精神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奖励基金,从而形成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的做法中受到启示,在全市广泛开展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升级达标”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创新与发展,但第一位的是继承问题,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才能根据新的情况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这几年,赵紫阳搞“淡化党的领导”、“改造思想政治工作”,结果,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被否定了,思想政治工作被淡化了;而自由化却加强了,搞自由化的人把许多思想政治丁二作的阵地占领  相似文献   

18.
灌输原则要坚持 具体方法应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工作的灌输原则到底应不应该坚持?这是几年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讨论思想政治工作传统问题,不能不讨论灌输问题;而灌输作为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根本原则,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在理解它、实施它的时候,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从而导致了人们对“灌输”的种种误解。什么是“灌输”?《现代汉语词典》中注:输送(思想、知识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对“灌输”最权威的阐述,无疑是列宁了,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就灌输谈了这样几个意  相似文献   

19.
过去,人们经常引用列宁“政治同经济相比不绝不占首位”的话以证明政治“高于一切”、“压倒一切”的理论。现在,有的同志又喜欢引用列宁“少谈些政治,多谈些经济”的话来论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政治工作就可以“退居二线”或者可有可无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论,都搬出了马列主义的权威论断作根据。列宁这两个论断是自相矛盾的吗?抑或认为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是一个此长彼消的关系吗?这里有必要作点引证和考察。一九一八年九月,列宁在《论我们报纸的性质》一文中指出:要“少谈些政治”,“多谈些经济”,同时明确指出了要“少”和要“多”的原因,以及需要少谈什么样的“政治”,多谈什么样的“经济”。为什么要少谈些政治呢?因为“老一套的政治鼓动——政治喧嚷——占的篇幅太多了”,对于  相似文献   

20.
邻居一位长者患有严重腰腿疼病好几年了,可近几个月来却象有神仙保佑似的好了!细一打听,原来是别人教他学会了一种“健身术”——跳老年迪斯科。从这种“健身术”,我又想到那气功、太极拳、剑舞、长跑、做操等等,这不都是“健身术”吗?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确实是一种很好的长寿之术。于是我想,思想政治工作是不是也很需要向我们的工作对象传授类似的“健身术”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思想政治工作原本就不仅仅是出了问题时解决问题,而是要帮助人们提高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不仅仅是给人吃“速效感冒片”,也要给人服“人参蜂王浆”。比如,对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