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锋队》2002,(5)
根据我国的法律和司法解释,腐败犯罪的中间人被界定为介绍贿赂犯罪嫌疑人,其行为属于刑法严厉打击的严重刑事犯罪。我国新颁布的《刑法》第三百九十二条规定: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1999年8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中,明确规定了介绍贿赂罪的界定和立案条件:介绍贿赂罪是指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行为。“介绍贿赂”是指在行贿人与受贿…  相似文献   

2.
“权钱交易”,早已成为人们所熟知的腐败现象。凡贿赂案件,无不是权钱交易的产物。这种交易,往往犹如市场上的商业交易一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出卖权力的行为),或者在短时间里的一前一后完成。这种权钱交易,可称之为“现货交易”。在法纪机关查办的案件中,这种权与钱之间的现货交易行为,是很容易依照现行法律、法规和纪律予以惩处的。  相似文献   

3.
易伯春 《唯实》2001,(3):40-42
“公贿”,就是公款行贿。它是指国有或集体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包括正当和不正当利益),以个体或小团体的名义,向其它单位或从事公务的人员进行贿赂的行为。这种贿赂往往在“未进个人腰包”的掩护下,使一些当事人逃避处罚,从而导致国家和集体的财产被肆意侵害。还由于“公贿”案件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形成了“公贿”案件发案的多,处理的少.本文根据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办案人员提供的大量“公贿”案件线索,试对当前流行的“公贿”现象进行透析。 “公贿”现象的高发领域 “…  相似文献   

4.
<正>"在一些民间借贷案件中,高利贷现象较为普遍,一些职业放贷人为了谋取高利,想方设法规避国家关于利息的上限规定,对金融秩序乃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法官顾婷婷介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护。"近年来,随着金融管制的持续放开,很多非法吸储团体打着民间借贷的旗号进行非法吸储,导致很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8,(4)
正案例小故事::2015年,王某通过微信向崔某借款5万元,后又以现金形式借款8000元。到还款期后,王某一直未还钱。崔某将王某起诉至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并提交了他与微信昵称为"小熊"的聊天记录。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小熊"的微信账号中关联的电话号码与王某的电话号码一致,系同一人。虽然双方没有签订书面的借据,但微信聊天记录可以确认双方之间存在借贷关系。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判令王某偿还崔某58000元。  相似文献   

6.
孙明奇 《理论学刊》2007,(10):90-93
近年来,商业贿赂成为腐败的一个集中表现形式,商业贿赂案件数量的上升和金额的大幅增加,使得反商业贿赂变得任重而道远。要治理商业贿赂,必须充分研究商业贿赂产生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商业贿赂与公务员的关系、腐败产生的文化诱因、相关法律制度的构建等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商业贿赂成为腐败的一个集中表现形式,商业贿赂案件数量的上升和金额的大幅增加,使得反商业贿赂变得任重而道远。要治理商业贿赂,必须充分研究商业贿赂产生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商业贿赂与公务员的关系、腐败产生的文化诱因、相关法律制度的构建等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商业贿赂成为腐败的一个集中表现形式,商业贿赂案件数量的上升和金额的大幅增加,使得反商业贿赂变得任重而道远。要治理商业贿赂,必须充分研究商业贿赂产生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商业贿赂与公务员的关系、腐败产生的文化诱因、相关法律制度的构建等等。  相似文献   

9.
何丹翩 《先锋队》2010,(11):13-15
非物质贿赂是相对于物质贿赂而言的,是将赤裸裸的权钱交易转向隐蔽的新型贿赂,属于隐性腐败的范畴。非物质贿赂的滋生蔓延,是腐败形式的一种“转移”,也是行贿与受贿双方为逃避党纪国法制裁的“被迫迁移”。  相似文献   

10.
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腐败犯罪案件中,当以利用职权收受贿赂犯罪社会影响最坏,危害性更大。而在贿赂犯罪案件中,又以主动伸手索取贿赂主观恶性最严重。那么,索贿犯罪有哪些新动向?该如何加大打击力度,最近,我们对锦州市检察院近几年查处的百余件贿赂案件进行分析,发现索贿犯罪有三个新动向。  相似文献   

11.
物质贿赂比较常见,早巳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而时下另一种贿赂也应引起领导干部的重视,这种贿赂就是“精神贿赂”。所谓“精神贿赂”就是以别有心的手段或方式打动或打通别人,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比起物质贿赂,“精神贿赂”更恶劣,危害更大。因为物质贿赂是有形的,或钱或物,有数目,有价值,一旦行贿败露,证据确凿,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而精神贿赂则范围广阔,防不胜防,而且不必遮遮掩掩。不少领导干部喜欢古玩字画,一些行贿者看准了这一点,不惜巨资,购买古玩字画,以馈赠交友为名,送给当权者。当“共同的爱好和志趣”把两人的关系拉得十分“…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竞争法)第8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商业贿赂中的“回扣”作为违法行为尚属首例。《竞争法》第8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本文笔者试从商业贿赂行为与回扣的含义,当前回扣表现、危害以及如何追究回扣法律责任等问题作一浅论。  相似文献   

13.
他山之石     
深圳严查六类国企领导违法违纪案广东省深圳市监察机关为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切实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违法违纪案件的打击力度,将六类案件列为要严肃查处的国企领导人违法违纪案件。这六类国企领导违法违纪案件包括:经营决策中的“三乱”行为,即乱投资、乱担保、乱借款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流失案件;国企领导人暗箱操作经营项目,从中牟取不当利益案件;私设“小金库”私分滥发公款案件;以职务消费为名谋取不正当利益案件,主要表现为用公款为本人购买住房、保险、参与公款旅游等;违反规定领取兼职报酬案件;公款买送购物卡案件。(摘自《经济参考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批大大小小的收受贿赂的腐败分子受到法律的严惩,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也发现,对收受贿赂的腐败官员惩治严厉,媒体也不断曝光,而对贿赂行为的始作俑者——行贿人却惩治偏轻,相关报道也不多。谁都知道贿赂由行贿和受贿双方构成,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在这对相互依存的丑恶关系中,因受贿方往往是手握公共权力的国家公职人员,理应对其从严要求、从严惩处;但行贿方扮演的角色和作用也不可忽视,值得深入研究。追究大大小小腐败官员堕落的轨迹,确有极少数人从一开始就寡廉鲜耻、利用职权、伸手索贿,但多数人第一次受贿是被动的,是…  相似文献   

15.
“权钱交易”,早已成为人们所熟知的腐败现象。凡贿赂案件,无不是权钱交易的产物。这种交易,往往犹如市场上的商业交易一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出卖权力的行为),或者在短时间里的一前一后完成。这种权钱交易,可称之为“现货交易”。在法纪机关查办的案件中,这种权与钱...  相似文献   

16.
说法     
《廉政瞭望》2011,(10):49
1、民间借贷约定的利息有保障吗?案例:今年元月,李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向朋友孙先生借款20万元,双方约定借款期限为3个月,利息10%。协议签订后孙先生如约将20万元钱交给了李某。不料,借款到期后李某一直不肯归还本金,也不肯支付利息,无奈之下孙先生只好  相似文献   

17.
刘书俊 《求实》2006,(Z4):106-107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环境法律关系也莫能例外.环境法律关系不同于物质社会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意志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以法律上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相应的现行法律为前提,并由国家强制力予以保证.  相似文献   

18.
龚亮 《理论与当代》2004,(11):27-28
在合同法律制度中,合同作为一种双方法律行为,在本质上是双方或多方意思表示的合意。意思表示是行为人把进行某一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心意愿,以一定的方式表达于外部。合同的成立,是指基于当事人的合意,即意思表示一致。合同订立的过程就是当事人双方使其意思表示一致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这一过程是由“要约—承诺”或者“要约—反要约—承诺”的步骤构成的。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合意”一词,合意一词源于罗马法,按拉丁文的原意,它是指合同当事人内心意思的一致。因此合同的成立应当以各方当事人内心的真实意思的一致为准。这就要求意思表…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5,(3)
<正>2011年10月20日,吴某与张某签订了借款合同,约定月利息为3.5%,并约定还款时间,此款到期之后,张某未能给付欠款、吴某诉至法院要求张某偿还欠款及利息。法官在审案过程中,得知张某向吴某借款的最高利息已超出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然而,我国法律同时明确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超过这个合法范畴部分不受法律保护。现在银行贷款的利率是6厘多,而吴某与张某  相似文献   

20.
正复利又称为"利滚利",是指对利息的归还约定一定的期限,若借款人在约定期限内未返还利息,则未返还的部分计入本金计算利息。那么,民间借贷中计算复利的行为合法吗?关于民间借贷的利息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