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在20世纪后半期,特别是80年代后,国际形势发生很大变化.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总趋势没有改变,即"时代的本质"没有改变,但"时代的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转换成"和平与发展".在时代主题转换了的历史条件下,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已由强调"统一性"和"国际联合",转变到强调"民族特色"和"独立自主".传统的发展战略,实际上是以"一条道路、一种模式、一个中心、一个阶段"为特征的发展战略.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调整了我们党的对外战略,顺应并推动了国际共运中"独立自主"潮流的发展,从而使传统的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发生了历史性转变.这一战略转变,既是国际共运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新形势"逼迫"的历史必然,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当今时代的性质和主题"课题组负责人王金存教授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介绍了他们关于时代问题的研究成果。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对时代的认识和判断是其制定国内外政策和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当今世界仍处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时代,而现阶段则可以界定为世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始阶段。以下是他同记者的谈话。  相似文献   

3.
时代主题的争论与(新)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时代观是国家战略与世界特征的结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任务与形势的统一,是"问题"和"主题"的统一.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并不能从理论上否定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同战争表现为常数一样,和平也可以表现为常数.(新)现实主义存在着解释上的漏洞,已无法适应当前国际关系发展的现实.  相似文献   

4.
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 ,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遭受挫折的理论根源。善于对历史、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思考的邓小平 ,为了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 ,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非常重大的历史性课题 ,从时代主题、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等多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时代创新。  相似文献   

5.
时代问题属于最高层次的战略判断,是我们认识国际形势和制定外交战略的基本依据。本文认为,“时代”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狭义的“时代”概念主要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是列宁所创立的时代学说。依据列宁的时代学说,当今大的时代仍然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但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早已进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在"时代主题"转换了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对国际共运中长期强调"国际联合"和"统一性"的传统发展战略实行调整和转变,从而形成了新的强调"独立自主"和"民族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进入新世纪以来,这一战略又有了重要的新发展,集中表现为:对内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外实行"和谐外交",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时代问题的思想观点,运用阶级分析方法,立足事实和世界经济政治军事全局,科学阐述了时代观的基本原理。他依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深刻地把握到时代变化的本质,形成了关于帝国主义的时代观。在列宁帝国主义理论中,他详尽地论述了帝国主义时代的起始时间、主要内容、处于时代中心地位的阶级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列宁帝国主义时代观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当代帝国主义的本质和新形态、正确看待当今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发展是历史进步基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源自生产力两大调整:一是生产力第一致动要素从"物"转移至"人",二是生产力中人的要素从"部分人"转移至"整体人".前者营造出和平态势并推动社会主义进入改革时期,后者呈现为发展创新对资本主义施加巨大压力.人类只有修正既有制度体系才能体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9.
"和平与发展"是邓小平作为国际战略和时代主题提出来的.从邓小平提出这一战略思想以来,已经将近20年过去了.在这20年里,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和平与发展"的这一时代主题并未改变,并且将贯穿于我们的整个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10.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确立了新型两制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从“有无剥削”转变为“何种平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政府作用锁定共同富裕目标,展示了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理念和体制机制上的不同。中美贸易战属于资本主义摆脱战略困境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时代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当代世界进行科学分析而作出的重要判断。尽管冷战后的世界并不太平,但和平与发展还是国际社会的主旋律、主潮流。虽然这两大问题都尚未解决,但世界各国人民争取和平与发展的努力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世界主题”到“时代主题”表述的转换,表明了人们对该问题认识的深化。冷战后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观,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主义内部"新社会因素"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但在相当长时期却被视为"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修正主义观点而受到批判.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马克思主义关于"新社会因素"的思想因而被国内外一些学者重新提出并受到重视.日共认为, 21世纪是超越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新体制条件成熟的世纪,像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已孕育成熟了"新社会因素",成为建立新体制的"重要基石"、"强有力基础"和"重要线索".在当代,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新社会因素"思想,对于我们科学理解其"两个必然"理论,把握发达国家的发展变化与发达国家共产党的发展走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然而环顾“9·11”事件以来的国际形势,恐怖主义的危害没有消除,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新表现,中东地区的局势更加紧张动荡,战争甚至有一触即发之势,某些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大国关系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动和调整,世界还很不安宁、很不太平。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究竟应如何理解时代主题与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关系,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发展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上,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一条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和平相处的新阶段.在新时期,深化邓小平"两制关系"理论研究,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把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题 ,是邓小平对时代特征和本质的准确把握。这一理论的提出对我国工作重心的转移、对外战略的转变以及一国两制的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家似乎对"赎买论"比较钟情,在讨论改革路径和手段的过程中,总有人不断地提出。在"改革共识破裂",需要"重新凝聚"的当下,又再次有人提出要对特权腐败和国企改革进行赎买和赦免。所谓赎买,是指为了获取既得利益者对进一步改革的支持,减少他们对新体制转变的阻碍,对他们既已形成的特权进行经济上的补偿,让他们放弃进一步行使其特权的"权力",退出历史的舞台。赎买政策上世纪50年代曾被用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民营资  相似文献   

17.
2018年,国际格局不断发生错综复杂的深刻变化,世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国际格局呈现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但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和全球治理赤字愈加凸显。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主要大国矛盾跌宕起伏,地区热点问题走势各异。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严重冲击多边贸易和金融秩序,对世界经济发展前景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国际形势"动中有变",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18.
南方朔 《南风窗》2012,(24):95-95
今天,西方国家已有人开始呼号要有第二次"进步主义时代",这种声音对转型国家同样迫切。在西方的历史意象里,认为是好的时代是"黄金时代",它是指一个时代不但金光闪闪,也如黄金一样结实厚重。相对"黄金时代",后来又有"镀金时代"这种否定性的比喻,它是指一个时代看起来闪亮耀眼,但那只是一层镀金。实质上则是贪腐盛行、贫富不均,社会完全没有厚实的基础。镀金时代,这种说法不是当年的美国文豪马克·吐温所首创。它是指19世纪第四个1/4世纪到大萧条为止的这段期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由对抗转为对话,由紧张转为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国内外报刊上出现了"国际关系中意识形态淡化",或"非意识形态化"的提法。如果从表面上看,这些提法似乎还有点新意,有的文章还把这一论点肯定为"当代世界政治生活中意识形态演变的基本趋向与特点。"也有人说;国际关系紧张往往与意识形态斗争激化同步,当国际形势缓和时,意识形态的作用就"淡化",日益减弱甚至不起作用。因而为了缓和国际形势就不应强调意识形态的作甩与斗争。但结合国际关系的历史与现实,特别是去年  相似文献   

20.
监视资本主义是大数据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独特社会景观,其兴起的直接动因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根本动因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经济逻辑.数据监视延续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但在新技术条件下拥有了比以往更加隐蔽的形式和内容,成为大数据时代资本操纵和控制社会的主要机制.基于资本的贪婪本性和生产规律,监视资本主义内含集中的基因,并不可避免地朝着寡头垄断的方向发展.资本的本性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不可能解决监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马克思的"两个必然"论断仍然适用于对监视资本主义前景的判断,即监视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存在必然是暂时的,必然为真正契合大数据时代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数据社会主义所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