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7月1日至3日美共在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召开第28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议题是修订并通过新的党纲。新党纲的标题《美国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团结起来争取和平、民主、就业、平等》开宗明义地点明了美共的工作重心和奋斗目标。用美共自己的话说“新的纲领是党从现在一直到实现社会主义战略的一个权威陈述”。①一、党纲修订的必要性美共上一个纲领拟定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80年代初期修改并印发全党。在过去的25年里,国内外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共认为有必要制定出新的纲领,以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具体来说新党纲考虑到以下因素:第…  相似文献   

2.
共产国际对美国共产党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共产国际促成了美共与美国共产主义劳工党的统一,解决了统一后美共内部出现的分裂问题,干预了美共内部的政治斗争,决定着美共的具体政策,并为美共提供了大量的资助。这既推动了美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也造成了美共对共产国际的极大依赖和绝对服从,使美共丧失了独立自主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美国的兴起与历史发展,认为美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苏联模式阶段、文化批评阶段和多元化阶段,逐渐形成了具有美国本土特色的批评模式。马克思主义进入美国是19世纪中叶的事,但它在美国的真正传播———不论是在组织上还是在理论上———应当说是南北战争之后尤其是19世纪90年代之后的事。作为一种与社会政治实践紧密结合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在美国的传播总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美国乃至世界的社会政治环境、马克思主义与各个时期其他的社会思潮和理论思潮的关系、美…  相似文献   

4.
美刊《反思马克思主义》(Rethinking Marxism)2012年第2期(第24卷)刊登了一组名为"资本主义的大众心理学"的专题文章。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道德哲学家菲利普·科泽尔(Philip Kozel)在题为《心灵转型与激进主体性的出现——资本主义的大众心理学导论》的导读文章中介绍了艾伦·韦纳曼(Alan Weinerman)、  相似文献   

5.
1989年"六四事件"之后,中国变成了美国"人权攻势"的主要目标。从此至今,人权问题就一直与军控、贸易等问题一起成为中美关系议程表的主要内容,并在某些特定时期成为最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一时期,美国对中国的人权外交对中美关系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就试图对这一时期中美关系中的人权外交问题做一些粗浅的分析,文章的三个部分分别阐述美国对中国人权外交的主要方式、人权外交与战略利益的关系以及将来的几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马里哈·萨夫里(MalihaSafri)是美国德鲁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兴趣是政治经济学、社区经济、阶级、移民、主体性、种族和性别。本文是他为美刊《反思马克思主义》(RethinkingMarxism)2011年7月号"工人合作社:一个阶级分析"专题所  相似文献   

7.
苏共二十大与美共党内的分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关于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秘密报告。这一报告传到美国共产党内以后,引起了美共党内的大辩论。在要不要反思斯大林的错误、反思美共的政策等方面,美共党内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并最终导致了美共的大分裂。  相似文献   

8.
美国共产党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共产主义是20世纪的美国主义"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口号.它以通俗的形式,向人们介绍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有力地回击了敌对势力对美共的攻击和诬蔑,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年十一月四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里根以压倒优势当选为美国第四十九届总统。它标志着美国开始了转向保守的一个新的时期。在外交方面,里根推行"以实力求和平"的战略,谋求稳定和改善美国现有的国际地位。近一年来,里根政府正在对美国以往的具体外交政策重新探讨,进行调整。由于欧洲是美、苏争夺的重点,西欧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历来占据重要地位,人们必然关心:在这期间,美国的战略重点是否有所改变;美国对西欧的政策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美、欧关系还面临什么问题、前景如何?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1月20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就职演说中宣称要"在全世界传播自由",把"结束世界上的暴政"上升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此前一天,赖斯国务卿在美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上作证时,把津巴布韦与朝鲜、缅甸、伊朗、白俄罗斯和古巴一道,列为"暴政前哨",称美要与这些国家的"被压迫人民站在一起"。将一个面积39万平方公里、人口1300万的黑非洲内陆国家提升到美对外政策重点对付的位置,实属罕见。美国此举,既是多年来西方仇视津政府的结果,也表明它对津的态度发生了新的变化。最近  相似文献   

11.
美国在亚太地区实施"再平衡"战略,这并不意味着它放弃了对欧洲安全的关注。美国督促欧洲国家加强军备、提高防务预算,鼓励其在国际安全事务特别是在维护欧洲周边地区安全稳定,并干预全球冲突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美国的目的是在北约框架下,让一个加大安全投入的欧洲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从而实现美欧的防务"再平衡",减轻美国的责任和负担。不过,欧洲各国仍未完全走出债务危机阴影,在各国政府预算安排中,军费开支被排在较后位置。同时,一些欧洲国家民众的和平主义意愿也阻碍了这些国家过多参与国际军事行动。2014年持续恶化的乌克兰危机,提升了部分欧洲国家增强本地区防务水平的意愿,但仍未从总体上改变美欧防务"失衡"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对于美国的亲以立场,向来存在两种解读方式,即"利益集团说"和"战略利益说"。然而,这两种学说并不能解释美以特殊关系得以存续的全部,集体身份的认同对美以特殊关系的形成与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这种集体身份认同的构建并非一朝一夕,而且需要长期互动实践,与美以特殊关系之间也并非是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因果关系,而是一个相互建构、互相制约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3.
9月11日,美国遭到国际恐怖主义突然袭击,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顿时变成"战场".布什总统立即宣布美进入"紧急战争状态",并呼吁世界各国与美--起向恐怖主义宣战.10月8日凌晨,经过近一个月外交、军事等多方面的准备,美开始对在阿富汗的恐怖分子实施军事打击."9·11"事件重创美国,并将对其产生一系列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美国共产党国际部书记比奇特尔(Marilyn Bechte1)女士的介绍,对美共的历史和当前的任务、美共的组织状况、美共的经费来源、美共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认识以及美共的联盟政策及在今年大选中的策略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特朗普执政后以"美国优先"为原则调整对外战略,对美欧关系造成巨大冲击。美国在贸易、安全、外交等各领域背离对欧政策传统,不顾欧洲利益、不听欧洲劝说、不屑与欧洲协调,对欧洲国家外交政策形成挑战。面对这一形势,欧洲已掀起一轮关于美欧关系前景的大辩论,跨大西洋主义的可持续性受到质疑。同时,欧洲对美"双重切割"政策初步成型。这一轮美欧关系变动是历史和现实政治作用的结果,是以杰克逊主义为底色的"特朗普主义"主导下的外交政策调整,是冷战后美欧世界观、权力观渐行渐远的结果,也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背景下欧洲对美战略价值下降的表现。此轮关系调整涉及美欧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发展方向的分歧,触及美欧关系底线,影响深远。美欧关系的不确定性也给正处在十字路口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带来更多挑战。美欧关系的变动将加剧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危机。在继续积极引导美国、稳固中美关系的同时,中国应对欧洲外交的两面性和灵活性保持清醒认识,在当前国际秩序面临压力的背景下,继续做现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改良者。  相似文献   

16.
美共主办的《政治事务》杂志2004年1月号刊登了该刊记者对美共主席萨姆·韦布题为《民主极其重要》的访谈。在访谈中,韦布认为在美国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中,共产党要重视美国的民主传统,否则社会主义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将被边缘化。访谈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地缘政治想象是特定民族和国家对不同地理区域政治—战略重要性的总体判断,在特定国家对外政策和国家战略的制定、实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自20世纪初以来,美国对西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想象在多位地缘政治学家的阐发下逐渐成形,并迅速构成美国亚太政策的主要精神线索。二战结束后,美国对西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想象虽经历不同阶段,但呈现出连贯一致的逻辑,即"美国是太平洋国家",在西太平洋天然拥有"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西太平洋的边缘海尤其是离岸岛屿(岛链)具有异乎寻常的战略价值,对美国控制西太平洋至关重要;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安全秩序中的"主导地位"是其全球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允许亚洲大陆强国挑战其控制权,但对亚洲大陆的介入尤其是军事介入因形势不同而需慎重考虑。目前,随着"印太"战略的推出,美国对西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想象正处于一个延续与变形交融的关键阶段,这对美国区域政策乃至全球战略缔造的影响愈发突出。  相似文献   

18.
沈鹏  花馨 《当代世界》2016,(11):22-25
正美国在"重返亚太"战略中高度依赖同盟,把同盟当作其维护美国利益的重要途径。在自身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美国需要同盟的配合。其中同处于东北亚地区的美日、美韩两同盟都同步得到了强化。通过对日韩施展"巧实力"外交,美国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盟国战略重心的调整,缓解了美国在东北亚地区资源紧张的情况。美日、美韩在地区安全环境中的互动2009年,奥巴马政府就任之初,曾提升与中国和东盟的关系,使日本担心美国是否会冷落自身。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问亚洲时把首  相似文献   

19.
白劳德曾是美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重要领导人,他担任美共负责人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美共历史上党员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鼎盛时期.但就是这样一位党的核心领导人,在1945年春夏之交,急速地被美国共产党由"天才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定性为"工人阶级的叛徒"和"现代修正主义者".历史已经又走过半个多世纪,在深化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认识的今天,正确定位和评价白劳德及其思想十分必要.这不仅是为了真实地再现历史,更为了准确地昭示未来,实现以史为鉴.青岛大学丁金光教授的新著<白劳德评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版),可谓是这一领域研究的力作.通读全书,不仅敬佩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更为作者提出的一系列富有见地的新观点所吸引,作者不拘俗套,勇于创新,使全书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和突破之处.  相似文献   

20.
从退让到抗争——试析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建设与合作",在与美国的利益博弈中基本呈现一种"步步退让、有限抗争"的外交姿态,极大地损害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但以美国2007年初执意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为转捩点,俄罗斯的对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和变化,从言词到行动,俄罗斯开始以一种积极进取的姿态来切实维护其国家利益。俄罗斯对美国的这种政策变化,既是美对俄长期"挤压"政策所造成的,也是俄罗斯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结果,并对俄美关系的下一步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