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泸溪菊花石     
向民贵 《学习导报》2014,(11):56-57
盘古开天十八峒,仙女撒下花数丛。唯有盘瓠峒奇雅,菊花至今开石中。泸溪是著名的盘瓠文化发祥地之一,相传辛女嫁给盘瓠时,盘瓠非常穷,没有礼物送给辛女,就用盘瓠峒里的石头雕了一朵栩栩如生的菊花戴在辛女头上。盘瓠的真挚感动了玉皇大帝。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玉皇大帝派仙女到盘瓠峒撒下许多菊花。次日,  相似文献   

2.
<正>进入收花、轧花生产以来,农八师石总场北泉加工厂工会组织轧花一、二车间和棉场卸花人员,开展了"比安全、比质量、比降耗、比进度、比管理"的轧花生产劳动竞赛。这个厂自开展轧花劳动竞赛以来,两个轧花车间为树立"银力"品牌意识,各车间、班组  相似文献   

3.
菊花是秋天的笑容和姿势,菊花是秋天的色彩与希望。没有菊花的秋天,天空都会黯淡;没有菊花的秋天,人间一片肃杀;没有菊花的秋天,大雁找不到南归的路;没有菊花的秋天,寒霜也不会那么洁白。菊花战斗在萧萧风中,燃烧在苗圃村郭,菊花暗香袭人不醉人,夹裹着缕缕诗情,弥漫在中华上下数千年。  相似文献   

4.
正菊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因其开于群芳凋零的深秋,花色艳丽,花香清新淡雅,花姿隽美多变,倍受人们喜爱。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养菊、赏菊、品菊、咏菊、画菊的传统中,菊花不断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与文化,逐渐培养了中华民族雅洁高尚的情操、品德素养和民族节气,并最终发展成为具有丰富精神意蕴和独特文化内涵的菊文化。菊,亦作"鞠",以身姿为低头鞠躬之式,故有此名。因开花于秋季,故又称"秋菊"。依生物学分类,属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由舌状花和筒状花聚缩而成,舌状花是花  相似文献   

5.
"毛瓷":毛主席用瓷,是一九七四年为庆祝毛泽东主席八十一岁生日专门烧制的釉下手绘双面花五彩瓷。特制了月季花、芙蓉花、菊花、梅花系列产品,器型为碗类、杯类等。从瓷质到造型、釉质、釉色、花纹的描绘,堪称陶瓷经典之作,是当代醴陵窑中的极品,二十世纪最荣耀的中国名瓷。月季花:应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春季。月季花又名月月红,常开...  相似文献   

6.
正菊花是古代文人珍爱的花卉,被列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咏菊名句,如"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秋菊有佳色"(陶潜);"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历代画家亦喜以菊花为画材,徐渭、朱耷、齐白石、潘天寿等,都有画菊的佳作传世。贵州现代画家萧之亮,一生爱菊、种菊、画菊、咏菊,对菊花的钟爱堪比东晋诗人陶潜;他一生所作亦以菊花最多、最精,故生前有"萧菊花"的雅号。萧之亮,原名汝富,别名导群、  相似文献   

7.
在苗族、土家族聚居的盘瓠文化发祥地的泸溪县,民族工艺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菊花石雕、桃花石雕、三色石雕等颇有影响。著名作家沈从文、画家黄永玉等都先后撰文向海内外推介这些民族工艺品,引起了中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赞誉。泸溪菊花石雕鬼斧神工、祥龙腾云、秋菊争妍等,千姿百态,人们爱不释手。如佘军菊花石雕工作室创作的《秋趣》和《松鹤图》等作品,抓住菊花的特征,采用圆雕和镂空雕相结合的技法,将菊花的俯伸、枝叶的穿插错落、转折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在2000年省文联举办的“湖南省首届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大奖赛及精品展”中,《秋趣…  相似文献   

8.
正在河北省沙河市西部丘陵山区,太行山东麓的山沟里,坐落着一个赫赫有名的"全国文明村"——栾卸。美,是记者走进栾卸村的第一印象。宽阔干净的道路、翠绿茂盛的杨柳、竞相绽放的花朵、错落有致的建筑……栾卸之美,不仅美在环绕村庄的绿色,美在村内柏油路的洁净,更美在村民的淳朴高尚。是什么让这个位于山沟里的村庄实现了从低矮土  相似文献   

9.
"毛瓷":毛主席用瓷,是一九七四年为庆祝毛泽东主席八十一岁生日专门烧制的釉下手绘双面花五彩瓷。特制了月季花、芙蓉花、菊花、梅花系列产品,器型为碗类、杯类等。从瓷质到造型、釉质、釉色、花纹的描绘,堪称陶瓷经典之作,是当代醴陵窑中的极品,二十世纪最荣耀的中国名瓷。月季花:应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春季。月季花又名月月红,常开不谢,全年好景,以证毛主席"只争朝夕"之意(一九六三年《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象征全国山河一片红。芙蓉花:芙蓉,又名木芙蓉、拒霜花、木莲,原产我国南方。毛主席曾有诗句"芙蓉国里尽朝晖"(一九六一年《七律·答友人》),以芙蓉入画,以解主席故乡之思。菊花:菊花盛开于秋季,言寓收获之意。人云"自古清秋多寂寥",然而毛主席认为秋季"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并有诗赞曰"黄花分外香"(一九三一年《采桑子·重阳》)。梅花:毛主席最爱梅花,有诗云"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九六一年,《卜算子·咏梅》)。梅花在风雪中昂扬挺拔,此亦主席逆流而上、乐观旷达、永不气馁的精神写照。  相似文献   

10.
徐志长  东海 《前线》2008,(9):56-57
月季是北京的市花之一(另一市花为菊花),在北京奥运会上所用的颁奖花束名为“红红火火”,就是由9枝“中国红”月季组成,配材为6枝火龙珠、6枝假龙头、6片芒叶、6片玉簪叶和6片书带草。在奥运赛场频频亮相的“红红火火”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月季为何在奥运会上有如此礼遇?月季又有什么特殊的经历和故事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呢?  相似文献   

11.
杜梅萍  金蕾蕾 《前线》2016,(8):57-58
正月季被誉为"花中皇后",象征着和平、友谊和爱情,1987年和菊花一同被定为北京市市花。2016年世界月季洲际大会暨第十四届世界古老月季大会、第七届中国月季展和第八届北京月季文化节在大兴区成功举办。此次大会,面向全球展示了绿色中国、生态北京的美好形象。月季界的奥斯卡——世界月季洲际大会每年5月底到6月中旬,是北京月季盛开的季节,此时繁花似锦、月月不断,直至深秋。徒步于浓浓的花香之中,令人痴迷、陶醉,是难得的一次  相似文献   

12.
在塔斯尔海,只要提起地膜一班班长赵菊花,人们无不竖起大姆指称道:“那可是个好假小子。” 1997年,地膜厂新购进一台“安庆”机组,安装时,赵菊花作为唯一的女性,加入了安装行列。上高,她爬到  相似文献   

13.
“功过簿”     
夕阳西垂,寒风刺骨,江苏省靖江市海联塑料制品厂仓库门前却是一番热气腾腾的义务劳动的景象。塑料粒子进库,编织袋出厂,装装卸卸来来往往忙得热火朝天。仔细一看,装卸队伍全是厂里的干部和勤杂人员以及下了早班主动参战的职工。义务劳动没有报酬,然而没有动员,甚至连招呼一声也不要,受  相似文献   

14.
残菊     
冰冷的霜华,酸利的风片,和那东篱底下,几扎带着病容的菊花,好象结上生之不解的冤仇,成个利害相反的阶级,整天到晚,不断的压迫和攻击。开过了的大菊,留下来凋残的花,和那枯稿的叶,还着她的干儿,亭亭独立;旁边绕着好些的小菊子,一半儿不在萌芽,一半儿正在吐蕊,娇娇花,嫩嫩叶,对那凛烈的风霜,一种活泼泼的生机,偏又使劲儿繁华调畅,死的死,活的活,死的愈显出她嶙峋的傲骨,活的又养成那活泼的生机,那活泼的生机,便是受那嶙峋傲骨的刺激和濡染;虽不时也归于委化,那黄土中深埋着他的许多苗儿,又无处不乘时待发。 注:此诗写于1921一1923年间,发表于…  相似文献   

15.
耕耘与收获     
李菊花是农一师十三团十三连的一名承包职工。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努力学习、钻研植棉技术,连续3年创下连队单产第一的成绩,每年都被评为团"先进生产者"。10年前,李菊花刚接触种植棉花,由于不懂技术,连续3年亏损,一家4口人仅靠每月的基本工资维持生活。丈夫外出到砖场打工,因机  相似文献   

16.
<正>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波澜不惊的工作履历,更有一番雄心壮志,坚实地踏出她20多年如一日的人生轨迹。她叫樊菊花,是一名塔机操作手,俨然一朵凌空绽放的多彩菊花。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受了命运的挑战。1994年10月,她和5名女职工一起被调到吊装公司工作,学习操  相似文献   

17.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的习俗多彩而浪漫,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大概因为重阳这一天已接近晚秋,空气清新,能见度高,所以人们愿意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的许多文人都喜欢鲜花儿。著名的当代女作家冰心也不例外。童年时的冰心,受父母双亲的影响,喜欢动物,对于花木,更有特殊的爱好。那时候,冰心家的花园里栽有腊梅、秋海棠、菊花等各种各样的花,而冰心最喜欢的花儿是玫瑰。冰心童年时喜欢读书。11岁读《红楼梦》,看到书中尤三姐形容探春的传神句子:“三姑娘的混名儿叫玫瑰花儿,又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有刺扎手……”的段落时,就对这种既浓艳又有风骨的玫瑰花,十分向往。但冰心真正与玫瑰结缘,是在青年时期。1918年9月,冰心考入协和女子大学理科预科。“女大”大礼堂的厅…  相似文献   

19.
笑谈丰收事     
正秋收之季,行走在印江的山乡田野,广大干部群众收获的不仅是果实,还有对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地处武陵贫困山区的印江正全线发力,背水一战。秋收之季,行走在印江的山乡田野,广大干部群众收获的不仅是果实,还有对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金秋采菊小泽村金秋十月,金黄色的菊花为印江峨岭街道小泽村盖头坡的群山披上了金灿灿的外衣。在印江盖头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菊花基地里,  相似文献   

20.
徐必常印象     
宋相王安石,人称王拗公,做事执拗,不肯变通,又爱剑走偏锋。据《西清诗话》载,王安石写了一首《残菊》诗:"黄昏风雨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引起和欧阳修的激辩。毕竟菊花普遍都枯于枝头,不落花瓣,你就随大流多好,却非要写那少见的落瓣菊花。还引经据典,说什么屈原《离骚》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句子。故其变法虽利国利民,却换得朝野一片骂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