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翻开《二十八团(现二十九团)团志》,有两页是关于团场"英雄人物简介",介绍在团场屯垦戍边中有过显著贡献的"草根明星"。其中有一个人的故事最曲折、经历最传奇——他就是农二师二十九团退休职工玄怀珠。虽然他退休已经20年,但他的"明星"光芒却一直没有暗淡,他的故事也让人留在了心底、挂在了嘴边,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2.
<正>他,22年来坚守在团场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他,依靠科学、勤劳致富,近十几年来,年年收入都在十几万元,连年获得团"先进生产者"等荣誉称号;他,用真情和汗水谱写出了一曲动人的创业者之歌,带动了周围的职工群众共同致富,成为致富路上的"领头羊"。他就是一师十一团六连土家族职工李福春。年近50岁的李福春,1991年和妻子从重庆黔江来到十一团拾棉花挣钱。他克服艰苦的生活条件,每天早出  相似文献   

3.
<正>生命的路上,没有岸,只有帆,要鼓起生活的风帆勇敢向前。正是凭着这一信念,他在左臂残疾的情况下,由一名普通教师,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了农七师一三一团中学教导处主任、党支部书记、校长等岗位。他就是今年53岁,现任一三一团教育科科长兼团中学校长的杨克俭。  相似文献   

4.
正他,22年来坚守在团场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他,依靠科学、勤劳致富,近十几年来,年年收入都在十几万元以上,连年获得团"先进生产者"等荣誉称号;他,用真情和汗水谱写出了一曲动人的创业者之歌,同时还带动了周围的职工群众共同致富,成为致富路上的"领头羊",他就是一师十一团六连土家族职工李福春。  相似文献   

5.
正在八师一四八团希望园小区,每天都能看到一位身穿治安服的老人,他看到过往车辆赶忙招手停车,认真地对车辆进行登记;看到小区居民乱扔垃圾,就赶忙上前制止;哪个居民家里下水道堵了,他赶忙向社区反映,及时联系工作人员进行疏通,他就是一四八团二社区的退休党员柳同欣。今年71岁的柳同欣,入党30年,是一四八团修造厂的一名车工。2003年退休后,本应安逸悠闲地享受晚年生  相似文献   

6.
<正>他,土生土长在兵团;他,爱亲爱民在兵团;他,勤劳致富在兵团;他,扶贫帮困在兵团。他,就是霍城迪香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斌,今年45岁。5月11日,母亲节这天,阳光暖暖地照着大地。原本要和九○团一公司洽谈合作事宜的陈国斌,得知六十一团园三连、园四连有两个少数民族小孩,因患病家庭困难,需要救助,他更改了洽谈时间,带着妻子武凤艳来到园三连阿扎马提的家。3岁半的阿扎马提,5个月时检查出患有软骨  相似文献   

7.
他和谢晋元是黄埔军校先后期同学;他和谢晋元都长期在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任职;“八·一三”淞沪会战中,他任第八十八师第二六二旅第五二四团中校团附,可当他接到坚守四行仓库的命令后却不幸负伤入院治疗,由中校参谋主任谢晋元改任团附接替他领导了那场举世闻名的“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战斗;1941年,谢晋元不幸遇害,后被追赠陆军少将,三年后的1944年5月1日,他也为抗战事业英勇殉职,也被追赠陆军少将……然而,在当今,谢晋元的事迹写进了海峡两岸大、中学校的历史教科书,还被印在了台湾的邮票上,而他却鲜为人知……黄永淮,号泗光,别名黄…  相似文献   

8.
<正>1992年,年仅17岁的曾洪从老家来到农十师一八六团投亲,在姑姑一家的帮助下,他在一八六团扎下了根,成为了一名职工。1996年,已到了谈婚论嫁年龄的曾洪回老家探亲时在亲戚的介绍下认识了比他小一岁的吴德会。当时吴德会还在广东一家工厂里打工,两人见面后彼此感觉还不错。回到一八六团后,两个人通过书信、电话保持着联系。  相似文献   

9.
<正>2005年年底,刘修军一家还在为没钱置办年货发愁,是连队发给的救济面粉、救济清油帮他度过了年关;到去年年底,刘修军已经拥有固定资产15万元,存栏羊286只,这一切意味着他怎样都可以过一个富足的新年了。刘修军是农七师一三○团四连农工,5年前当他以41岁的壮年之身吃着团发救济粮时,终于决心发展养殖业。这一年,他向别人借  相似文献   

10.
闪光的足迹     
二师劳动奖章获得者、二十二团医院院长顾新,从医30年来,他勤于钻研,善于实践,以真诚的处世态度、高尚的医德情操全心全意为病人解除痛苦,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奋力攀登医学高峰,拓宽服务领域,在团场医院开展了普外、肿瘤、急诊、妇科等手术,有的还填补了空白;他撰写十多篇医学论文,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他多次荣获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43岁的陈国强,3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病魔无情地剥夺了他双腿行走的权利。这样的坎坷对他影响深远,可在农二师二二三团残联、家庭父母及社会的亲切关怀帮助下,他不甘落后、自强自立,用信念撑起生命的蓝天。陈国强于1989年高中毕业,步入社会。对于自己能干什么、该干什么,一度迷惘和绝望。当时因残疾行走不便,团党  相似文献   

12.
1998年,张锦州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坐上了西去的列车,在农二师二十二团四连安了家。他大胆承包了30亩甜菜地,年终2000多元的净收入让他坚定了扎根兵团的信心。2003至2005年,他抓住团工会贴息贷款的好政策,开始发展自营经济。他给自己订了靠大田增收、靠养殖致富的多种经营目标。到年底时,收入达5.6万余元,他也因此被团工会评为致富能手、养殖状元、团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3.
如今的赵学义,在农九师一六一团俨然已是一个名人,他去年仅羊毛收入就达3万元,养羊业纯收入达12万元。赵学义是一六一团十三连的一名普通牧工,今年43岁。多年来,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依靠先进的科学养殖技术发展养殖业,在团场自营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示范带头作用,每年自营经济纯收入都在4万元以上。他多次评为团先进生产者、青年致富能手等;2007年,他被评为兵团职工自营经济百佳示范户。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42岁的魏尊元,是农七师一二九团三连一名青年民兵。1993年来到一二九团后,曾卖过冰棒、贩过鸡鸭打过工,凭着挣来的辛苦钱,1997年,他开始承包土地。最初几年,他不懂农  相似文献   

15.
正杜如明是一名老军垦的后代,出生在农一师二团,对兵团团场事业感情笃深。正是这种热爱,工作28年来,他一直在农一师二团加工厂工作。并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团加工厂领导。自2005年以来,他先后担任加工厂副厂长、书记兼厂长。工作中他严抓管理,勇于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杜如明2005年至2007年,连年获得师市棉花加工先进个人;2008年获得师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2009年荣获"农一师劳动模范"称号。在他的带领下,二团加工厂2005年至2007年荣获师市"先进加工厂""、棉花加工质量优胜单位"称号;2007年荣获兵团"棉花加工质量年活动"先进企业。无私管理落美名"管理出质量,质量出效益"是杜厂长工作中的座佑铭。在加工厂,工人们都说他是"黑包  相似文献   

16.
公元1993年,九团发生了“11·17”特大车祸肇事。幸免遇难的九团政委施锦云同志,成了人们谈论的新闻人物,都说他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那么他的近况怎样呢? 人们心里有他 噩梦醒来是早晨。施政委当天得救以后,大脑失去思维,当他从医院的病榻上苏醒后,第一句话就问:“车上的同志怎么样?”人们闪烁其辞,他顿时从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11月9日,一师五团宏泰枣业公司里一派繁忙景象,一辆装满了红枣的车辆正在卸车,分选红枣的机器,洗枣子车间、烘房都开足了马力加工红枣,现在正是五团宏泰枣业有限公司加工最繁忙的时间。五团宏泰枣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法人王亮今年31岁,自己创业这五年,可谓是一路艰辛一路歌。2009年本科毕业后,父母为他谋就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他骨子里天生不安于现状,不甘于平凡的他怀揣创业梦  相似文献   

18.
<正>7月21日,农六师一O五团四连职工蒋忠良和妻子在棉花地里锄草,望着满眼碧波一样的棉田,心里充满了喜悦,不禁又让他想起了去年纯收入20万元的好年景。说起蒋忠良可是一O五团颇有名气的人,由于聪明能干、善于经营,他在2006—2008年3年时间共赢利了18万  相似文献   

19.
正五月的二师二十四团阳光明媚,花香四溢。在团场,到处都能听到职工群众感恩的话语……是他为条件落后的团场职工带来光明;是他的努力让团场的孩子走进了双语幼儿园;是他的不辞辛劳让团场退休老人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他就是河北援疆干部张伟。"七对一"开启对口援疆新模式2014年3月底,张伟肩负着援疆责任,从河北张家口市来到二十四团。他安顿下来的第二天,就开始下  相似文献   

20.
<正>要说起拾棉花,一般人都以为男人拾不过女人。可就在农二师三十四团八连,偏偏就有一位日均拾花140公斤,连续三年夺取该团拾花劳动竞赛冠军,他就是来自河南省通许县陈关乡的拾花季节工罗权益。今年29岁的罗权益在新疆拾棉花已有5个年头。他先后在芳草湖农场、八十九团、八十七团等地拾棉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