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0世纪末叶的历史大变动中,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居于核心地位。论时序,东欧剧变在前,苏联解体在后;但论及根源和影响,则苏联解体为主,东欧剧变为次。所以,这次大变动被统称为苏东演变。苏东演变由于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造成了国际格局大改组、世界局势大动荡、社会主义运动大挫折,旋即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所感受到的冲击波尤为强烈。直面客观现实,深入总结反思,得出正确结论,汲取经验教训,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不容推卸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一些社会问题开始凸显,再加上"苏东剧变"这一"例证","庸俗生产力论"及其变种社会形态"自然更迭论"重新抬头.它们通过扭曲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否认在较为落后的国家建设、建成社会主义,从而得出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结论.本文通过对社会形态更迭起点的历史事实及其原因分析,论证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国家,尤其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在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之时,中国共产党却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有许多方面,本文仅论其一,即中国共产党"质的固定"与"非质的灵活"结合运作的方略.  相似文献   

4.
对唯物史观的深刻理解和科学实践,使列宁主义不仅同勃朗基空想主义的唯意志论区别开来,也同改良主义的历史宿命论区别开来。苏东剧变否定不了列宁主义和"东方道路",更不能得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结论,相反,其证明社会主义运动应该更加严肃地研究和实践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5.
十几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和实践者对苏东剧变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研究,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在苏东剧变中的作用作出了评价,对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途和社会主义的命运进行了判断。尽管他们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作用看法不尽相同,但对社会主义的未来则充满一致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蒋锐 《岭南学刊》2001,(5):36-40
本文围绕斯大林的社会主义"一国建成论"展开,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斯大林的"一国建成论"与列宁的"一国胜利论"究竟有没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二是斯大林"一国建成论"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内在的逻辑缺陷;三是斯大林"一国建成论"在实践中所导致的种种矛盾.文章认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发生的苏东剧变绝非"一日之寒"所造成的,在考察这一事变发生的根源、总结这一事变的沉重历史教训时,我们不能不从斯大林的社会主义"一国建成论"这一理论源头出发来思考问题,不能不从社会主义"一国建成论"的整个发展过程和实践过程来思考问题,并从中得到应有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4月1日至3日,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和湖北省党建学会在汉口联合举行“苏东演变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理论研讨会。会议入选论文72篇。与会同志共同探讨苏东演变的原因、教训及其对世界格局和社会主义的影响,交流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讲话的体会,进一步加深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增强了对社会主义发展前途的信心。现将会上提出的若干理论观点整理综述如下:一、苏东演变的根本原因在于苏东国家的党本  相似文献   

8.
<正> 从思想史的角度来说,社会主义的概念最早是由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他们从道义出发,提出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功绩在于从批判和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客观规律,从而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但由于那时缺乏实践经验,他们只是一般地预见到未来社会的一些原则、特征,也讲到未来  相似文献   

9.
马超 《传承》2014,(12):147-148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思想领域等方面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败。苏东剧变与其经济因素有关,更重要是由于其政治体制发生变化所造成的。总结苏联东欧有关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的原因及教训,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道路的稳健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0.
苏东剧变后,伴随着"第三波"世界民主化浪潮,巴西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加速推进。与此同时,巴西历届政府主导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陷入了两难困境,由此导致巴西左翼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及自身力量有了大幅度提升。巴西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多样化发展时期,即巴西共产党、劳工党以及其它左翼政党都对巴西社会主义发展之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一探索推动了巴西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丰富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美国工人世界党是仅次于美共的具有一定战斗力的工人政党。此外,还有苏东剧变后从美共分裂出来的社会主义党、民主社会主义党、自由社会主义党等。它们都把社会主义视为奋斗目标,与工人运动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但政治色彩不尽相同,特别是人数比较少,缺乏明确的理论纲领,所以,影响都不大。但对它们今后的发展动向和趋势,也值得关注和研究。这次纽约世界社会主义学者大会,民主社会主义党就起了很大作用,其他左翼政党也都参与了这次活动。 4月1日,我们访问了工人世界党总部,并同他们进行了座谈,回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下面是该党…  相似文献   

12.
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历史考察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安全在根本上体现为人们对于主流意识形态内在价值主张的高度认同和自愿践行。为维护、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列宁开始提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之后,苏东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走过了一条强调绝对安全、分化斗争、直至消亡的曲折之路。通过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历史考察,可以从中得到如下经验启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关乎社会主义的生死存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要具有时代特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宣传和斗争要有合理的界限与形式。  相似文献   

13.
在风云突变的二十世纪,苏东剧变无疑是若干冲击巨大、影响深刻的重大历史性事件之一。剧变发生后,即有"历史终结"论者论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争已告一段落,当今世界已是自由民主一统天下之时。时过境迁,二十年后,如今的苏东国家转型境况如何?人们如何认知和评判?苏东剧变二十年的历史变迁在我们的认知与实践体系中地位如何,留有哪些经验与教训?我们可以大致按照上述思路略作梳理:  相似文献   

14.
苏东国家一向重视科学技术进步,这既是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教导,也是列宁、斯大林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他们更加重视科学技术革命,在党的重要会议和党的主要文件中都把科学技术革命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进一步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行动。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当代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已经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仍将继续发生着影响,特别是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力量的影响和冲击更大。因此,从苏东剧变、尤其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这些国家的共产党纷纷调整自己的理论和政策,以适应新的社会实践的需要。他们的理论和政策作了哪些调整,情况怎样,前景如何,非常值得关注,因为他们的成功与失误都直接关系到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对发达国家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6.
防止无产阶级国家出现官僚化的问题是恩格斯最早提出的命题。列宁在革命前不承认无产阶级国家会产生官僚化的问题,在共产党执政后他发现了官僚化问题的危害性,及时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了防止"官僚制度复活"的思路和解决的改革方案,这是列宁依据新的实践修正旧的理论的典范。虽然列宁没能来得及在实践中解决遏制"官僚制度复活"的历史难题,但他提出的理论思考以及改革的实践方案,对当下我国进行的反腐倡廉建设,仍然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市场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按价值规律运行的手段和方式。 而“市场社会主义”却是东欧民主社会主义者的经济主张。这种经济主张没有统一的表述方式,呈现出庞杂纷繁的形式。其主要的观点分为“融合”论和“趋同”论两种。 “融合”论者认为:民主社会主义的经济应该是一种“混合经济”,即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融合体”。在这种“融合体”中,私有制经济是主体,而公有制经济却是可有可无的成  相似文献   

18.
《湖北宣传》2009,(3):29-30
关于对“中国模式”特别关注的原因 一是苏东剧变后,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的重新审视苏东剧变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态势先后抛出“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沦”.继而引起全球性的争论。而中国自经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还能保持比较稳定和快速发展。使得这些言论不攻自破,也使得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乃至于美国和欧洲最近对金融市场的干预都被认为是在学习中国。  相似文献   

19.
社会民主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历史、理论和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民主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是西方国家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中的改良主义派的思想体系与意识形态的名称。社会民主主义由最初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到19世纪末演变为社会改良主义政党。他们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道德需要、道德抗议,否认其历史必然性。西方社会民主党的改良主义活动有助于改善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却无法改造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浪潮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的进行,在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之中都产生了一些共同的现象,据此,西方学界兴起了“趋同论”,认为两种制度正趋向同一,企图用“同一社会”代替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共产主义社会。我国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宣扬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趋同论”,否认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企图在我国全面推行资本主义,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