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认为,近代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唯物主义哲学的必然结果。不过,主张人的自然情感欲望天然合理的唯物主义哲学,并不仅仅是社会主义思潮诞生的土壤,也是自由主义政治思想诞生的源头。在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论断的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厘清,究竟何种唯物主义会导向社会主义政治思想?自由主义者的唯物主义观念,往往缺少历史和实践的维度,这意味着他们的唯物主义是对市民社会现实的合法性的承认。社会主义者的唯物主义带有历史维度和实践倾向。历史维度意味着人性不是亘古不变的存在,人性具有历史性,现代的工业文明和市民社会便也不是自然、永恒存在的。实践倾向意味着人要主动对社会环境进行结构性改造。科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以实践为特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2.
残疾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分别有医学模式、社会模式、交互模式这三种定义其概念的方式。其中社会模式影响最大,它把残疾看作社会压迫的产物和后果。在当代政治哲学中,阿玛蒂亚·森提出"跛足者论证",以能力平等批判和取代罗尔斯的资源平等,从而提出了作为真实自由与真实机会的能力概念。玛莎·努斯鲍姆指出,无法处理残疾问题是罗尔斯正义理论以及契约论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因而她试图把能力提升为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罗尔斯对原初状态的本质的描述与他对残疾问题的回避和排斥是不一致的,其正义信念与契约论的假定前提——"自由、平等、独立"——也是不一致的,而能力理论能更好地把握和发展罗尔斯式的正义信念。从能力出发的社会批判,就是以人类核心能力对社会制度进行跨文化的规范。  相似文献   

3.
中国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西方思想史,市民社会观念的演变可归结为三次大的范式转变:一是市民社会与自然状态相对立,以商业化、政治化的城邦国家的出现为标志,主要体现在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和早期自由主义哲学家的思想中;二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始于早期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主要体现在黑格  相似文献   

4.
政治解放是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在精神领域,通过一系列思想革命,唤醒人的自我意识,发现了"人的世界";在政治领域,通过政治斗争,驱除了神权对政治的长期控制,促进了现代国家诞生;在社会领域,改变了封建制度下社会政治化的局面,推进了市民社会的崛起。然而,马克思在赞扬政治解放历史意义的同时,深刻地洞察到政治解放自身的限度,指出人类解放是消除政治解放局限的超越性向度。  相似文献   

5.
南方朔 《南风窗》2013,(13):94-94
政府必须有做对的事情之能力,这是一种政府的职责,当政府调控有知识有能力,这个国家就不会太差。在古典的政治哲学里,国家理论乃是核心,它有两大支流:一支是国家"工具论",它始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它认为个人的自由很重要,但个人的自由并不能保证国家的止于至善,因此国家(政府)乃是促进公共利益的主要工具,政府拥有调控(Regulation)之权,它可以透过调控制定人民的权利义务,平衡社会的阶级差异,形成各种行业的行规及国家的纪律,从而确保公共最大的利益。这一支学说到了近代,已不再讨论它的哲学源头,而只强调公共利益的经验法则,因此,"国家工具主义"又称"理性的经验主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问题是政治哲学讨论中的一个经典命题。但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推进以及对自由主义的理解的变化,这一经典命题亦需重新探讨。剑桥政治思想史研究的相关成果,特别是对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市民社会的发现与回应,构成了从洛克式自由主义关注自然法到哲学激进主义(功利主义)强调"第二自然"的历史语境。正是在市民社会解剖即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意义上,马克思通过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而开创了剩余价值理论,从而阐明了自由主义理论在"自由"和"自然"的问题上的逻辑背反,揭示了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对抗性历史本质,实现了他对自由主义的科学批判和根本超越。  相似文献   

7.
正南希·弗雷泽(Nancy Fraser)是美国社会研究新学院哲学与政治学系教授,著名政治哲学家,批判理论的主要代表,美国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主要代表作有《正义的中断——对"后社会主义"状况的批判性反思》、《再分配,还是承认?——政治哲学对话》、《正义的尺度——全球化世界中政治空间的再认识》等。弗雷泽是最先提倡关注美国福利国家彻底性别化  相似文献   

8.
中共执政的旧社会"负面合法性"功能及其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共执政的合法性资源之中,旧社会的"负面合法性"是重要内容之一.它时中共建立和巩固新政权,对确立中共追求的社会主义政治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旧社会"负面合法性"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其作用的发挥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广泛的政治动员,以营造出民众的阶级意识、阶级苦难意识、翻身意识,从而在民众对旧社会的恨的基础上,生发出对新社会的爱的情感.旧社会"负面合法性"作用的发挥,因受时间和统治绩效的影响是有其限度的.在正确认识旧社会"负面合法性"的功能及其限度的同时,还要认识到其他类型的合法性资源对中共执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调适性变革,这集中体现为从发展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型。从范式上来看,当前的政治调适是国家与社会合力的结果,是一种"社会有需求,国家有回应"的国家与社会互动框架;从过程上来看,当前政治调适所蕴含的国家与社会互动过程表现为:以社会公正为主的社会需求、以社会抗争为主的政治互动、以服务型政府为主的国家供给、以非选举问责为主的政治发展;从效果上来看,当前中国的国家与社会互动模式兼具"有效性"与"有限性",需要通过持续推动民主政治建设来完善国家与社会的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0.
终点的回溯     
福山最近在其有关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的著作中阐述的理论,表明福山并未放弃他早期的"历史终结"哲学,而恰恰是一种对人类历史将终结于自由民主的"终点"的回溯,甚至可说是一种对这一"终点"的政治历史的背书。但是,福山所阐述的重点却也发生了微妙和重要的变化,即他由强调自由民主转到了强调国家能力的建设,这一转变可以从他的核心问题意识由人类历史转到了美国政治得到解释。而对此还可进行另一种回溯,即对"终点"的逻辑追溯。通过对西方社会契约理论的历史考察,可以展现一种隐藏在制度理念后面的道德价值规范原则的系列,由此也可以发现国家能力和保存生命原则的关联,并证明独立地提出这一保存生命的原则且将其放在最优先的地位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在遵循"制度平衡"和"辅助性原则"的基础上,欧盟将超国家治理权力分别赋予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等超国家机构,并在不同的政策领域侧重于不同的治理模式。在这种超国家制度安排下,欧盟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制宪、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等高政治领域的一体化成果有限,欧盟超国家制度安排的"政治合法性"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借来的"合法性、"输出的"合法性、"输入的"合法性三个角度对目前欧盟超国家制度安排所达成的政治合法性进行具体评析,指出欧盟政治合法性的三种来源是一种相互依赖与制约的关系,因而其制度建设始终在政府间主义与超国家主义之间徘徊,难以摆脱三种合法性来源此消彼长的循环。但也应看到,通过构建欧盟政治精英与欧洲民众之间沟通和对话的媒介,拓展"欧洲公众空间",培育民众的"欧洲认同",可以促进欧盟超国家制度的政治合法性,而且许多相关政策措施正在筹划或落实之中。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智慧源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演化为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过程.当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和理论思维范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高度回答了当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领域的实践诠释.  相似文献   

13.
菲利普·佩迪特的国家学说借鉴、吸收和整合了政治自由主义、社群主义、新共和主义和社会批判理论。整体论个人主义的社会本体论和无支配自由观奠定了佩迪特新共和主义国家学说的哲学基础,论辩式民主为佩迪特国家学说中的国家主权提供了制度保障,社会正义理论为其提供了多元、平等、共同善的价值基础。佩迪特企图超越罗尔斯的正义论,其国家学说无疑具有重大的学术贡献和较强的现实意义,但它忽视了国家主权与公民权利的对等性,始终未能突破传统自由主义和古典共和主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也译作公民社会)是当代政治学和社会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比较性概念。它是与国家相对,并部分独立于国家的一种社会存在,包括那些不能与国家相混淆或者不能为国家所淹没的社会生活领域。市民社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经济和权利多元;二是其基本单位是独立的个人;三是契约社会;四是高度自治。从社会学的角度讲,市民社会是国家或社会的基本单元(个人、家庭、企业、社团)之间组成的社会组织,这些基本单元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性,并且自愿捍卫自己的价值和利益;从政治学的角度讲,市民社会强调国家与社会之间建立在公民、公民权和法制等概…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政治哲学的话语中,政治合法性论证的危机使无政府主义对公民自由和国家权威的批判与思考被重新提起.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基本发展图景呈现出当代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本质特征和内在思想逻辑.分析表明,当代西方无政府主义思想是当代西方政治理论和政治哲学不应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与其传统的存在形式已然有了诸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一、新自由主义的长处———存在社会基础,具有合法性、可行性和物质压迫特征第一个革命行动,如同罗莎·卢森堡所说的,是响亮、明确地指出革命是什么。导致错误政策的道路上充满了幻觉。幻觉之一就是认为一切都取决于提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从而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政治方向。但是,主要的问题不是缺乏替代方案,而是社会中的统治地位和力量对比。新自由主义成功地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历史性的集团,它使得左翼力量处于一种长期的历史性的防御状态。第一,新自由主义的核心内容由这样一种生产范式构成,这种生产范式以释放被激发出来的市场力量…  相似文献   

17.
在法政策学的范式下,就我国的未成年人监护立法而言,从政策的角度,法律的工具性和合目的性存在不足;从法律的角度,虽然不存在合法性和民主正当性的问题,但是在可行性上存在不少缺陷。究其原因,在留守儿童日益增加、父母监护力有不逮的社会转型时期,政策和法律出现脱节,国内依然没有建立起剥夺"父母监护权"后有效的、完整的法律制度和配套措施,没有体现国家在未成年人监护中的兜底责任。建议加快构建一体化联动机制,不仅要健全监护监督和监护干预制度,而且要完善对监护失职行为的处罚措施,并积极引导社会关注和支持未成年人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抗争政治本质上是国家与社会的一种准制度化互动过程。以抗争者为中心的理论范式忽略了国家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主体地位。"将国家带回来"已成为学术界关于抗争政治研究发展的共识。以国家为中心的理论视角涵盖了国家政体比较、政府应对策略归纳以及国家代理人角色分析等多个方面。为了进一步拓展国家视角的研究维度,国家能力是值得关注的重要变量。国家自身的财政能力、强制能力和组织能力直接关系着其对抗争者诉求的权衡、抗争行动的掌控以及"官民"互动的成效,并由此形成了国家应对抗争政治的内在行为逻辑。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拉美政治研究在国际学界中颇具代表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于其战略需求,拉美政治研究在美国兴起。在冷战背景下,由于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等原因,美国的拉美政治研究与现实政治发展密切联系。美国拉美政治研究的发展表明,其核心争论在于普遍主义范式与相对主义范式的平衡,即拉美国家应追随和复制西方现代化的成功经验,还是应打破"依附论"观点下的中心外围结构保持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立性。冷战结束以来,拉美国家的现实政治发展表明单一范式效度的有限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拉美政治研究主要回答如何处理拉美地区与世界的关系,呈现多元化发展。尽管美国的拉美政治研究存在价值立场和历史视角的偏见,但其研究经验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致力于寻找一种切实而有效的政治治理原则,也即是寻求一个能够把公意作为最高原则而行事的政府形式。社会契约为政治权力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合法性基础,它的主要功能则是建立一个能够表达公意的政府。本文以《社会契约论》为思想基础,从历史依据、理论基础、现实需要和制度保障几个方面来对公民参与理论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