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纳粹战犯究竟有多少?联合国和有关盟国均未提供系统的详实资料,但亨有国际权威的追缉纳粹战犯的民间组织——设在美国洛衫矶的西蒙·维森塔尔中心认为,纳粹战犯的总数为15万人左右,其中女性至少占到1/10。 冷战庇护 二战刚一结束,盟国迅即在德国纽仑堡组织了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纳粹战犯。除对里宾特洛甫、卡尔登勃鲁纳、凯特尔等23名首要甲级战犯进行审判外,还对“医生案件”、“集中营案件”、“特别行动队案件”等10个重大案件的甲、乙级战犯进行了审判;此外,波兰、联邦德国、美国和比利时也处理了数千名战犯,其中八九百…  相似文献   

2.
《小康》2004,(11):16-16
有一部名叫《胜利大逃亡》的老电影。讲述的是一群被俘的盟军士兵英勇而机智地与纳粹斗争,终于逃出了纳粹的魔掌,重获自由。——其实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当年的英雄还有一些人仍活在世上。3月16号,数十名二战老兵聚集在英国伦敦的皇家战争博物馆前,纪念60年前那次充满传奇色彩的“胜利大逃亡”。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4,(12):36-36
<正>国家公祭日是一国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设立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战争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目前已成为国际惯例。波兰、德国:将1月27日设为公祭日1945年1月27日,苏联军队解放了最大的纳粹死亡集中营波兰奥斯维辛,二战期间,在这里有110万人遭纳粹屠杀。波兰每年1月27日会举行活动纪  相似文献   

4.
吴波 《楚天主人》2013,(7):51-51
正经由国家立法机关按法定程序制定的法律法规,一般说来是合法的——合乎立法程序;但是,并非凡合乎法定程序的立法都是合法的,它可能并不合乎法的精神,合乎一定时代中的公平正义原则,合乎人权要求。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实定法非法"现象。非法之法的最突出表现是纳粹德国时代的法律。其中像"告密权"这一法定权利,导致大批犹太人和正直人士死于纳粹屠刀之下。二战后联邦德国司法部门在处理这类告密罪行时,  相似文献   

5.
《八桂侨刊》2003,(3):47-47
前西德总理勃兰特,在二战中作为一名坚强的反纳粹战士,被希特勒剥夺了国籍,而且还遭到纳粹党的追捕,只好流亡挪威。战后返回祖国,当选为联邦德国总理。  相似文献   

6.
黄炎 《人民公安》2014,(22):50-53
<正>当我们提起对犹太人的迫害时,首先浮现于脑海的是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对犹太人进行的灭绝人寰的种族迫害,是奥斯维辛集中营。据资料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总共杀害了600万犹太人。从时间上看,对犹太人的迫害在欧洲大陆上掀起过好几次高潮,而20世纪最后的这次对犹太人的种族迫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是其酝酿期,二战是爆发期。  相似文献   

7.
正英国学者米勒曾在《被遗忘的盟友》一书中,认为二战中的中国是一个在一场让美国、苏联和英国出尽风头的战争中跑龙套的小演员。米勒为世界忽略中国抗击法西斯的贡献而遗憾,也委婉指出,重庆是一座被遗忘的"战时首都"。[1]众所周知,二战期间的"伦敦、华盛顿、莫斯科和重庆"是四大战时首都,但相比较伦敦、华盛顿与莫斯科仍然作为首都,仍然为后人称颂在二战中的伟大贡献,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则正为人们遗忘。尽  相似文献   

8.
二战初期的苏德关系错综复杂,对二战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1940年11月莫洛托夫访问柏林,与纳粹领导人就双方关心的一系列问题展开了谈判.会谈充满了欺骗与斗争,没能达成任何协议.苏联在这场政治博弈中以失败告终,并为此在以后的战争中付出了巨大代价.  相似文献   

9.
根据历史档案记载,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从占领地区强行征召了大约1200万外籍劳工到德国企业做工,这其中主要是犹太人和中东欧国家的劳工。到1944年,德国企业中有30%的工人是来自外国的劳工。在1998年至1999年间,波兰、美国、俄罗斯等国众多的纳粹时期幸存劳工向本国和德国法院提起赔偿诉讼。德国政府为此决定对战时劳工实行全面赔偿。德国在2000年8月通过了"赔偿基金法案",对纳粹强制劳工的获赔资格和获赔金额作了详细规定,并成立了专门负责赔偿的机构:"记忆、责任和未来"基金会。它的成立,既是幸存纳粹劳工争取权益的结果,也是德国政府和企业界勇于承担责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无法幸存     
退休女教师露泽娜·斯坦利是捷克的犹太人,二战期间,她的全部亲人都惨死在奥斯威辛纳粹集中营,只有她一个人死里逃生。她是幸存者。一位名叫山下正男的日本男人,他的全家人都在数年前的阪神地震中死去,惟有他因碰巧出  相似文献   

11.
《创造》2017,(11)
正二战之前,英国拥有人口4800万,赖以生存的食物有三分之二是从国外进口的。二战中,德国对英国进行轮番轰炸,并用海军截断英国的海上运输。军队必须吃饱才能打仗,英国人吃不饱,不用德国人打,自己就先溃败了。那么,英国是如何在二战中生存下来的呢?食物配给有学问首先必须让老百姓吃饱,这是生存的根本。农业部长承担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以政府的名义,额外收购200  相似文献   

12.
德国政治教育。曾经历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第二帝国时期的“国民教育”(Staatbuirgerliche Erziehung)、资产阶级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基于国家和民族的政治教育”(Staatund Volk Bezugspunkte politische Bildung)、纳粹统治的第三帝国时期的“政治教化”(Politische Erziehung)等历史形态。二战以后.鉴于联邦德国政府揭露并深刻反省纳粹统治的黑暗历史.  相似文献   

13.
1961年,美国联艺公司拍摄了一部名叫《纽伦堡审判》的影片,在二战影片史中具有相当的考察意义,其所揭示的法律问题,暴露了更深层次的、甚至更具普遍性的内涵:审判被人类本身的局限所悬置和架空;以及审判被悬置之后,人类所面临的困境与希望的问题。事实上,这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来源于这次审判的悖论之处:它不是由法官审判一般的战犯(包括戈林等纳粹高官),而是审判四名纳粹时期的法官。这真是一场“法官对法官”的独特审判!对于被审判的德国法官恩斯特·简宁来说,他首先是一名博学的法学教授、30多本法律专著的作者、担任过德国司法部长以及高…  相似文献   

14.
李超 《时事报告》2013,(1):95-96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刘楚菡同学来信说,在历史问题上,德国赢得世界尊重靠的是什么?答:今年5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起一项民意调查,考评全球16个国家及欧盟的国际形象。结果显示,德国受欢迎程度高居榜首。二战后,德国本来背负着极为沉重的历史负担,但半个多世纪以来,德国始终坚持悔过与赔偿并重,以实际行动为处理二战遗留问题树立了样板,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纳粹罪行在德国人心中是个抹不去的历史污点,德国人从内心深处为曾经的罪  相似文献   

15.
二战初期,英国张伯伦政府的对苏政策,一方面深受长期以来意识形态的影响,另一方面,英国又不得不直面二战之初的国内外情势。因此,当苏联在波兰、芬兰等地趁火打劫、肆意扩张时,尽管英国政府对苏联充满了猜疑与厌恶,但出于与苏联缓和之战略需要,英国对苏联的行为又表现得异常克制与谨慎,并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改善英苏关系。英国的政策为日后英苏同盟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不久前,德国总统高克、法国总统奥朗德、奥地利总统菲舍等4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波兰奥斯维辛-比尔肯瑙集中营旧址的纪念活动。《东方早报》2月7日刊登记者对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孟钟捷的专访文章,解读纳粹大屠杀是如何上升为欧洲人二战"共同记忆"的。  相似文献   

17.
今年5月28日出版的德国《明星》周刊刊登了题为《沾有纳粹污点的英雄》的文章,首次披露达赖的原“老师”奥地利人海因里希·哈勒的档案材料,证明哈勒原来是一名隐藏了半个多世纪的纳粹分子。此前,关于哈勒可能有纳粹背景的争论不时引起人们的关注,但一直缺乏文献性的依据,哈勒本人也坚决否认自己与纳粹有任何干系。然而《明星》的文章说,今天在柏林的联邦档案馆里,找到了哈勒的原始档案。该档案共80页,其中记录:海因里希·哈勒生于1912年7月6日,1938年5月1日加入纳粹党,党员号码为6307081。同时注明:党卫军38部队,番号为73896…  相似文献   

18.
德国政府有着丰富的社会治理和政治社会化的经验,政治文化建设和对公民的政治教育是其实现社会治理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二战以后,出于揭露并深刻反省纳粹统治这段黑暗历史,帮助德国民众树立正确的“二战史观”的需要;建立、完善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政体,实现地缘政治理想,推行欧洲一体化外交时取信于国际社会的需要;以及铲除政治极端主义,按照资产阶级的政治理念培养教育青年一代,增强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和能力的需要,德国政府把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精心布置,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政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正>1939年春天的欧洲,和平的表象之下暗流涌动。在万里之外的东方,脆弱的平静已被打破。中国战时的陪都重庆,在日军的狂轰滥炸下满目疮痍。英国学者拉纳·米特指出,重庆大轰炸这桩二战中的大事件在西方却鲜为人知。这是有关中国的二战史被  相似文献   

20.
国际社会有责任采取行动来促使人们永远不忘纳粹大屠杀的罪行,警惕新纳粹主义势力抬头,使人类世世代代永远铭记这段历史。在纪念二战结束60周年之际,重温国际大屠杀论坛的这一呼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时代在迅速地变化着,它的脚步越是加快,人们就越是不应忘记历史的教训。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重蹈覆辙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将会更加深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