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桢 《今日民族》2008,(7):8-10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今年6月14日是第三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为“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  相似文献   

2.
钟春云 《当代广西》2011,(13):57-57
今年6月11日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出台后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当天。我区以“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庆祝活动在广西民族博物馆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3.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今年的6月10日就是我国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其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保护不是少数人能够完成的,必须动员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设立“文化遗产日”,就是要唤起全民族的文化自觉.通过“文化遗产日”活动,向全社会普及宣传丈化遗产保护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民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为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文化遗产”和“文化遗产日”等相关知识,以更好地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珍惜文化资源,保护文化遗产、本刊特别策划了此专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四川这片文化沃土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日的首选地。2006年7月,“中国文化遗产日四川成都周”在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神鸟”的故乡——成都金沙遗址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6.
城事     
《公民导刊》2006,(3):4-4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化遗产日”保护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决定设立“文化遗产日”。其主旨是能够增强全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促进我国尽快建立“以国家保护为主、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新体制”,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6月13日上午,在云南民族博物馆组织召开的“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代表谈本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座谈会”上,各族代表积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
首先,应该提高对保护文化遗产的认识。1984年,法国在全球范围内最早设立了文化遗产日,其目的是使参观者近距离接触、了解人类的文化遗产,从新角度来认识文化遗产的深远价值。截至2000年,全球已有47个国家举办了文化遗产日活动。设立中国文化遗产日,让延绵5000年的中华文明代代相承,成为多年来全国“两会”上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文化遗产。在我身边”是今年中国文化遗产日的主题。6月11日,全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云南民族博物馆与山西博物院联袂举办的《华彩滇韵——云南民族风情展》在山西博物院隆重开幕。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副省长张平,省财政厅副厅长武涛、  相似文献   

11.
阿尔及利亚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地中海沿岸国家。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阿尔及利亚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和包容性,同时也为阿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自1962年独立以来,阿政府一直重视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抢救、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遗产。其中,举办“全国遗产月”就是众多行之有效的举措之一。每年为配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遗产日”和“世界博物馆日”这两个主题日,阿尔及利亚新闻文化部和国家公园博物馆事务所都联合举办“全国遗产月”活动,迄今已是第三届。“全国遗产月”以“了解和保护本民族文化遗产”为宗旨开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举办各种与民族遗产有关的画展、图片展或实物展;组织专题讲座,邀请国内知名的考古专家、文物专家出席并演讲,介绍本国历史文化遗产;结合历史教科书,组织在校学生到  相似文献   

12.
国内 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2月8日,国务院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1月7日,“守望精神家园——第一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在台湾揭开帷幕,本届遗产月的活动包括:“国风——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演出”、  相似文献   

14.
马生 《今日浙江》2009,(12):56-56
在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由本刊与浙江省文化厅、浙江日报、钱江晚报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十大新发现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揭晓。平阳“鳌江大龙”、开化长篇叙事山歌“九娘歌”、象山石浦的“富岗如意信俗”、金华传统体育“岳家拳”、海盐传统戏剧“海盐腔”、衢州民俗“喝山节”、江山婺剧“变脸”、  相似文献   

15.
文井 《人大论坛》2009,(10):26-27
9月4日,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研汇报会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世礼的主持下召开。较为特别的是,无论作为听取方的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启智为组长的调研组一行,还是作为汇报方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谢庆生等,在各自的发言中都不谋而合地“安排”了“讨论请教”这一环节。正是这一环节,使又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观点浮出水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仅靠“公权”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6.
被人们赞誉为“华夏瑰宝”、“丝路明珠”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在2005年11月25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简称“非物质遗产”),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我国继昆曲、古琴之后,作为第三个“申报成功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了全人类所共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充分展  相似文献   

17.
今年的9月6日是我区的第二个“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当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国内率先确定每年的这一天为“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时,得到了全区各族人民的热烈拥护和广泛响应。自治区七次党代会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广大文艺工作者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扎根沃土,锐意创新,潜心创作,在文学、戏剧、影视、音乐、美术、曲艺、民间艺术、舞蹈、摄影、书法、杂技、群众文化等文艺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文艺事业的突飞是文化大区建…  相似文献   

18.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姚老庚 《当代广西》2009,(19):54-55
在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彝族火把节是最具魅力的节日之一,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夜”的美誉,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政报》2006,(2):21-23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与此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许多问题,形势严峻,不容乐观。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现就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